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加保留灌肠治疗银屑病31例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李卫红 黄芍 谭小燕 董嘉蓝 何展旺 叶萍 蔡美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与保留灌肠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62例,分为两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敷脐与保留灌肠并局部涂药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涂药治疗,两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各项安全性及疗效性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另外各项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敷脐与保留灌肠对银屑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银屑病 中药敷脐 保留灌肠 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oriasis treated with Chinese drugs hilum appl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enema. [Method] Divide 62 cases into 2 groups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takes Chinese drug hilum application, preservation enema and focal application. The control one only focal application; both for 2 months as a course. Observe both groups safety and cure effect indexes for comparison. [Result] There’s mark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on effective rate, treatment group is larger than control one. Besides, various indexes a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oo, with statistical meaning. [Conclusion] The said method has good cure effect on psoriasis.

  Key words:Chinese drug application; preservation enema; psoriasis; cure effect
   
  银屑病即中医之“白疕”,是国内外皮肤领域重点研究防治的疾病之一[1]。中医分类以瘀滞肌肤型白疕(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以下简称“本病”)所占比例最大。为寻找本病之更简便有效疗法,我们自2007年2月起,应用中药敷脐与保留灌肠交替联合迪维霜治疗本病,并与单用迪维霜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共62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采用简单随机(1∶1)单盲对照试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47±5.09岁;平均病程3.45±2.10年;PASI评分平均19.51±6.63。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平均35.65±6.32岁;病程平均2.98±1.79年;PASI评分平均18.68±5.89。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可比性好。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ZY/T00.8-94《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白庀》[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门诊或住院者均可。②皮损面积<体表面积的10%。③年龄在18~65周岁,男女不限。④一个月内无系统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或非甾体抗炎药以及系统性抗银屑病治疗者;2周内未曾接受过任何标准的局部抗银屑病治疗者。⑤征得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用药中任何一种有全身或局部接触过敏史者。②有感染的全身临床表现,或皮疹局部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者。③有明确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病、血液病、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有敷脐或灌肠治疗禁忌症者。④孕妇、拟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同时使用其它可影响银屑病病情的药物。⑥有癌肿史或患癌肿者。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①试验中发现不符合入选标准者剔除;②试验中不按规定时间和疗程用药者剔除;③自行合并用对试验治疗有影响的药物者剔除;④无不良反应但因其它原因而中断治疗者作为脱落者;⑤因严重不良事件必须停止试验者作为脱落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案 

  (1)治疗组  ①敷脐:基本方,桃仁500 g,红花180g,当归180g, 赤芍200g,生地600g,川芎180g,甘草180g,丹参600g,冰片120g。共研末、过100目筛,备用。清洁脐部后用川芎嗪液(上海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ml:40mg)2~4ml将药粉5~10g调成糊状填塞脐窝,上覆保鲜膜后胶布“井”型固定,连敷续12~20h。②灌肠:基本方,桃仁、红花、当归、白芍、生地、川芎、甘草、丹参(剂量随症加减)。每次1剂将药物置隔渣袋内水煎取汁约150ml,备用。晚饭后2h先清洁灌肠,后艾炙曲池穴、天枢穴(皮温约42℃,10min)。清洁灌肠后1h、排空二便后,将已制备之37℃~ 40℃中药灌肠液装入冲洗袋中,润滑导尿管后缓缓插入肛门内约30~35cm,打开调节旋钮,30~40滴/min,滴完保留导尿管数分钟后缓缓拔管。保留灌肠液2~6h。①②两法交替隔天治疗1次(妇女经期仅予敷脐)。③局部涂药:外涂0.025%~0.1%迪维霜(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025%×25g/支、0.1%×25g/支),bid。(2)对照组:同上③。两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配合使用任何其他治疗措施。

  2.2  观察项目 

  (1)安全性观测:血、尿、大便常规化验。肝、肾功能检查。(2)疗效性观测:①记录靶皮损直径、皮损红斑、浸润肥厚、脱屑改变以及瘙痒症状,依病情轻重按0、1、2、3、4评分,评分标准见有关[4]。②免疫功能检测:采用意大利BT2000Plus生化分析仪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含量值。③红细胞参数:美国雅培CELL?DYN1700血球计数仪检测MCV(红细胞平均容积)、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HCT(红细胞比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含量值。④皮肤病生活质量表(DQOLS)[5]:中文版DQOLS计分方法参照有关文献[6]。

