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科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东生,吴祖帅 时间:2010-07-11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对1 286例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61.7%,其中单用、二联使用率分别为64.1%、35.6%,临床使用以头孢类药物、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结论:我院儿科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

【关键词】  儿科;抗生素;合理用药

 抗生素在临床大量应用,因其种类多、用量大、临床使用中出现很多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我院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加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本文对我院儿科住院病人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儿科病房2006年1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所有住院患儿1 2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年龄、所使用抗生素名称、规格、用量、用药时间、使用频率、联合用药情况等。经统计患儿平均年龄为26.7月,以此年龄患儿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根据《药典》2000版和《新编药物学》15版并结合药品说明书而定)、用药频度(DDDs)以及药品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在用药剂量上是否合理的指标。使用频率=某药使用例次/总例次×100%,用药频度DDDs=某药消耗总量/DDD,DUI=DDDs/总用药天数,DUI≤1.0,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2  结果

  2.1  抗生素使用情况

    在1 286例患儿中,有794例患儿使用了抗生素,占61.7%。使用抗生素5 052人次,其中静脉给药4 763次,占94.27%;肌肉注射13人次,占0.25%;口服246人次,占4.87%;其他30人次,占0.59%。

  2.2  抗生素联合用药情况

    794例使用抗生素的患儿中,使用单一抗生素的509例,占64.1%;二联用药283例,占35.6%;三联用药2例,占0.25%,无三联以上用药情况。

  2.3  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和利用指数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类药物(47.3%),其次是青霉素类(31.5%)和大环内酯类(19.8%)。排名前十位的抗生素使用频率、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见表1。表1  前十位抗生素使用频率、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略)

  2.4  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2.4.1  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 

  整肠生含有地衣芽孢杆菌;培菲康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妈咪爱含有粪链球菌、枯草杆菌。这些微生态制剂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合用易被灭活[1],因此两者应间隔2~3 h使用为宜。

  2.4.2  抗生素与吸附剂联用
 
  蒙脱石粉剂与抗生素联用,因其吸附作用,会减少口服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其疗效,因此两者应该间隔2~3 h使用。

  2.4.3  给药频率不当 

  青霉素是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而其半衰期较短,应该采用少量多次的给药方式,而临床应用常为一日一次,不符合时间依赖型抗生素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

  2.4.4  剂型选择不当 

  我院口服阿奇霉素有片剂、胶囊、干混悬剂三种剂型,临床小剂量使用时有时选择片剂而不是干混悬剂,需要掰碎后重新分剂量,不仅剂量不好掌握,病人的依从性也差。

  3  讨论

  3.1  抗生素种类选择合理
       
  临床抗生素使用以头孢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为主,抗菌效果好,儿童使用安全性高。调查发现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没有使用,说明我院医生在抗生素的种类选择上已经注意到这几类药物可能给患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3.2  抗生素使用率过高
      
  调查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率高达61.7%,卫生部要求三级的抗生素使用率要低于50%,说明我院儿科抗生素使用率偏高。

  3.3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延迟或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但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抗生素的滥用易诱导耐药菌株产生,使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发生二重感染[2]。调查发现使用单一抗生素占64.1%;二联用药占35.6%;三联用药占0.25%,三联以上没有。从一个侧面反映我院儿科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3.4  给药方式

    住院患儿使用抗生素大都采用静脉给药方式,共4 763次,占94.27%。静脉给药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在儿科应用尤其广泛。但由于给药后药物作用相对强烈和难以逆转,同时又受到载体溶媒、药物稀释浓度、给药速度、给药容器、药物配伍等因素的影响[3],可能给患儿带来过敏反应、局部肿块、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使用应重视静脉给药可能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发应。

  3.5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医院药学的重要课题,应该严格按照卫生部2004年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4],对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明确用药指针,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个体化给药,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制定计划;严格控制抗生素的联合应用,避免抗生素的滥用;药师要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儿科住院病人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药师应该加强与医生的交流,减少药物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

【】
  [1]王君耀,赵 峰. 3种微生态制剂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J]. 医院药学杂志, 2003, 23(7): 419.

  [2]李 祥, 刘皈阳, 阎媛媛. 1 34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1): 54.

  [3]赵汉臣, 曲国君, 王希海, 等. 注射药物应用手册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

  [4]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的基本意见(一)[J]. 儿科药学杂志, 2005, 11(6):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