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的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惠华,黄小玲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牵引术

  [摘要] 目的:探求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的方法。方法:把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温热牵引、推拿按摩、中药热敷后电脑中频透入的综合疗法,对照1组采用温热牵引治疗,对照2组采用手法按摩、中药热敷后中频透入治疗,治疗结束时采用统一的疗效标准。结果:实验组治愈显效率为8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1组治愈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8%;对照2组治愈显效率为65%,总有效率97%,综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均有P<0.01)。结论:温热牵引、推拿按摩、中药热敷后电脑中频透入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宜于推广。

  [关键词] 牵引术;推拿按摩;中药;中频透入;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传统的保守疗法是腰椎牵引,我科自1997年开始采用腰椎牵引、推拿按摩、中药热敷后电脑中频透入法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80例患者,均经腰椎正侧位X线及CT或MRI影像学检查证实,突出间盘最小者为5 mm,最大者为10 mm,其诊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标准[1]。绝大部分病例有慢性腰痛史及个别病例有外伤史,腰痛向一侧或双下肢放散到小腿,或足指外侧,活动时加重,卧床则减轻,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叩击痛多在L4~5和L5~S1棘突旁,并向下肢放散,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多数病例小腿前外或后外、足趾或外侧感觉障碍,少数病例伸拇指肌力减弱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1  实验组  60例(温热牵引、推拿按摩、中药热敷电脑中频透入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7岁~65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7 d~27 a,其中少于0.5 a者17例,0.5 a~1 a者12例,1 a以上者31例,术后复发者3例,有外伤史者18例。影像学检查,椎间盘突出位于L4~5者34例,L5~S1者13例,L4~5及L5~S1者6例,L3~4及L4~5者5例,L3~4、L4~5及L5~S1者2例,单侧型突出31例,双侧型突出16例,中央型突出8例。突出伴膨出5例,症状、体征:急性腰腿痛者21例,慢性腰腿痛者39例,间歇性跛行17例,下肢麻木者35例,腰部活动受限43例,直腿抬高试验<30° 13例,<60° 31例,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51例,腰部压痛者43例,棘突偏斜37例,伸肌力减退12例,膝踝反射改变9例。治疗方法:温热牵引法:采用日本产双人智能型全自动温热牵引床,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扎好牵引带,牵引重量根据病情从患者自身体重的60%开始,视症状和体质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自身体重的80%。推拿按摩疗法:采用马文央[2]介绍的方法进行:患者俯卧位,术者自上而下在患者腰部逐渐用力,施推、揉、按压、滚、弹拔等手法放松腰背部及腿部肌肉,继以阿是穴为重点按腰阳关、肾俞、腰眼、环跳、殷门、风市、委中、三阴交、承山、昆仑和太溪等穴,再辅以后伸压腰、斜扳及直腿提高加压蹬腿等手法,推拿时间每次20 min,每日1次。中药热敷电脑中频透入法:取双柏散、红花仁、薏苡仁、败浆草、虎杖、乌药、益母草、蒲公英、延胡索、香附、丹参、川断、赤芍、川芎、牛膝等制成药粉,取适量用温开水及双柏酊搅拌成微潮湿状,用两个纱布袋分装好置微波炉加热后,热敷腰骶部或阿是穴,待病人感觉温度适宜后,用北京产JI8AI型电脑中频治疗仪,选用第一处方,调制波为方波,指数波频率2 kHz可调,电极107 mm×72 mm,置于中药袋上方,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力为标准,每日1次,每次20 min,以上各法均以10次为一个疗程。

  1.2  对照1组  60例(温热牵引),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15岁~62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4 d~23 a,其中少于0.5 a者20例,0.5 a~1 a者16例,1 a以上者24例,术后复发者2例,有外伤史者16例。影像学检查,椎间盘突出位于L4~5者35例,L5~S1者11例,L4~5及L5~S1者8例,L3~4及L4~5者5例,L3~4、L4~5及L5~S1者1例,单侧型突出33例,双侧型突出17例,中央型突出6例。突出伴膨出4例,症状、体征:急性腰腿痛者19例,慢性腰腿痛者41例,间歇性跛行19例,下肢麻木者37例,腰部活动受限48例,直腿抬高试验<30°9例,<60°34例,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47例,腰部压痛者39例,棘突偏斜42例,伸肌力减退13例,膝踝反射改变11例。治疗方法:采用实验组的温热牵引法治疗。

