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身心问题之探讨及护理对策
【摘要】 本文通过对社区老年人身心状况的研究分析,加深了解了老年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针对老人们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水平,使老人们健康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社区;身心问题;健康
随着社会的,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得以不断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加之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技术亦趋提高,使得人的平均寿命增长,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因为大脑及各脏器的功能渐进性衰退,心理状态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了解他们的身心问题十分必要,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让他们健康快乐,笑对夕阳红。
1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孤独感 孤独感是老年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老年人身心疾病的主要诱因。在社会里,组合家庭减少,核心家庭增多,出现了许多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加之子女由于社会压力大,早出晚归忙工作和学习,与老人沟通不够,都容易使其产生孤独感[1]。假如这种被冷落的感觉持续存在并日趋加重,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1.2 离退休综合征 许多老人从工作岗位上离、退休后,不能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在身心方面出现许多不调适的现象。这也是社区老人中较常见的问题,随着退休后无所事事的清闲生活,他们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下降,出现焦虑、抑郁、性情急躁。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离退休后,出现权利的旁落,以及人情冷暖,他们对环境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转换不能良好的适应,产生心理不平衡和强烈的失落感、惆怅感,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存在,也不利于身心健康[2]。
1.3 缺乏锻炼 “颐养天年”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误区之一。有些老人的子女认为老人要休养,不宜过多活动,又担心摔了、碰了,加上老人自己感到年事已高,不中用了,于是闭门养老,足不出户,使自己与社会人群产生疏离,久之易引发加重他们人际交往与情感方面的障碍,促进心理衰老。而且长期缺乏户外活动和锻炼,也容易造成躯体的废用,影响躯体的健康状况,加速衰老的进程。所以过度休闲和封闭不利于老人的健康,会诱发疾病。
1.4 酒精依赖 老年人酒精依赖是社区中部分老年人存在的身心问题,以男性多见。主要危害在于:直接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酗酒过度可引起酒精中毒,抑制呼吸中枢,造成死亡。并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长期酗酒,家人会产生厌恶和逆反心理,使其在家中受到排斥,加重其压抑感,引发不满情绪,更加借酒浇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家庭关系出现裂痕。
2 对于老年人以上常见的身心问题,我们采取如下相应对策,以维持和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2.1 提倡尊老爱老 对老年人要充分理解和谅解,尽量采取宽容、包容的态度,提供尽可能多和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机会,以减少、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使他们真正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关心。
2.2 社区要多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团体活动[3] 加强老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消除他们的孤独感、抑郁感,鼓励他们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太极拳、棋牌、书画、气功、交谊舞、门球等活动。通过这些文体活动,使他们锻炼了身体,体质得以增强,同时也调整并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2.3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弥尔顿说:“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所以,要使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用乐观的心态去看事物就会发现其积极的一面,从而使人走出心理困境。心家曾说过:“感觉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而生活就是一种感觉,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它、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就将充满阳光”[4]。把半空的杯子看成半满的,对于我们的生活会十分有利。
2.4 开展健康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张驰有度、劳逸结合、少饮酒、不吸烟、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保证老年人在良好生活环境中健康、的生活,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社区要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进行健康查体,首先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5 督促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 为了防止心理老化,排除空虚和无聊的心态,就必须怀有好奇心和上进心,有追求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老年人要了解自己在生理及心理上可能产生的诸多变化及适应方法,对老人易患疾病、意外事件以及心理困扰也要有所认识,然后才能自我预防和。适度的学习对延缓衰老,尤其是延缓心理衰老很有益。
2.6 老有所用 对于闲不住的老人,可适当地默许或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地家务活,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觉得晚辈依然需要和依赖他们,也让老年人感到自己老当益壮,老有所用,充分体现生命的价值。
2.7 老有所乐 虽然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人在生理上应服老,不要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但在精神上不能服老、怕老,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人可培养一些自己擅长又不很紧张的爱好:书法、绘画、摄影、集邮、钓鱼等,使精神有所寄托,充分体验老有所乐。
2.8 努力帮助老年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老年人要和晚辈和睦相处,不倚老卖老、以老压小,乐于接受现在“被领导”的地位是关键所在。同样,家庭和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尊敬老人,满足他们合理的各种需求,也是做好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必备条件。
【】
[1]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5.
[2] 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37.
[3] 李艳萍,黄为亚.美国纽约市社会护理服务组织[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90.
[4] 于欣.心理卫生协会主办[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3):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