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2
[关键词]保障 社会问题 市场?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1986年开始实行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要求而逐步确定完善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国现行的保障体制还很不完善。如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经日益重要起来,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经济的繁荣,关系到局势的安定。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能否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时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必要的保证。因此本文就全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的实施状况,针对一些问题做出分析。?
一、我国社会保障值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社会保障机制不合理?
1.存在的问题?
国家包揽过多,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同时特别是国有企业没有完全从过去多功能合一的单位制角色中转换过来,也有着较重的负担。此外,我国的社会保障存在供给等级制平均主义的事实,在社会保障供给上,我国存在着混合制度,有还补充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严重滞后,这些问题都凸现出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合理性。?
2.具体表现?
从国外经验看,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都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但从我国的现状看,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是企业支付,少量部分由国家补充,个人很少缴纳。不能很好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责原则。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各地的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向企业统筹的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0%—30%,如果再加上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和住房公基金等各项社会保险的筹资比例之合,平均水平已超过工资总额的40%,而向个人筹集的比例仅为工资总额的3%—5%。而在供给上,政府职员和国有企业单位职员享有收益基准制的保障。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职工更多的依靠自身公款的积累,农民家庭则主要依靠自己家庭积累来保障养老及医疗。这似乎隐藏着有可能存在按人或地区划分,区别执行收益基准制及供款基准制的混合制度。这种体制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不能根据工作努力程度不同而实行区别对待。?
(二)社会保障责权关系不明确?
1.存在的问题?
在责任中,转制成本太高,而且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责权脱节,相互推卸责任,造成了真空的漏洞地带,再加人缺乏风险和责任约束机智,也给我国社会保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2.具体表现?
剧世界银行的推测,我国城镇国有单位的职工养老隐形债务约3万亿元;剧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推算,城镇职工的养老金隐形债务规模达到了10万亿元。地方政府把欠缴随意支配动用所产生的社保基金收支缺口,作为争取中央财政补贴的依据;政府对地方的社会保障的收支和缺口的真实性缺乏审计和监督,是社会保障基金的中央补贴成为地方挖中央,填不满的黑洞。目前,社会保险基金基本上处于地方政府的分散管理之中,而且目前的分散管理因为缺乏责,权,利与风险分担和约束机制,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随意动用和支配社保基金,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三)社会保障资金存在严重隐患?
1.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筹资困难。社会保险资金管理分散,混乱,缺乏监督,社会保障资金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2.具体表现?
我国尚未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报站资金筹措机制,资金来源单一,单靠征缴的基本养老和失业保险基金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约束力差。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保障还没有立法,社会保险基金征收部分无法强制征收社会保险基金,企业个人拖欠拒缴社会保险基金的情况十分严重。?
二、解决对策
(一)实现社会保障机智的多层次,多形式,增强市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需要,社会保障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因此说,社会保障基金要按需分配,不能一刀切。社会最低生存费用,失业者和退休者,健康者和不健康者,有人口负担和没人口负担,子女在不在义务期,费用都是不同的,应该把最低生存费用层曾分解。个人收入和积累能够满足社会平均生活费用支出的,社会没有补助的必要。社会补助的只是社会平均生活费和个人支付能力的差额。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当前信息,数字化迅速发展,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保障形式的选择上,应该突出多样性。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如果在社会保障方面支出过快。势必会影响国家积累基金的增长,导致经济增长缓慢或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国家经验,即建立起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同时努力发展商业保险和民间互动。通过商业保险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介入,构筑一个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全防卫,多渠道服务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这样有利于建立低保障,高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市场在地域社会风险方面的作用,减少国家财政负担。同时通过鼓励企业为职工选择商业保险投保,有利于增强企业吸引力,在市场争夺优秀人才。? (二)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确立好明确的责权关系,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切忌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政府要加强力度在这方面严防死守。政府,,个人三方应该共同协作,三方不要推卸责任。毕竟我们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到能够实现全面社会化的程度,目前仍要靠这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完善。用配套的法制方案来监督者以责任关系。?
(三)建立以全民为对象的化社会保障制度?
做到覆盖面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半个世纪的经验教训,企业各自负责养老已基本结束,企业和国家包揽难以为继。我国是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如不动员全社会的参与,建立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很难实现的。社会化统筹社会保障基金,以偿还上对老职工欠下的硬性债务。发行特重债券,社会保障债券等。社会保障是全体公民平等享受的权利,同时也要求全体公民承担供款的义务。从整个社会保障来看,必须是社会化筹集资金,全社会调剂使用。这就是说,社会保障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使用收入转移的办法来保证困难人群的最低生活需要。保障资金转移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要解决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社会化的研究和宣传,在广大职工的所有企业,城乡基层干部和有关部分领导中树立这种全面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四)扎实推进社会保障社会化?
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全面理解切实实现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原则,社会化是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树立全民保障的观念。现代社会保障乃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保证社会成员个人及其家庭的安全,提高社会福利的公共计划和福利制度,使全体公民平等享受正当的权利。全体社会成员不分性别,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分职业,不分城乡,不分工作单位的所有制属性,不分个人身份以及用工制度,一律都是社会保障的对象。都有平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我国是社会注意国家,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所以必须树立全民保障的意识观念。?
三、总结?
总之,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很不完善的阶段。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兼顾长远利益,既要保证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有利于树立成员的参与意识,减轻社会负担。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租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此外,我们还应该依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熟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完善发展为其经济繁荣,稳定,社会安定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健全的社会保障,从中照片到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社会保障道路。
?[参?考?文?献]?
[1]邓大松:《会保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海天出版社2000年版。?
[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3]郑功成:《社会保障的误区与政策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3年第9期。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试析
下一篇:亚文化、民族认同与民族分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