  1.3  对照2组  60例(推拿按摩、中药热敷电脑中频透入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19岁~60岁,平均年龄39.5岁,病程2 d~21 a,其中少于0.5 a者21例,0.5 a~1 a者16例,1 a以上者23例,术后复发者2例,有外伤史者15例。影像学检查,椎间盘突出位于L4~5者33例,L5~S1者14,L4~5及L5~S1者8例,L3~4及L4~5者4例,L3~4、L4~5及L5~S1者1例,单侧型突出36例,双侧型突出14例,中央型突出5例。突出伴膨出5例,症状、体征:急性腰腿痛者21例,慢性腰腿痛者39例,间歇性跛行14例,下肢麻木者41例,腰部活动受限50例,直腿抬高试验<30° 11例,<60°31例,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43例,腰部压痛者42例,棘突偏斜37例,伸肌力减退15例,膝踝反射改变16例。方法:采用推拿按摩、中药热敷、电脑中频电疗法,具体做法同实验组。

  2  疗效评定标准[3]

  痊愈:腰腿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正常,直腿抬高试验>70°;显效: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椎旁压痛和下肢放射痛消失,脊椎活动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60°~70°;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椎旁压痛和下肢放射痛减轻,脊椎活动有改善,直腿抬高试验≥10°;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10°。

  3  数据处理

  治愈显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组间对照采用χ2检验。

  4  结果

  4.1  实验组  治疗10次~25次,平均17.5次,治愈36例,显效16例,好转8例,治愈显效率87%,总有效率100%。

  4.2  对照1组  治疗12次~30次,平均21次,治愈20例,显效22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治愈显效率70%,总有效率98%。

  4.3  对照2组  治疗10次~30次,平均20次,治愈19例,显效20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治愈显效率65%,总有效率97%。

  4.4  统计学处理  3组治愈显效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1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2.23,P<0.01),实验组与对照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1.17,P<0.01),两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26,P>0.05)。

  5  随访资料

  对3组治愈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随访观察,其中,综合组36例,复发3例,复发率8%,对照1组20例,复发5例,复发率25%,对照2组19例,复发6例,复发率31%。因此,无论近期效果或者远期效果,综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

  6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腿痛,腰椎牵引可以使椎间隙增宽,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亦可加强前后纵韧带的张力,椎间隙产生负压在无粘连的情况下,突出的髓核可被吸引复位,我们采用温热牵引能够在牵引的同时,在腰骶部产生温热效应[4],能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局部炎症渗出物的吸收,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的张力,具有消炎、消肿止痛、缓解痉挛的治疗作用。但是单纯温热牵引对解除神经根的粘连以及改变神经根与突出物相对位置的效果不够明显,而手法推拿的整复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2]。手法推拿能够促进关节内部结构恢复正常,增加活动幅度,手法斜扳旋转腰椎部位,能够消除和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卡压,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直腿抬高加压手法可使神经根牵伸、松驰、上下移动,起到松解神经根粘连作用。有利于突出物的通纳,并重建软组织与脊椎的拉力平衡。两者联合治疗能够取长补短。中药热敷具有温经通络、消炎止痛,舒筋活血的功效。中频透入治疗,具有镇痛,缓解痉挛,增加血液循环,消炎消肿的作用,中药与中频同时作用于人体组织,能发挥其协同效应,有利于加速充血和水肿等炎症反应的消退、消除和缓解疼痛。实践证明,综合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疗效稳定的特点,且未见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1.

  [2]  马文央,龚星军,王倩芬.牵引配合超短波和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6),331.

  [3]  容国安,龙耀斌.医疗练功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2):748.

  [4]  南登.康复[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