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政治文明思想述论
【内容提要】列宁的文明思想是列宁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相当丰富。特别是关于民主、法制、权力监督、国家管理、执政党建设等思想,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我国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列宁/政治文明/思想
马克思曾于1844年11月拟定了一个《关于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准备写一本通过论述18世纪法国革命史来阐释包括“人权”、“民主”、“”、“权力的分开与制衡”、“国家管理和公开管理”、“政党”、“选举权”等内容的政治文明,构想未来理想社会的著作。当然这个构想还不是成熟的,写作计划也未实现。但在这个计划草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的未来社会“政治文明”的内涵,无疑对后人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150多年来,虽然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直接使用过“政治文明”的概念,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是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文明思想的。特别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提出并实践了一整套政治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基本形成了一个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政治文明概念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的政治文明思想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
(一)苏维埃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新型的苏维埃政权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但其更重要的职能是在工农群众内部实行广泛的民主。列宁认为,苏维埃实行的民主,其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十月革命刚胜利,列宁就在起草的《告工人、士兵与农民书》中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在1918年1月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指出,建立苏维埃,实行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一项上没有见过、书本上也谈不到新的事业,“过去,人类的全部智慧、人类的全部天才所进行的创造,只是为了让一部分人独享技术和文化的一切成果,……然而现在一切技术奇迹、一切文化成果都将成为全民的财产”(《列宁全集》第33卷第288~289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无产阶级一定能够根据社会主义原则组织新的生产和消费”。就在这次大会召开不久,列宁在他著名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进一步阐释了苏维埃民主的本质特征:“苏维埃民主制即目前实施的无产阶级民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在于:第一,选举人是被剥削劳动群众,破除了资产阶级;第二,废除了选举上一切官僚主义的手续和限制,群众自己决定选举的程序和日期,并且有罢免当选人的完全自由;第三,建立了劳动者先锋队即大无产阶级的最优良的群众组织,这种组织使劳动者先锋队能够领导最广大的被剥削群众,吸收他们参加独立的政治生活,根据他们亲身的体验对他们进行政治,从而第一次着手使真正全体人民都学习管理”(《列宁选集》第3卷第50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认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关键是保证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必须”的现实条件,即“必须巩固地建立一种有可能按照大多数的意志决定问题并保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国家制度、国家政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必须使这个大多数在阶级成分上,在其内部(和外部)各阶级的对比关系上,能够协力地有效地驾驭国家这辆马车。”(《列宁全集》第32卷第222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一个必须,是要求根据人民的意志建立与现实政权相辅相应的制度、体制;第二个必须,是一定要有一支能够有效地够驾驭国家政权的具有卓越领导才能的先锋队,即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列宁说,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要清楚这两个现实条件的决定性作用。为使工农群众参与国家管理落到实处,列宁还提出一系列具体主张:把工农大众的权益写进宪法,明确规定全体被剥削者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民对自己选出的代表可以随时罢免,这样就从立法上保证了人民参政、督政的权力;建立非党工农群众参与管理的制度,各地党组织应当引导占相当比例的非党工人参加苏维埃工作,以促进苏维埃机关“工人化”,利于加强国家机关与普通工农的联系;在普通工农中发现人才,挑选人才,把他们提拔到适应的领导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在列宁人民当家作主思想的指导下,俄国从十月革命胜利到1920年底,即使在国内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以及各省各县的代表大会也都多次召开,人民代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扬民主,参与重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列宁评价说:“在文明民族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俄国这样广泛运用无产阶级民主”(《列宁全集》第37卷第400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二)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依法治国
十月革命胜利后,有些人以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就无须太多的法令了。列宁尖锐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仍然需要法律,需要依法治国。“假如我们拒绝用法令指明道路,那我们就会是社会主义的叛徒”(《列宁全集》第36卷第188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他认为用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主要手段。无产阶级革命在彼得格勒胜利的第一天,列宁就起草了《告俄国公民书》、《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以及《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定》等重要法令。此后,无论是在国内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列宁都是亲自指导立法工作,即使在晚年病重中也不忘指示司法部抓紧完成立法任务。
