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剥夺睡眠脑电图126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杨 时间:2010-07-14

【摘要】  为探讨睡眠剥夺脑电图(EEG)在癫痫患儿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了本室2006年4月至2006年11月确诊和疑似癫痫的患儿睡眠剥夺EEG监测资料。结果显示,126例患儿,睡眠EEG总异常率为73.8%,痫样放电检出率为92.4%。睡眠剥夺EEG是儿童癫痫最有价值、最简便的检测和诊断方法,睡眠增加了EEG痫样放电检出,使癫痫患儿EEG的诊断阳性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  儿童癫痫;睡眠剥夺脑电图;痫样放电;脑电描记

  癫痫是小儿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脑电图(EEG)是诊断此疾病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是其他任何检查不能代替的。由于小儿的合作性差,清醒时的EEG检查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大多数EEG室采用药物诱导睡眠后做EEG检查,此法虽省时省力,但可出现药物性快波或抑制异常波发放,直接影响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而睡眠剥夺EEG既排除药物的干扰,又提高痫波发放率。我们自2006年4月至2006年11月,对126例12岁以下的患儿进行睡眠剥夺EEG检查,现将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患儿,男68例,女58例,年龄1岁~12岁,平均年龄6岁,临床表现:按癫痫发作的国际分类分为:强直—发作型49例,头痛型30例,抽搐22例,腹型14例,多动8例,肢体抽动3例,此类患儿在本院EEG室绝大多数做剥夺性睡眠EEG,不便与清醒对比。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患儿禁睡5 h~6 h,禁用兴奋性饮料,检查时进行连续EEG描记,着重描记思睡期、浅睡期,患儿进入深睡期时给予声音刺激(叫名字)唤醒后重新入睡进行描记,凡在EEG描记中出现棘波、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多棘群以及爆发性高幅节律者被认为是痫样放电波形,此时全程描记时间为30 min~90 min,描记使用北京太阳科技公司QDBS 1016型定量数字EEG仪,按国际10/20系统的方法按放头皮电极,用单极导联、双极导联进行描记。

  1.3  EEG诊断标准  EEG阳性标准:出现棘波、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或多棘慢波及爆发性高波幅节律被认为是痫样放电波形[1]。

  2  结果
  
  本组126例中,从发作类型看:强直—发作型49例中出现痫样放电35例(71.4%),头痛30例中出现痫样放电20例(66.6%),抽搐22例中出现痫样放电21例(95.4%),腹痛14例中出现痫样放电9例(64.2%),多动8例中出现痫样放电6例(75%),肢体抽动3例中出现痫样放电者2例(66.6%);从发作波形看:93例剥夺睡眠异常EEG中,出现发作性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和发作性高波幅两侧对称同步的2 c/s~3 c/s者7例,出现高波幅节律、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以及颞区棘波、尖波异常放电6例,阵发性或间隙性高幅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37例,其间15例为局限性,13例为广泛性,9例在广泛性或散在性基础上一侧偏胜;从发作波睡眠分期看:23例(24.7%)出现在思睡期(α节律解体,α节律减少变慢,出现弥漫性中、高波幅θ节律,两侧同步2 c/s~5 c/s全面性慢波爆发),63例(67.7%)出现在浅睡期(α波逐渐消失,低幅不规则θ活动,出现顶尖波和12 c/s~14 c/s的纺锤波),另7例(7.5%)出现在中睡期(慢波占优势,可见4 c/s~6 c/sθ波及1 c/s~3 c/sδ波,常出现14 c/s左右纺锤波),深睡期未见痫性放电。

  3  讨论
  
  EEG检查对于癫痫的诊断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辅助手段,剥夺睡眠EEG对小儿癫痫的诊断更占有特殊的位置,它能提高癫痫波的发放率,提高癫痫诊断阳性率,起常规EEG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患儿合作性差,清醒时做EEG检查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所以采用药物诱发或睡眠来进行描记,而在小儿EEG检查中药物诱导睡眠可出现药物快波,会影响对睡眠纺锤波的观察,由于药物的影响,睡眠周期的进程受到干扰,其引起的快波可影响对背景EEG的分析,况且镇静剂具有抗惊厥作用,可能降低监测癫痫发作的概率,对睡眠EEG的分析影响很大,因此,自然睡眠剥夺EEG要好于药物诱导EEG,因为痫性放电均出现在思睡期(Ⅰ)和浅睡期(Ⅰ~Ⅱ),尤以浅睡期为多,中至深睡期发作波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药物诱导睡眠由于进入深睡眠太快,不易获得睡眠第Ⅰ期,有时睡眠过深,高大的慢波又掩盖了异常图形,药物睡眠的深度不易控制,常直接进入睡眠第Ⅰ期~第Ⅱ期,同时由于药物的作用,快波明显增多,无特异性慢波增多,癫痫样放电减少,从而影响癫痫诊断,而自然睡眠EEG能容易把握住浅睡期与中睡期出现的痫样波。从本组结果看,整个痫样放电率在思睡期、浅睡期放电最高,占整个痫样放电的92.4%,与有关报道一致[2],所以监测睡眠诱发时,应着重监测思睡期、浅睡期的EEG变化。剥夺睡眠对癫痫本身就是一种诱发试验,增加身体的生理负担,在其基础上再联合自然睡眠诱发试验,可使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投射系统机能低下,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的机能释放而造成发作波的发放[3],使各型癫痫放电率明显提高,此方法安全、可靠、无痛苦,而且、实用,值得在临床上特别是在基层中推广应用。

【】
    [1] 谢学礼.癫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79.

  [2] 黄淑芳,徐冬梅.212例癫痫发作患者的剥夺睡眠?自然睡眠脑电图分析[J].临床神经电生杂志,2001,10(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