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瘘管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陈念嫦,陈彦茹,姚爱东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摘要] 对32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瘘管护理进行,有2例瘘管闭塞须行第2次内瘘吻合术,30例瘘管使用时间为6个月~72个月。提出加强瘘管早期的功能锻炼,把握瘘管的使用时间,采取正确的穿刺方法和止血方法,采用各项预防瘘管感染和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延长瘘管使用时间的关键。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瘘管;护理

  血液透析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对血管通路的维护可以延长瘘管的使用时间,同时也是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至2005年10月,我科共透析治疗32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45岁~74岁,透析治疗时间6个月~72个月。

  1.2  瘘管护理方法

  1.2.1  促进瘘管的功能锻炼  内瘘术后早期,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术肢水肿。术后第3天,如伤口情况稳定,可以用术侧手握软式网球,每次3 s~5 s后放松,每天数次;1周后可于术侧上臂处加压1 min~2 min后放松,其间配合做握球运动,每次15 min,每天数次,以上的功能锻炼可增加瘘管的血流,有利于瘘管的扩张。

  1.2.2  瘘管的使用时间  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受高血糖、高血脂的影响,导致血管弹性差、壁厚、脆性大,故内瘘成熟慢,启用时间以术后6周~8周为宜。

  1.2.3  穿刺要点  动脉穿刺点应距造瘘口5 cm~6 cm以上,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应在8 cm~10 cm以上[1],动静脉穿刺点最好勿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液再循环。本组患者均采用“绳梯法”穿刺,即穿刺点均匀分布在血管上,使整条瘘管受用均等,避免了固定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壁受损,形成动脉瘤、硬结节和血管狭窄。因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壁厚,易滑动,进针的深浅、力度不易掌握,故在开始几次穿刺由专人负责操作,并仔细摸清血管走行再穿刺,以保证一针见血,减少血管受损。

  1.2.4  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  采取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可避免血液渗入皮下组织形成血肿,压迫瘘管,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我们采用纱布卷压迫止血法,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及能扪及瘘管震颤为度,时间为5 min~10 min,同时手臂抬高,以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

  1.2.5  预防血栓形成  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的特殊性,采用以下预防措施:避免过早使用瘘管;穿刺方法采用“绳梯法”;避免瘘管受压;避免在瘘管处量血压、输液、抽血,以免损伤血管壁;控制体重,每次脱水量不超过体重的4%,避免因超滤过多而发生低血压;对高凝患者予以适当的抗凝;透析前可热敷瘘管,促进血液循环,当出现皮下血肿或血管硬结时,可外涂喜疗妥按摩后热敷或行理疗处理:指导患者自我检查血管,经常触摸有无震颤,如震颤消失,立即就医。

  1.2.6  预防感染  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态差,导致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局部及全身感染,我们必须:穿刺和拔针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次透析前用中性洗手液清洁手臂;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避免抓伤;瘘管出现红、肿、热、痛,立即就医;透析后保持穿刺点干燥,12 h~24 h后再拆除纱布,以防穿刺点污染。

  2  结果

  32例患者的瘘管,有4例因在透析过程中脱水过多,导致发生低血压,从而诱发血栓的形成,瘘管的闭塞,其中2例(闭塞24 h内)经尿激酶溶栓后复通,2例重做内瘘吻合术,30例瘘管使用时间为6个月~72个月。

  3  讨论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肾病已逐渐成为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2],血液透析则为必不可少的替代治疗。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管特性,我们在血液透析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瘘管的穿刺和压迫止血方法,避免瘘管的感染和血栓形成,有效地延长瘘管的使用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

  

  [1]  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96.

  [2]  黎磊石.进一步重视糖尿病肾病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