俄国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法律建设没有现有经验和模式可循,要创建社会主义的新型法制体系,只有探索自己的道路。在创建新型法律过程中,列宁强调,首先,要制定新型法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共产党是立法的领导、全国统一法制、法律要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立法应当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的经验等原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第二,人民的基本权利要纳入宪法,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实行的程度如何的主要标志。因为苏维埃宪法“是劳动者的宪法,这是号召大家去战胜国际资本的劳动者的政治制度”(《列宁选集》第4卷第7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三,在人民基本权利中,政治权利居于首位,不仅要赋予人民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选举权,而且要赋予他们集会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宪法的本质体现,政府要为实现人民集会、出版自由的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第四,党员和干部应当成为执法守法的模范,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如违法犯罪,定要严惩。列宁在晚年病重期间,更是谆谆告诫同志们要严格遵纪守法,与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作不懈的斗争。
(三)苏维埃政权需要多种形式的权力监督
列宁指出,我们愈是要坚决主张有绝对强硬的政权,就愈是要有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监督方式,以消除苏维埃政权可能发生的弊病,铲除官僚主义的莠草(参阅《列宁全集》第3卷第506~50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永久性地位。在列宁丰富的权力监督思想中,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及法律监督的思想具有更突出的地位。
列宁认为,加强党内监督是苏维埃政权监督系统的核心和最高层次,它对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具有巨大的监督威力。因而搞好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就是在列宁这个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专门成立的党内监督机关。其任务主要是对党的上层机关,尤其是对政治局的决策过程实施监督。为保证监委的监督有效,列宁提出,监察委员会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应赋予它与同级党委平等的地位和权力,享有政治局重大问题研究的参与权、对政治局文件的审议权,包括对国家公务的参与权、检查权、质询权及查处权等;监察委员会所作的决议,同级党委必须执行,不得随意撤销;监察委员不得兼任其他职务,任期内不得调离。他还强调,中央监委“应该形成一个紧密的集体,这个集体应该‘不顾情面’,应该注意不让任何人的威信,不管是总书记,还是某个其他中央委员的威信,来妨碍他们提出质询,检查文件,以至做到绝对了解情况并使各项事务严格按照办事”(《列宁选集》第4卷第782~78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这是列宁对中央监委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对中央高层领导无条件地接受监督的要求。
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列宁起草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宣布:苏维埃政权来自劳动群众,苏维埃的所有代表,都由人民直接选举,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但实践使列宁认识到,初建的苏维埃俄国、、文化都比较落后,特别是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低,不能直接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而只能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来替自己管理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各级群众监督制度,以防止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滥用权力就成为必要的了。为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列宁指示,在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下设立中央控告检查局,以便于接受审理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滥用权力、渎职违法行为的控告和检查。1920年,又在国家监察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工农检查院,专门对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工作实行检查和监督。同时列宁还提出要吸收工农中的优秀分子进入党的领导机构,对党的领导层进行直接监督。工农群众监督机制和监督制度的建立,使苏维埃实行人民民主得到有力的保证。列宁不仅重视从机制、制度方面完善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力运作的检查和监督,他还强调,要赋予人民群众罢免权。人民群众掌握罢免权,是苏维埃政权的真正人民性所在,是人民民主本质的体现。关于罢免的对象,列宁认为,一是群众选出的代表;二是通过选举成为苏维埃机关、党的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
列宁监督思想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苏维埃机关成立不久他就敏锐地察觉到机关中官僚主义贪污受贿、渎职腐败等违法现象的滋生,这是党和国家肌体的主要危险,他说:“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列宁全集》第52卷第300页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在列宁看来,抑制官僚主义,解决权力腐败问题,只注重、批评等手段是不够的,必须使用法律武器,依法对权力进行监督。列宁法律监督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1)全国实行统一法制。他说,“法制只能有一种”,只有使全共和国、全联邦真正统一地实行法制,才“能够实际地抵制地方影响,地方的和其他一切的官僚主义”(《列宁全集》第43卷第195~197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对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也就有了统一的法律依据。(2)建立新型的法律监督机关——检查机关,其直接受中央机关领导,具有对地方政权机关的一切决定或决议是否合乎法制提出异议的权利。(3)法律监督的约束力、有效性是普遍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接受法律的监督。(4)加大法律监督检查机关的专职性、独立性和权威性。
