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苈强心胶囊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刘文举, 石亚萍, 杨海玉, 廖晓春 

【摘要】  目的:评价参芪苈强心胶囊对接受标准西药抗心力衰竭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6例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根据治疗的不同阶段分组,进行自身对照;即标准对照组(A组)和中西药联合治疗组(B组)。A组采用西药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4个月;B组为A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2个月。分别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s walking test ,6MWT)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LHFQ)对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前后,ICM患者的运动能力具有显著差异(6min最大步行距离 342±113m vs 395±138m,P<0.05);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53±8 vs 44±13,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提高接受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ICM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缺血性心肌病; 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 ICM对我国社会人口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渐严重。心力衰竭发生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成为我们治疗的目标,但到了心力衰竭的严重阶段,单独运用西药往往并不能完全缓解患者的症状。本文拟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对ICM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对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2006年1月至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诊为缺血性心肌病(符合Felker提出的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1]),NYHA Ⅳ级。虽经标准抗心衰治疗,但心功能改善只能保持在NYHA Ⅱ~Ⅲ级的ICM患者。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呼吸功能受损、未控制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严重肾功能不全、运动系统疾病和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共16例,平均年龄65±11岁,心功能分级: NYHA Ⅱ级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NYHA Ⅲ级4例,男2例,女2例。

  1.2  材料与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按美国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给予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即使用地高辛、利尿剂、达靶剂量/最大耐受剂量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等,经上述治疗4个月后,再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分别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进行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并自身对照分析。芪苈强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成分:黄芪、人参、附子、丹参、葶苈子、泽泻、玉竹、桂枝、红花、香加皮、陈皮。

  1.2.1  运动耐量的评估:采用Guyatt 方案[2]的6min步行试验,对患者6min内最大步行距离进行测量。

  1.2.2  生活质量的评估: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专门为心力衰竭患者设计[3],该表由21个简单的问题组成,每个问题的回答分为0~5不同等级,0表示对你不适合或与你的心力衰竭无关,5表示影响很大。其中与呼吸困难和疲劳有关的8个问题是相互高度关联的,其分值总记被称为体力尺度;同样有5个相关联的问题构成情绪尺度。首先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该表,然后在听完一套标准指令后自己完成答卷,记分为21个问题的总和,作为对其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ICM患者,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前后6min步行最大距离为342±113m vs 395±138m,P<0.05。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为53±8 vs 44±13,P<0.05。

  表1  ICM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结果(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3  讨论

  运动耐量增加和生活质量改善作为心力衰竭目标,也广泛被应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价。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6MWT能很好地模拟患者的实际临床状态的6min步行试验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作为对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2,4,5]。本文即采用这两种方法,对标准化西药方案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ICM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部分中药方剂具有明显的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也发现:芪苈强心胶囊能提高接受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ICM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退肿;两者相合以治气虚。丹参活血祛瘀;葶苈子泻肺行水;泽泻健脾渗湿、利水消肿,桂枝,陈皮补气健脾, 加诸人参附子,全方共奏益气活血利水之功。药理研究证实, 黄芪属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峰充盈率,使左心室构型改善[6],还有舒张血管平滑肌和调节血压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既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开放,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7],又与中枢脑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肽释放等综合作用有关[8]。人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抗缺血能力;调节机体代谢,增加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增加心肌能量的供给;增加造血功能和红细胞携氧能力,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还可阻滞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减轻心肌钙负荷,减少心肌损伤,促进细胞修复,有利于改善和纠正心衰的病理生理异常[9]。人参附子合用还有显著减低血清BNP水平,能显著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僵硬度[10]。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作用[11]。总之,芪苈强心胶囊由上述各种主药和其他药物共同组方,众药协同,通过多种途径共同作用,改善ICM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增强适应能力,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芪苈强心胶囊在标准西药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仍能进一步改善ICM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ICM心力衰竭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1] Felker GM, Shaw LK, O'Connor CM. A standardized definition of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for use in clinical research[J]. Am Coll Cardiol,2002,39(2):210-218.

  [2] Guyatt G, Sullivan M, Thompson P, et al. The 6-minute walk test: a new measure of exercis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 Can Med Assoc,1985,132:919-923.

  [3] Rector,T.S,Kubo,S.H,and Cohn,J.N.Validity of th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as a measure of therapeutic response to enalapril or placebo[J].Am Cardiol,1993,71:1106.

  [4] Rector,T.S.,Kubo,S.H.,and Cohn,J.N.Patients-self-assessment of thei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onten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new measure.Th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In Heart Failure,1987.198.

  [5] Opasich C, Pinna G, Mazza A et al. Six-minute walking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heart failure[J]. Eur Heart,2001,22:488-496.

  [6] 周丽,黄立武,刘雪玲.黄芪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2):723.

  [7] 张必祺,胡申江,单绮娴,等.黄芪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4(1):65-68.

  [8] LEI Zheng-yi,WANG Shuo-ren.Effec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on cardiovascular systerm [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1993,13(7):443-444.

  [9] 赖忠民.参附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691.

  [10] 郭进建,郭跃进,乔建峰.参附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4):4-6.

  [11] 张子彬,Tsung O Cheng,张玉传.充血性心力衰竭学[M].北京: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