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胞二磷胆碱和脑复康治疗,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经χ2检验,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动脉硬化症;葛根素;治疗
脑动脉硬化症是指脑动脉硬化后,脑部因多发性梗死、软化、坏死和萎缩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是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类型。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体征,如偏瘫、病理反射、掌额反射、偏身感觉减退、手头震颤,有的呈现假性球麻痹及癫痫。如未经及时治疗,为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及长期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甚至致残,故葛根素注射液的合理治疗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我院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0例取得较好疗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从2005年12月至2007年1 月收治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80例,均满足如下要求:临床症状、脑CT、脑血流图及多普勒检查仪检查符合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在56岁~87岁,平均年龄为71.5岁,病程3个月~12 a,平均3.5 a。
1.2 方法 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江苏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出品)2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3周。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及脑复康加入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3周,并同时维持血压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疗程结束后随访头部CT、脑血流图、多普勒等检查。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方法 应用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扬州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草案进行评分,用药前及用药后3周各记录1次。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5%;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
2.2 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0例脑动脉硬化症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略)
2.2 临床疗效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2.3 不良反应 葛根素注射液用药3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有明确的全身动脉硬化现象,如眼底动脉、主动脑弓、冠状动脉、桡动脉、颞动脉等。起病缓慢,可表现为:脑衰弱综合征,呈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但情感脆弱和记忆减退突出,常有眩晕发作;智能障碍:早期主要是近事遗忘和思维迟缓,晚期则记忆衰退,思考困难,言语迟钝,情感淡漠,表情呆滞,并可有强哭强笑,最后成痴呆;性格改变:可有多疑、敏感或出现被害、疑病等各种妄想,晚期行为幼稚或出现反社会道德行为。此外,在急性脑卒中后可发生朦胧或谵妄等意识障碍,多有不同程度神经体征,常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或隐性糖尿病等疾病。脑血流图有上升时间延长,重搏波减弱或消失,主峰夹角变钝,波幅下降表现,部分患者可有血液流变学和诱发电位检查异常、颅脑CT常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和大小数量不等的梗死灶。在脑衰弱综合征阶段,积极可使患者情绪缓解或停止病情发展。葛根素是从中药葛根中提取所得,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异黄酮化合物,具有广泛的β受体阻滞作用,有扩张血管,尤其是脑血管,外周血管及冠状动脉的作用[1],同时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减少或阻滞细胞膜钙离子慢通道开放,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液粘稠度,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2],能使异常的脑循环正常化[3]。对老年性脑病、脑动脉硬化症、脑功能衰弱等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的综合治疗,具有显效迅速、作用稳定之特点,有利于血管的流通,有效地增加脑血流量,缓解脑动脉硬化、改善脑血量供应,具有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等作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1] 马长林.普乐林治疗脑梗死28例[J].安徽防治医学,2003,24(1):43?44.
[2] 曾贵云.葛根素对人和动物血小板聚集性和5?HT释放的影响[J].医学院学报,2002,3(增刊):45?46.
[3] 王锡默.中药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