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新建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
内容摘要:通过模型分析,本文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会对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增加了东道国R&D投入的存量水平,有利于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另外,即使存在高昂的投资成本,跨国公司仍然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出口方式,跨国并购的损益与新建投资的沉没成本是决定跨国公司在这两种直接投资方式之间选择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跨国并购 新建投资 R&D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在国际活动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探讨国际资本流入与东道国技术之间的关系,如沈坤荣等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国际资本的流入会对东道国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但是这些学者的研究往往基于经济增长模型探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而没有涉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微观经济主体即东道国企业及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把东道国企业和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分析探讨下述问题:与出口方式相比,直接投资是否会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是否会影响上述结果?
模型构建
假设世界经济中仅有两个国家和三个厂商,厂商1和厂商3在1国经营,厂商2在2国经营,最初两国都处于封闭的经济条件下,没有商品与资本的自由流动。厂商1和厂商2的边际成本均为c(0<c<1),即两家厂商技术实力相似;厂商3的边际成本为c3,c<c3(0<c3<1)。因此在1国,厂商1可以凭借成本优势制定低于厂商3的价格,从而实现对该产业的垄断,这也意味着厂商3由于自身的技术劣势无法进入该行业。厂商2在2国垄断该行业市场。两国市场是同质的,厂商1和厂商2生产的产品无差异。厂商1、2在各自国家的市场中经营,制定的垄断价格及获得的垄断收益均为:
p=(1+c)/2
R(c)=(1-c2)/4
1国首先开放了商品市场并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厂商2可以通过出口方式进入1国市场,其产品的边际税率为t(0<t<c<1)。现在1国开始允许外国资本的进入,这时,厂商2面临开放的1国市场有三种可行的选择,即跨国并购1国的企业以进入该国市场、在1国新建投资或通过出口贸易将产品销往1国。
厂商1、2在经营中既可以维持原有的技术,也可以选择技术创新,R&D的沉没成本为I。如果厂商的R&D活动成功,则其边际成本可以降低为0。假设成功的概率是外生于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因此各厂商R&D成功的概率可以用q来表示。现在可以写出厂商1、2的行动集:{N,RD},其中N表示该厂商不进行技术创新,RD表示该厂商进行R&D活动。
当1国实行开放政策时,厂商2的进入会对1国的市场结构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厂商1、2的预期利润。用ΠiE、ΠiA、ΠiG(i=1,2)分别表示厂商2选择出口、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方式下,厂商1、2的预期利润。由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厂商的盈利水平不再是自身边际成本的函数,还受竞争对手边际成本的制约,因此定义开放经济下厂商i的收益函数为R(ci,cj),i={1,2},j={1,2},其中i≠j。
假设: R(ci,cj)=0,如果ci≥cj;R(ci,cj)=(1-cj)( cj- ci),如果ci<cj且p(ci)≥cj,其中p(ci)表示边际成本为ci时,厂商i的垄断价格;R(ci,cj)=R(ci),如果p(ci)<cj。i,j={1,2},c1={0,c}, c2={0,c,t}。
上述假设说明当厂商i的边际成本大于等于厂商j的边际成本,厂商i的收益为0;但i的边际成本低于cj,但是其在ci下制定的垄断价格却高于cj时,只能近似获得(1-cj)( cj- ci)的收益;只有当其边际成本远低于cj时,才能通过制定垄断价格获得垄断收益R(ci)。具体而言,当1国关税率较低时,R(0,t) ≠R(0)且R(0,t)=t(1-t),R(c,c+t) ≠R(c)且R(c,c+t)=t(1-c-t),即厂商1不能获得完全的垄断收益。
模型分析
在1国处于封闭经济条件下时,厂商1由于的原因拥有先进的技术,垄断了该产业市场,而厂商3未能进入该行业。厂商1维持原有技术时的垄断收益为R(c),如果进行R&D,其垄断收益为qR(0)+(1-q)R(c)-I。当1国实行开放经济政策时,厂商2有下列三种选择:一是并购1国的厂商3进入该行业市场;二是在该国新建投资;三是通过出口的方式进入该国市场。在每种选择下,厂商2既可以维持原有技术,也可以进行技术创新。
当厂商2只通过出口的方式进入1国市场时,厂商2必然会遇到1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而设立的关税壁垒。在出口方式下,厂商1、2的行动集均为{N,RD},两个厂商的行为构成了一个纯策略博弈,如表1所示。Π表示厂商的利润。
如果厂商1、2都维持原有的技术,由于厂商1、2有相同的边际成本,厂商1可以通过制定低于(c+t)的价格而垄断整个市场。如果厂商1、2都进行技术创新并将边际成本降为0,厂商1也可以通过制定低于t的价格而垄断市场并获得一定的收益。当仅有一个厂商进行技术创新而另一厂商维持原有技术时,创新的厂商获得垄断收益而另一厂商从市场上退出。这个纯策略博弈(表1)中存在一个Nash均衡:(RD,N),即厂商1由于技术创新后能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而选择技术创新,厂商2放弃技术创新、维持原有技术。