(四)改革国家机关,建设新型政权
当国内战争结束,国家机关工作日趋正常后,列宁感到政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愈演愈烈了,“不仅在苏维埃机关里有,而且在党的机关里也有”(《列宁选集》第4卷第791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严重地影响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的。如何同官僚主义做斗争,对这关系党和国家政权盛衰兴亡的大问题,列宁在不少著作,特别是晚期著作中进行了重点论述。
列宁分析了俄国官僚主义产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根源,指出官僚主义给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强调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任务。但从现实情况出发,列宁认为,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手段是必须对现有的国家机关进行改革,而且要以改组工农检查院为改革的突破口。因为工农检查院的官僚主义最严重:机构繁多,办事拖拉、相互推诿、效率低下,“工农检查人民委员部现在没有丝毫威信。大家都知道,再没有比我们工农检查院这个机关办得更糟的机关了,在目前情况下,对这个委员部没有什么可要求的了”(《列宁选集》第4卷第78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认为,只有从根本上采取坚决措施改组工农检查院,才能使其真正担负起一个高级机关所应承担的任务。改组工农检查院,列宁主要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精简人员;二是精简机构;三是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列宁知道,改革国家机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单纯追求数量。所以他提出,改革要“遵守一条准则: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列宁选集》第4卷第78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改革要循序渐进。
要在改革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型的、文明的、模范的、得到大家信任的国家机关,列宁认为,(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定要改变作风,彻底摒弃那种“陷入滥发文件、讨论法令、乱下指示”的,使生动活泼的工作淹没在浩瀚如海的公文之中的可恶的官僚主义积习;要用“三根鞭子抽打”工作中的“三不”,即“不注意、不督促、不检查”的恶习;要撤销不必要的多如牛毛的委员会,以克服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参阅《列宁全集》第42卷第387~389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要进一步规定国家机关的职能,特别对工农检查院和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重要机关的特殊职能给予有效划分。(3)要提高国家机关领导者的素质。作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是要有科学修养的人,是有吸收人才的能力的人,是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参阅《列宁选集》第4卷第75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要根据这样的条件培养和选拔国家机关的领导者。
(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并成为执政党后,面对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列宁在实践中探索了这个问题,形成了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科学体系,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根据俄国形势的变化和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历史任务,提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即党要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坚强领导者,成为“真正钢铁般的组织”。第二,根据当时俄共(布)的情况,提出党的建设的主题是永远确保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党员都要为维护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而努力提高自己。第三,提出党的建设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民主集中制和党政职能分开的原则。第四,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行执政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无论如何不能像我们从前解决内战任务那样用高呼‘乌拉’的方式来解决”(《列宁全集》第34卷第5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新时期的经济任务。此外,由于列宁在晚年病重期间,清楚地预感到由于政治局某些领导人的关系而会导致党分裂的危险,因而提出要加强党的集体领导,防止党的分裂的忠告。并在经过认真思考、慎重权衡之后,提出了把斯大林从总书记的职位上调开的建议。
列宁的政治文明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它们发展了马克思的政治文明概念,有效地指导了苏维埃俄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也极具价值。特别是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探索的我们党来说,学习借鉴列宁的政治文明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从历史的角度看,俄国毕竟是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现成的模式、经验可循,所以实践中政治文明建设的诸多方面还远没有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的轨道;列宁政治文明思想本身也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而难免存在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列宁政治文明思想,探索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参考】
1.参考书目:
《列宁思想史》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著
《列宁传》黄楠森、曾盛林著
《苏联兴亡史》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
2.参考:
居继清:论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科学体系
郭红霞:列宁的权力监督思想及其启示
何峻:列宁依法治国思想研究
李剑:列宁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理论的贡献
傅如良:对列宁社会公仆本质理论的探析
杨庆东:列宁晚期著作中的行政管理思想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