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常规CT扫描诊断鼻窦病变的评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江绍禹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鼻窦

  [摘  要] 目的:探讨常规颅脑CT诊断副鼻窦病变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0年至2004年间1 000份颅脑CT片(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和分析鼻窦的显示情况及病变的诊断,并与原诊断对照。结果:筛窦、蝶窦、额窦、上颌窦显示率分别为100%、100%、97.8%、18.5%。鼻窦病变情况:总阳性率22.9%,其中炎症83%,肿瘤7.4%,囊肿瘤1.3%,外伤9.2%。鼻窦漏诊率:总漏诊率62.0%,炎症占全部漏诊者的76.6%,颅脑CT报正常者占全部漏诊者的60.0%。结论:常规颅脑CT对鼻窦病变的诊断有利用价值。

  [关键词] 鼻窦;疾病;断层摄影;X线机

  Routine Brain CT Evalution of Disease Accessory Sinus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tic valul of routine brain CT scan for diseases of accessory sinus.Methods To review images(soft tissue wind and bone wind) of 1 000 cases brain CT during the year of 2000 to 2004,The showing of accessory sinus and diagnosis was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prior diagnosis.Results showing accessory sinus:Among them,ethmoid sinus,sphenoid sinus,frontal sinus and maxillary sinus were 100%,100%,97.8% and 18.5%,showing rate respectively.Incidence:There was total 22.9% incidence.among them,sinusitis,neoplasm,cyst and trauma were 83%,7.4%,1.3% and 9.2% respectively.Leaky diagnosis:There was total 62.0% leaky rate.among them,sinusitis were 76.6%,diagnosed normal were 60.0%.Conclusion Routine brain CT scan is diagnostic value for disease accessorry sinus.

  Key words:Accessory sinus;Disease;Tomography;Xray computed

    颅脑CT扫描在日常工作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影像医师在观察颅脑CT片时,往往只注意颅内的病变而疏漏对颅外病变的观察,常常造成颅外病变的漏诊,特别是副鼻窦病变有时就是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为了提高认识、充分挖掘常规颅脑CT的价值,全方位识别颅脑CT的诊断信息,更进一步发挥常规颅脑CT的作用,降低漏诊率,笔者特对颅脑CT显示副鼻窦病变的价值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0至2004年间1 000份常规颅脑CT片(软组织窗和骨窗),回顾性的对鼻窦的显示和疾病的诊断重新认识并与原诊断对照。使用机型:西门子SOMATOR CRf型全身CT机,显示矩阵512×512,扫描方式:以OML为基线,层厚8 mm,层距10 mm,向上扫描8层~10层。

  2  结果

  2.1  副鼻窦显示情况 

  本组病例筛窦显示率为100%,显示在1层面~3层面;蝶窦显示率为100%,显示在1层面~2层面;额窦显示率为97.8%,显示在2层面~5层面;上颌窦显示率为18.6%,显示在1层面~5层面。

  2.2  副鼻窦病变情况 

  副鼻窦见病变者有229例,本组病例阳性率为22.9%,其中筛窦的炎症115例、肿瘤浸润10例、骨折出血10例;蝶窦的炎症3例、肿瘤浸润1例;额窦的炎症37例、骨折出血11例、肿瘤浸润4例;上颌窦的炎症41例、囊肿3例、肿瘤浸润2例。其中未能定性36例。其中合并两种以上病变59例。以疾病综合分类:副鼻窦炎188例占病变者82.1%,肿瘤17例占7.4%,囊肿3例占1.3%,骨折出血21例占9.2%。

  2.3  漏诊情况 

  与原诊断报告对照,鼻窦病变漏诊142例占总数62.0%。其中炎性病变漏诊110例,漏诊率达76.7%,肿瘤浸润及损伤性疾病未见漏诊。其中原报告颅脑CT扫描正常者86例占漏诊者60.0%。

  3  讨论

  3.1  鼻窦显示情况 

  常规颅脑CT扫描一般以听眦线为扫描基线或听眶下缘线及听眶上缘线为基线向上连续扫描[1]。根据解剖部位,常规颅脑CT扫描的范围对筛窦、蝶窦和额窦应该能显示[2],对上颌窦显示较困难,但由于摆位不准确或技师担心漏掉颅底病变而有意使扫描线下移,以及病人不能自控发生位置或角度的变化而使上颌窦也有一定的显示率,本组病例为18.6%。由于视野过小和额窦的气化不足或未发育,所以本组病例额窦现示率未达到100%,显示层面主要集在1层~3层,最高可达第5层。蝶窦因为高度有限、扫描层厚较大所以清晰度较差,在识别和诊断中应加以注意。

  3.2  漏诊原因
 
  本组病例漏诊率高达到62%,全部是炎症类,而在不能定性之内的病变也可能炎性居多,所以炎症的漏诊率一定大于漏诊中的76.7%。肿瘤类病变未发生漏诊,可能因为这些病变是由颅内原发灶浸润延伸来的,引起影像医师的注意。同样,外伤性病变也因为与颅内病变相关以及临床医师的提示引起影像医师的注意而未发生漏诊。说明如果没有颅内影像和有关病史的提示,影像医师很容易把颅脑CT的诊断注意力局限在颅内,而放弃对颅外病变的观察,一旦颅内未发现病变时便认为无器质性改变。本组漏诊病例的60%原报告为正常,而很有可能就是这类炎症性的病变,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病人因头痛、头昏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而就诊的原因。因此当颅内未发现病变时应对颅外进行观察,特别是不要遗忘鼻窦的病变,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即使颅内已发现病变也应对颅外进行观察,避免漏诊。

  3.3  局限因素 

  本组病例有36例鼻窦患者未能定性,加上一些具有不太确定征象的病例其比例应更大,造成的原因大都是用的常规颅脑CT扫描技术,层面太大,部分容积效应明显,观察鼻窦的层面太少,有些窦腔显示不完整,而且有关视野放大过小,窗宽窗位也不太恰当等等原因造成病灶显现不清楚或不完全。在软组织窗和骨窗当中骨窗对显示鼻窦病变更灵敏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为黏膜性改变的原因,如果在取样中只抽取常规头颅CT软组织窗的照片,漏诊率会大大的“下降”。因此在常规颅脑CT扫描中发现鼻窦异常而又不能定性时应及时调整技术参数或补充扫描[3]。

  综上所述,常规颅脑CT对鼻窦疾病的诊断还是很有价值的,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对颅内未见异常者,如鼻中隔弯曲、鼻甲肥厚等上中鼻道显示不清者,应用骨窗观察有无鼻窦炎,最好是在扫描时就能及时发现,调整有关技术指标,明确诊断,降低患者负担,降低漏诊率。

  :

  [1]张云亭,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3.

  [2]姜树学.人体断面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32.

  [3]周洪超,徐涛,王栋.头颅CT检查中加扫副鼻窦层面的意义[J].前卫医药杂志,2000,1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