选择跨国并购方式
厂商2可以选择并购1国的厂商3以进入1国市场,这时原来厂商1在该行业的垄断被打破,该行业市场呈现为双头垄断。假设厂商1、2之间在市场上不存在合谋,最终厂商1、2达到Bertrand均衡,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厂商1、2经营的净收益为0。厂商2在并购过程中会存在并购损益RA,RA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0。当RA>0时,说明厂商2存在并购收益,其并购价格低于并购资产的价值;当RA<0时,说明厂商2存在并购损失,其并购价格高于并购资产的价值;当RA=0时,厂商2的并购收益为0。
并购后,厂商1、2的行为集均为{N,RD},两个厂商的行为构成了一个纯策略博弈(表2)。当技术创新可以给厂商带来更大利润时,即qR(0)-I>0时,在这个纯策略博弈中存在两个Nash均衡,(N,RD)和(RD,N)。这意味着当市场结构发生改变时,市场上必定有一个进行技术创新,但是一旦有企业进行创新后,另一个企业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往往采取退出的战略。
选择新建投资方式
在新建投资下,厂商2需要承担新建投资的沉没成本G。厂商1、2之间的纯策略博弈如表3所示。当qR(0)-I>0时,在这个博弈中存在两个Nash均衡:(N,RD)和(RD,N)。
厂商2在出口、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之间的选择
1国实行开放政策、允许外国商品及资本进入该国市场后,厂商2有出口方式、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三种可行选择方式。本文已论述了厂商2采取某一种进入方式后可能实现的Nash均衡。但是厂商2如何在三种进入方式中选择?厂商1、2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均衡状态?
由表1、2、3可知,当RA≥0时,跨国并购占优于新建投资,为了获得正垄断利润,厂商2会选择跨国并购方式进入1国。这时厂商1、2中必有一家厂商首先进行技术创新并将边际成本降为0,从而实现对整个市场的垄断。但是当一家厂商首先进行R&D活动后,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另一厂商会放弃R&D活动而维持原有技术,并最后退出该行业市场,即最终的均衡解为:跨国并购下的(N,RD)或(RD,N)。 技术创新-[飞诺网FENO.CN]
但是,跨国并购中并不总是存在并购受益,即RA并非总是大于0。在多数情况下,并购受益可能为0,有时还会出现并购损失。
当存在并购损失,即RA<0时,出口方式、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中不存在占优解。当min{/RA/,G,T}=/RA/,且qR(0)+ RA-I>0时,并购占优于新建投资,厂商2会在出口方式和跨国并购中进行选择。若厂商2选择出口方式,该方式下唯一的Nash均衡使厂商2的利润仅为0;若厂商2选择并购方式,厂商2可以通过首先进行技术创新而占领1国市场并获得正的利润。因此该情况下的均衡解为:跨国并购下的(N,RD)。当min{/RA/,G,T}= G,且qR(0)- G-I>0时,新建投资占优于跨国并购,厂商2会在出口和新建投资方式中进行选择。同理,厂商2为了获得正的利润会选择新建投资,并首先进行技术创新从而获得整个市场,因此该情况下的均衡解为:新建投资下的(N,RD)。
当min{/RA/,G,T}= T,且qR(0)+ RA-I>0或qR(0)- G-I>0时,厂商2选择出口方式并首先进行技术创新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厂商1通过技术创新并制定低于t的价格垄断整个市场,最后实现唯一的Nash均衡:(RD,N),厂商2无利可言。因此该情况下,厂商2会放弃出口方式,最后的Nash均衡是厂商2选择并购和新建投资中成本较小的一种方式并首先进行技术创新,垄断整个市场、获得垄断利润。
用E,A,G分别表示厂商2在出口方式、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三种方式之间的选择,用(E,N,RD)表示厂商2选择出口且进行技术创新而厂商1维持原有技术这一状态,用(E,RD,N)表示厂商2选择出口并维持原有技术而厂商1进行技术创新;同理可以定义(A,N,RD)、(A,RD,N)、(G,N,RD)和(G,RD,N)。如上所述,本文将企业进入方式和R&D活动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均衡解如表4所示。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可以得到下面一些结论:
首先,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直接影响到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即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内生于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其次,一国对外资采取开放政策后,外资的进入拓展了该国技术创新的投入渠道,有利于该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再次,当一国对外资实行开放政策后,即使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高于出口方式下的关税成本,只要企业创新成功获得的垄断收益大于并购损失或新建的沉没成本,外国企业依然会选择并购或新建投资的方式进入该国市场,而不是采用成本较小的出口方式。
最后,笔者发现,影响外国厂商以跨国并购还是新建投资方式进入一国市场的主要因素是并购收益和新建投资沉没成本的比较。
:
1.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增长[J].社会,2001(5)
2.奥斯本•鲁宾斯坦.博弈论教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