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文萍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儿;感染;呼吸障碍

  [摘  要] 目的:为了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住的175例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病例分析,主要问题是围产期因素、感染、呼吸障碍、寒冷损伤、窒息等。结果:175例中,治愈83例(47.43%),好转41例(23.43%),自动出院18例(10.29%),死亡33例(18.86%)。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窒息、感染等高危因素,提倡儿科医生进产房,建立建全新生儿转运系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儿;感染;呼吸障碍

  低出生体重儿是出生体重<2 500 g的新生儿,大多为早产儿,也有足月或过期小于胎龄儿。因其发育不成熟,生活力低下易合并各种并发症,且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1]。为了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现将本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175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2 108例,低出生体重儿175例,发生率8.3%(报道为5.87%[2])。男98例、女77例。出生体重<1 000 g 4例(2.3%),1 000 g~1 499 g 33例(18.9%),1 500 g~1 999 g 57例(32.6%),2 000 g~2 499 g 81例(46.3%)。早产儿152例、足月及过期产儿23例。双胞胎34例、三胞胎3例。68例来自城市、107例来自。82例出生在寒冷的冬季。入院最早生后20 min,最晚7 d。各胎龄患病数与死亡情况见表1。表1  胎龄与死亡的关系胎龄(略)

  1.2  围产期因素 

  各种围产因素几乎只发生在早产儿中。其中双胞胎34例、三胞胎3例;胎膜或胎盘异常64例(胎膜早破48例、前置胎盘7例、胎盘早剥3例、胎盘老化5例、小胎盘1例);脐带异常8例;因劳累、外伤早产24例;母孕期患病27例(先兆子癫12例、严重贫血5例、羊水过少4例、卵巢囊肿蒂扭转、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肠梗阻、脊柱侧弯、癫痫各1例);分娩异常43例(剖宫产29例、臀位9例、产钳1例、胎吸4例);娩出新生儿窒息28例(轻度20例、重度8例)。

  1.3  临床主要问题 

  感染87例(49.7%):肺炎54例、败血症28例、皮肤、肠道及泌尿道感染11例。呼吸障碍68例(38.9%),呼吸暂停4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肺出血18例、呼吸衰竭24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43例(24.6%)。其他:新生儿窒息28例、高胆红素血症29例、颅脑损伤27例、生活能力低下32例、坏死性肠炎4例、畸形6例。所有患儿几乎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问题。

  2  结果

  175例治愈83例(47.43%);好转41例(23.43%);自动出院18例(10.29%);死亡33例(18.86%)。死亡包括感染23例、肺出血29例、颅脑损伤14例、呼吸窘迫8例、坏死性肠炎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4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因频发呼吸暂停、喂养困难及家庭原因而放弃后死亡。

  3  讨论

  本组175例患儿中,早产儿152例(86.9%),足月及过期产儿23例(13.1%)。极低出生体重儿37例(21.1%)。且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1]。引起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因素多为双胎、多胎、胎膜早破、母孕期患病。因此加强围产期保健和监护,及时发现、辩认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积极治疗孕期合并症、并发症,预防和避免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的出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正确及时处理产时窒息,提倡儿科医师进产房,提高抢救质量,减少窒息后多脏器功能损害,改善预后。
  
  感染是危害低出生体重儿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以肺炎、败血症最多见。所以医务人员对低出生体重儿的任何感染应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可疑感染症状并积极处理。同时应强调医护人员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此点不能用抗生素预防来代替[2]。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可提高患儿抵抗力,必要时可用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预防。

  呼吸障碍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及呼吸器管不成熟,易合并许多呼吸问题,成为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20%~30%,而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50%。反复呼吸暂停可致脑损害或猝死,应及时处理[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亦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呼吸问题,多与PS缺乏、缺氧、感染及寒冷损伤有关,应强调生后早期给予呼吸支持治疗,防止RDS发生,在病因治疗的同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症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早产儿多见。本组病例多来自,出生在冬季保暖条件较差的乡、村级卫生所及家中,特别是转诊过程中保暖不当。因此,对冬季出生的低体重儿应注意保暖,尽早开奶,保证热量的供给,建立良好的有效的高危新生儿转运系统,防止寒冷损伤。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J].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8193.

  [2]赵时敏.加强早产儿合并症的防治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1.

  [3]陈超.早产儿呼吸系统的临床问题[J].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1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