  2.3  记录方法 

  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实验室检查,由患者填写DQOLS表。治疗期间每2周来诊1次,每次均按PASI评分[7]填写记分表、记录不良反应事件[8],发放以后2周药物。治疗组全部及对照组治愈者随访半年。

  2.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4.0,计分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疗效与生活质量关系用直线相关。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尼莫地平法(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三次年会汇编,2006,141)。疗效率(PASI积分下降指数)=(前积分值-治疗后积分值)÷治疗前积分值×100%。临床痊愈:疗效率≥90%;显效:疗效率<90%、≥60%;有效:疗效率<60%、≥25%;无效:疗效率<25%。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本组病例总数×100%

  3.2  临床疗效评价 

  两组各有1例中止观察,最终可进行疗效评价病例两组各30例。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76.67%,对照组50%,P<0.01。远期疗效比较:随访半年,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56.67%,P<0.01。

  3.2.1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略)

  3.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略)

  3.2.3  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见表3。表3  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比较(略)

  3.2.4  两组治疗前后DQOLS计分比较,见表4。表4  两组治疗前后DQOLS计分比较(略)

  两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相关分析结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相关分析均呈负相关性,治疗组r=-0.528,P=0.001;对照组r=-0.328,P=0.036。患者依从性分析:两组62例患者中,2例因出差未能完成治疗,病例脱落率为3.03%。两组耐受性分析:两组显示耐受性“不好”者,均表现为局部皮肤紧绷感或灼热。治疗组医患双方耐受性评价经Ridit分析,U=1.222,P=0.222;对照组医患双方两组耐受性评价,U =1.281,P=0.200;两组耐受性比较,U =1.336 ,P=0.193。不良反应分析:治疗组2例局部皮肤轻度脱屑,1例敷脐时因体胖腹膨加上皮带扣超大而脐周不适;对照组2例不良反应中,1例红斑、局部皮肤轻度脱屑。均不需施加特别处理,无病例退出治疗。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x2=3.424, P=0.067。

  4  讨论
    
  医学认为银屑病是与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失衡有关,遗传学认为是多基因病变,分子生物学认为是与多种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有关,细胞学认为与角朊细胞的凋亡及其细胞表面的钙离子受体增多有关[9]。血液粘度增高、氧自由基代谢异常、受潮、食鱼虾、感染、服药、外伤、饮酒、精神紧张及吸烟对银屑病的发病有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10]。
    
  祖国医学认为白疕的全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血瘀症状,血瘀贯穿发病全过程;发病多因风热之邪结聚于机体,致使肌肤气血流通不畅产生血瘀。桃红四物汤中既有活血药又有养血药,攻补兼施为其特点,用于治疗疗程冗长,虚实相兼有瘀血的各科疾病,亦获良效。活血法治疗瘀滞肌肤型白疕,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失衡状态,改善病变皮肤真皮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11]。
    
  对银屑病评价最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单个体征(红斑、斑块厚度和脱屑)评分和综合指数如PASI法,但PASI法评价寻常型银屑病病情严重性的可靠性较差 。临床治疗时不仅应重视皮肤科症状,也应该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生活质量评估对评价有效性治疗和合理性花费更具意义[12]。
   
  研究显示,病人依从性、耐受性等与对照组一样良好、不良反应率仅为10.00%(3/30),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说明应用中药敷脐与保留灌肠交替联合迪维霜治疗瘀滞肌肤型白疕,是病死率极高。但简便而安全有效的。

【】
    [1]常欣峰,景瑛.银屑病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78?79.

  [2]魏雅川,卢贺起.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4.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技术出版社,2001:759?772.

  [4]顾军,陈洁,陈棋枫.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1):35?36.

  [5]organ M,McCreedy R,Simpson J,et al.Dermatology quality of life scalea measure of the impact of skin diseases[J].Br J Dermatol,1997,136:202?206.

  [6]李智珍,池凤好,范瑞强.痤疮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考评[J].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三次年会论文汇编,2006:165?167.

  [7]Marks R,Barton SP,Shuttleworth D,et al. Assessment of diease progress in psoriasis[J].Arch Dermatol,1989,125(2):23?240.

  [8]毛越萍,谭国珍,林宝珠,等.抗人白细胞介素8单克隆抗体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9):595?598.

  [9]魏雅川,卢贺起.紫草鳖甲四物汤治疗162例银屑病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0,41(2):97?98.

  [10]张开红,李洪亮,满孝勇,等.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558?561.

  [11]廖列辉.活血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瘀滞肌肤型)47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12):40?41.

  [12]张长宋,陈树民.银屑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19(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