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
作者:贾杰芳,杨文东,马庆海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
[摘要] 目的:探讨同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高复制,抗HBc阳性与抗HBc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AL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8水平。把患者分为抗HBc阳性组和抗HBc阴性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定量、ALT和IL18水平测定。结果:两组HBVDNA复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ALT活性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两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血清IL18水平与ALT呈显著正相关(r=0.601,P<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炎性损伤过程,血清IL18可作为判定乙型肝炎免疫状态及活动性监测的一项指标,对指导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8;抗HBc
许多研究证实,肝病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的关系。临床治疗同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高复制,抗HBc阳性与抗HBc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存在差异。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又称干扰素γ诱导因子(IIF)[1]。IL18和IL12具有类似刺激干扰素γ(IFNγ)、增强NK细胞毒作用和诱导Th1介导的免疫反应的作用,但其效能超过IL12[2]。近年来,IL18被认为是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重要因子。本研究观察了抗HBc阳性和抗HBc阴性患者血清中IL18与肝功能指标ALT的变化,旨在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4年3月至2006年2月,我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1例,皆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高复制。其中抗HBc阳性组42例,年龄11岁~71岁,平均(39.5±15.8)岁;抗HBc阴性组39例,年龄7岁~45岁,平均(26.8±10.5)岁。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分会、肝病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与分型标准[3]。正常对照(NC)组为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年龄10岁~69岁,平均年龄为(30.5±11.3)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均阴性,ALT<40 U/L。以上各组2周内均未使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1.2 方法
1.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IL18试剂购自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澳大利亚Bender MedSystems公司试剂盒;HBVM试剂盒购自山东潍坊3V公司;HBVDNA定量试剂购自深圳匹基生物有限公司;ALT试剂为北京中生公司产品;芬兰产Multiskan MK3酶标仪、Wellwash 4 MK2洗板机;PE7000型荧光定量PCR仪。
1.2.2 研究项目及方法
IL18、HBV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HBVD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法;ALT采用采用赖氏法。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均数资料t检验及配对资料t检验。相关性分析进行直线回归,求出r值。
2 结果
2.1 各组外周血IL18、ALT及HBVDNA水平差异
表1显示:两组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HBc阳性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两组HBVDNA复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ALT活性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表1 各组外周血IL18、ALT及HBVDNA的检测结果(略)注:vs NC组bP<0.01;vs抗HBc阴性组cP<0.01,dP>0.05。
2.2 血清IL18水平与ALT相关性
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0.601、P<0.01,血清IL18水平与ALT呈显著正相关。
2.3 两组患者年龄的差异
抗HBc阳性组年龄为(39.5±15.8)岁,抗HBc阴性组年龄为(26.8±10.5)岁,前者显著高于后者(t=4.191,P<0.01)。
3 讨论
IL18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抗肿瘤、抗感染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在多种器官、组织和细胞中都可检测到IL18mRNA,如胸腺、肝脏、脾脏、肾脏、胰腺、Kupffer细胞等。IL18通过核因子κB(NFκB)直接诱导Th1型细胞产生IFNγ,刺激T细胞增殖,激活杀伤(NK)细胞,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介导细胞免疫。IL18的生物学功能对HBV肝炎患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促IFNγ的产生而抑制病毒复制,有利于病毒消除及肝功能恢复[2,3];另一方面通过调动宿主对HBV的细胞免疫,促进吞噬细胞和NK细胞介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和辅助性T(Th)细胞、细胞毒性T(Tc)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在免疫激活清除HBV的同时导致肝脏损害。目前认为乙型肝炎肝细胞病变主要由细胞免疫反应所致,免疫反应攻击的靶抗原主要是HBcAg,而效应细胞主要是特异性Tc淋巴细胞,是宿主的免疫反应对感染肝细胞的攻击,导致肝细胞的破坏和溶解[4]。肝细胞的损伤并不取决于病毒数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系统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抗HBc阳性组与抗HBc阴性组相比,HBVDNA复制均处于高水平,但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均存在大量乙肝病毒的复制;血清ALT活性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说明抗HBc阳性患者肝细胞损伤严重。血清IL18水平与ALT呈显著正相关,表明IL18水平越高肝脏炎症越重,提示IL18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炎性损伤过程。抗HBc阳性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这两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明显不同,抗HBc阳性者机体处于免疫活跃状态,适合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而抗HBc阴性者相对处于一种免疫耐受或缺陷状态[5],机体免疫系统对HBV的攻击相对较弱,治疗时应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又抗HBc阴性组年龄显著低于抗HBc阳性组,可能前者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处于耐受状态,至血清IL18水平降低,尚需进一步研究。总之,IL18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炎性损伤过程,血清IL18可作为判定乙型肝炎免疫状态及活动性监测的一项指标,对指导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1]Okamura H,Tsutsi H,Komatsu T,et al.Cloning of a new cytokine that induces IFNgamma production by T cells[J].Nature,1995,378:88.
[2]Conti B,Jahng JW,Tinti C,et al.Induction of interferongamma inducing fctor in the adrenal cortex [J].Biol Chem,1997,272:2035.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13(4):241243.
[4]赵采彦,冯忠军,张素环,等.慢性肝炎患者IL2及受体与IL6及T细胞亚群的关系[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5):260261.
[5]司端勤,周均启,张雷,等.抗HBc阴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学分析[J].临床荟萃,1997,12(1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