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资贵 时间:2010-08-10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的必备条件,它主导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

 

【关 键 词】政治文明/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主政治

 

  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实践活动中已经形成的和以后形成的文明成果,是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政治文明的延续,是对人类优秀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它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保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表现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领导、政治民主制度和制度的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今年6月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这段话明确指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坚持党的领导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后,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全国人民初步实现小康之后,又及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凝聚了人心,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而具体的部署,按照这一部署去努力,去实践,就能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同时,还应看到,今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还会碰到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本质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于政治制度方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而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些制度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的复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些制度。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扩大基层民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普遍和直接参与,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这是党领导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公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今后,随着基层民主的进一步扩大和与此相关的各项具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必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促进这一社会的早日实现。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社会的稳定作用表现在:一是靠法制来维护社会稳定。法律制度属于政治文明。和现实都表明,法律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产物,法制越健全,人们依法办事的程度越高,越能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法律制度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政党和政府行为,规范商业及其他经济行为,打击犯罪,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有序。二是通过政治民主化、公开化、法治化、化,树立党和政府的公正、廉洁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三是通过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公民的政治素质是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升华,具有高政治素质的公民必然会自觉地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用诚实的劳动为社会作贡献;必然会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必然会自觉遵守法律和制度,用它来约束行为,抑制私欲,从而确保社会稳定,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在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政治文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备条件

  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政治文明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备条件。

  (一)政府的政治行为的合理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前提。政治文明要求政府的政治行为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不仅表现为政治行为要受法律、制度和程序的约束,而且表现为政府要恪守本分,不要去管那些不该管的事情。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政府过多地插手于微观经济的管理,权力越位现象严重,这固然是时代和认识使然,但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它的不合理性日渐显露。因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是要要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经济主体,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为宏观管理,增强服务功能,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减少企业对政府的依赖,这样,才能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真正的“四自”实体。同时,政府还要通过法律来规范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切实做到政企分开,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学会竞争,让政府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各得其所。因此,没有政府政治行为的合理性,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动。

  (二)政治意识文明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政治文明具有共性,这种共性在政治意识中表现为互相尊重、自由、平等,它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互相尊重必将促进市场交换的发展。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在经济活动中,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整体,在这个利益整体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商品价值,同时使各方获得各自所需的利益。为此,各方都必须尊重彼此的利益,使商品交换得以实现。否则,商品不能成交,任何一方都无法获得自己的利益。

  其次,市场经济是自由交换的经济,买卖双方都必须在没有外在压力下自由进行。同时,交易的管理者也必须严格执行交易规则,切实保护交易各方的自由,这样,交易才能正常,有效进行。

  最后,市场经济也是平等的经济,一方面,它要求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另一方面,交易各方进入市场后,已经没有地位的高低、身份的贵贱之分;同时,在市场中,竞争的条件也是平等的,不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之大忌,谁破坏了这种平等,谁就破坏了市场经济法则。

 

 (三)完备的市场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之所以要建立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竞争必须有规则,这些规则就是由有关机构按照市场运行的客观要求制定的法律、法规。严密而系统的规则构成了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保证了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和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目前,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完备,不仅造成了竞争上的不平等,而且使违法犯罪分子有法律的漏洞可钻。如食品药品方面规定导致“后果严重”的才查处,制假分子用食用色素造冰红茶,对人体不造成严重后果,就无法移送司法机关。因此,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求生产者和经营者诚实经营,依法守信。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前些年由于诚信缺失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屡禁不止,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日益严重,财务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比较普遍,建筑领域招投标弄虚作假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而且造成投资环境恶化,败坏了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因此,保证经济的良性运行,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让守信者因守信获得回报,让失信者因失信而受到惩罚。

      三、社会主义文明主导着精神文明的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际上起着主导作用,影响和决定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一)党的领导决定着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精神文明建设表现在社会层面上就是文化建设。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支柱。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程中,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一是为文化建设规定了总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发展面向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是党把自己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强调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三是把党的崇高理想作为思想建设的根本,即人民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共同的理想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四是把党的根本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五是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确定为文化建设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凡此种种,均表明党把自己的意志贯穿于精神文明之中,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体现。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而逐步形成的科学理论。笔者认为,作为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政治成果的总和的政治文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是十分正确的。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理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才能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最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就能以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用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推动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使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丰硕成果。

  (三)社会主义法主导着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更加和谐的社会,这一社会的建成,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需要加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环节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又包括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我国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对此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此外,社会主义法还对属于社会主义道德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一些重要原则也予以确认,并在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具体的法律中予以体现,使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规定为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强化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有助于倡导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

  [3]李铁映.论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