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分娩率及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35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将人性化护理贯穿分娩全程,对照组只按常规处理。分别统计两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明显地降低剖宫产率,有效地提高自然分娩率,大大地促进健康分娩。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自然分娩;全程陪伴分娩
分娩是一个正常、特殊的生理过程,是围产保健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有急剧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剖宫产率为40%左右,少数已超过60%。但剖宫产并非正常状态下解决分娩方式的一种方法,而且对妇女存在一定的损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如何处理好分娩过程,直接影响到能否降低剖宫产率和产科并发症,从而提高围产医学质量。自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我们针对产妇的心理特征,在陪伴分娩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进行干预收到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共350例,均系我院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自然临产、单胎头位、孕周在36周~41周、骨盆外测量正常、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条件进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150例。两组产妇的身高、体重、孕周、胎方位、文化程度、产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改善分娩环境,取消大待产室、分娩室,取而代之的是独立的分娩房间,每位孕产妇待产、分娩都可以在单独的分娩房间完成。产房布置如同家庭一样温馨,并配有电视、音响;房间内墙壁及物品的颜色改成暖色,产床换成方便产妇和工作人员使用的电动多功能产床,所有这些使分娩的环境变得更亲切和轻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产房助产士工作采取整体化护理工作制度,即一名助产士负责一名孕产妇的待产观察、生活护理和接生的全过程;全程陪伴分娩陪产者由助产士担任,经过培训后上岗。科室制定陪产职责和陪产观察表,以监督陪产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提供镇痛措施,当孕妇在潜伏期或活跃期因子宫收缩增强而难以忍受疼痛时,可根据孕妇的意志,选择持续性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由麻醉医师实施;鼓励丈夫参与分娩过程,丈夫在产程中给予妻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是其他人员所不能替代的,并且在促进夫妻感情上有积极作用;建立征求意见制度每位助产士在陪产结束时,书面征求产妇和家属对自已工作和服务的意见、建议 。制定征求意见表,护士长不定期的对产妇和陪产家属进行访视,征求他们对产房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并将相关的意见反馈给助产士,根据产妇和家属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产房进行改进。
1.2.2 对照组 孕妇临产进入产房后,根据产妇要求不进行一对一的陪产和家属陪伴分娩及持续性硬膜外镇痛分娩,让产妇顺其自然的传统待产,助产士按常规观察产程和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人性化护理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略)
表1显示: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χ2=27.16,P<0.01。
2.2 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平均(0.7±0.5)h , 对照组(1.1±0.7)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 两组母婴主要并发症比较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观察组4分~7分3例,新生儿窒息率为1.5%;对照组4分~7分8例,新生儿窒息率为5.3%;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比较:观察组1例,发生率为0.5%;对照组7例,发生率为4.66%;通过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转变产时服务模式、促进分娩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现在愈来愈多的医学界人士认为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生产本身不是病,应该回归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将家的感觉搬到里,让孕妇待产、分娩在同一房间内,并且鼓励家人陪伴,缓解孕妇的压力。多数孕妇对分娩过程不了解,加上环境陌生,对医务人员不熟悉及家人的分别,都可以使孕妇恐惧、焦虑,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恐惧可加重疼痛,对宫口扩张产生不利影响,使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出血增多。产妇进入产房后热情接待,助产士首先进行自我介绍,与产妇交流,根据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 分娩指导,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获得情感支持,鼓励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传授分娩镇痛技巧鼓励产妇听分散注意力,适时借助哼歌、呻吟、叹气等方法减轻疼痛,自我暗示,疼痛难忍时,连续多次做深呼吸及温水浴、热敷、按摩等。第二产程是整个分娩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由于先露部的下降给产妇带来了疼痛和不适感,是形成产妇紧张及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这时产妇的心理特征是希望能减轻疼痛,尽快结束分娩,渴望医务人员给予鼓励和帮助 。在分娩过程中,频繁的宫缩和胎儿先露下降是产妇都要经历的,但产妇的疼痛和不适感都是因人而异,有的产妇对疼痛较为敏感,有的有较强的耐受力。这除了与各人的疼痛反应阈值不同有关外,还受心理状态的影响,产妇的文化修养、意志、情绪、性格等都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当产妇心理状态不佳时,常表现为一有宫缩就呻吟不止,不能进行自我控制,甚至拒绝进食,使体力精力消耗很大,这时应对产妇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鼓励其进食、休息,这样才能避免因宫缩乏力而导致难产。 宫口开全后正确指导产妇屏气用力,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头下降及娩出;每一次阵痛过后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千万不要说让产妇灰心丧气的话;主动为产妇擦一下汗,理理头发;抓住她的手给予鼓励, 这样可以加深双方的感情交流 ,使产妇感到亲切信 赖;消除恐惧紧张情绪;指导产妇自然放松,利用触摸技巧,增加其舒适感和安全感 。此产程要求助产士动作轻柔,操作正确,熟练果断,防止更多的疼痛刺激,使接生的各项工作忙而不乱的正常进行,争取产妇积极主动配合,保证顺利分娩。有资料报道:由于紧张的情绪使植物神经不平衡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及产妇的心跳加快,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相当数量的孕妇由于受亲属或周围环境发生事情的影响,害怕疼痛,害怕经阴道分娩试产失败而改为剖宫产“遭两遍罪”,因此拒绝阴道分娩,要求剖宫产,使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增高。我们实施人性化护理就是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了解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了解剖宫产不是唯一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让产妇和家属“知情”选择,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剖宫产,对促进自然分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人性化护理更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全程陪伴分娩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孕妇心理或精神因素对分娩的影响。 临近分娩时,孕妇的恐惧紧张是产生疼痛的重要因素,人性化护理,避免了产妇紧张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大降低了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1年的实践证明,观察组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
[1] 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16:259?261.
[2] 陈燕杰.产后抑郁症[J].实用妇产杂志,2000,16(1):13.
[3] 黄醒华,项小英.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7):385.
[4] 赵家菊,徐慧琴,潘月娥.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对产科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2004,10(96):789?791.
[5] 韩继英.人性化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体现[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227.
[6] 刘海棠.心理疗法与分娩镇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