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并购行为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我国高技术并购行为,对于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技术企业并购具有既不同于传统产业的企业并购,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技术企业并购的基本特征;我国高技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是寻求技术上和知识上的互补,改善结构、扩大规模,争取实现市场互补,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高技术企业要实现成功并购,必须遵循企业成功并购的基本原则,恰当选择并购对象,重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为成功并购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关键词:高技术企业 企业并购 市场行为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高技术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仅依靠国家的宏观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高技术企业发展的要求,高技术企业只有通过兼并、重组、收购、被收购等方式,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球并购浪潮中,我国高技术企业也进行了诸多并购行为,并引起了世人瞩目。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深入系统分析我国高技术企业并购的基本特征、并购动机和成功并购对策。这对于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技术企业并购的基本特征
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是指一家或数家企业通过购买、股份转让、资产置换等形式,实现资产、股权的有偿转让,从而形成产权交易,导致企业控制权转移。并购以企业实际控制权的转移为发生标志,以产权的变更为实际内容,是企业实现资本集中、规模扩张、增强竞争力的手段,体现了社会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部门的重新配置。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进行了五次轰轰烈烈的企业并购,高技术企业则是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主角。而我国的高技术企业并购具有既不同于传统产业的企业并购,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技术企业并购的基本特征。
高技术企业并购主要是出于战略考虑的技术并购
高技术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克服了通过自身积累实现渐进式发展的局限,为高技术企业实现跳跃式甚至是几何级数级的发展提供可能。高技术企业是在凭借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公开完善的市场机制中,经过比较充分的自由竞争成长起来的。人力资本、创新机制是高技术企业孜孜以求的并购动力,所以我国高技术企业并购主要是出于战略考虑的技术并购,以获取目标企业的技术能力为主要动机。国内显示器领域的知名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先于2001年12月收购了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STN-LCD、OLED业务),组建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进入了STN-LCD、OLED显示领域;又于2003年1月22日,以3.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就这样,京东方科技集团巧妙利用资本杠杆,通过收购海外企业的方式掌握了核心技术,切入到了国际显示产品最前沿,从而与国外企业一起参与更高层面竞争。
石油、钢铁等传统产业部门的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而高技术企业只具备较多的知识产权,没有一定实力的实物资产,股市价格的波动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石油、钢铁企业。在并购高潮到来时,股票市场对高技术企业影响较大,这些企业的股市价格波动也大,特别是股市受到冲击时,高技术企业股票价格比非高技术企业股票价格波动幅度要大得多,当这些高科技企业的股票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时,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并购。这样,高技术企业在一般情况下要比传统企业被并购的可能性更大,较多的高技术企业经常处于被并购的威胁下,科研开发受到冲击,企业经营状况动荡不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技术领域的发展。
我国高技术企业并购既有市场行为也有政府主导
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并购与西方国家的高技术企业的并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企业本身的发展方面,我国高技术企业无论是技术、还是企业治理结构、决策体系、内部管理乃至规模结构等都不能与国外高技术企业相比。我国高技术企业竞争的意义也要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深刻得多。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并购活动中,较多的是采用协议收购,资产划拨等非市场的方法,交易的公平性常常受到质疑,而国际上通用的换股、要约收购等方式却很少使用。另外,西方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竞争决定的企业并购,而我国情况要复杂些,存在两种不同的企业并购:市场竞争决定的企业并购,由政府主导的企业并购。例如,民航重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参与的并购行为。政府明确鼓励其他航空公司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联合重组为新的航空集团公司,或进入三大航空集团,也可以独立自主发展。
高技术企业的跨国并购增多
高技术企业更加注重寻求跨国并购,如华为集团与艾默生电气签署了并购协议,IDT公司购并了国内新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阿尔卡特收购了上海贝尔股份等等。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高技术企业正与国际接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的高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复杂、激烈。随着全球化、市场范围的扩大和技术进步的加快,即使是技术领先的大企业也很难较长时间拥有其不可动摇的垄断势力,现代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和日益复杂化,也使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感到“势单力薄”。因而为了应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挑战,企业开始突破自身边界向外界寻求技术创新能力,并购创新公司。
我国高技术企业并购的动因
高技术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固然有其传统的内在动因,如谋求企业自身发展、竞争优势的相互渗透、迅速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等,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宽松,我国高技术企业并购的动因也更加复杂。
20世纪中叶后,技术进步对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技术领先的高技术在市场中占据着非常有利的地位,甚至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领导某一领域的潮流,形成暂时的市场垄断。这也是近年高技术企业并购有别于以往并购在技术层面上最大的区别。但大小高技术企业都具有自身的技术特点,通过并购实现企业间的技术互补和优势互补,这种情况在我国的高技术企业并购案中屡见不鲜。另一方面,两个激烈竞争的高技术企业,在开发高技术产品时,可能使用大致相同的技术开发类似的产品,而能够把它们的产品区别开来的,往往是产品的其它特征。因此,从根本上说,高技术企业之间在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创新机制、产品开发等方面总是互补的,这为高技术企业间的并购提供了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可能。
改善结构、扩大规模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高技术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打破已有的结构平衡,形成在调整后基础上的市场新结构,而实现这一结构调整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高技术企业间的相互并购。同样,从目前大量高技术企业并购的事例中,可以验证的一条普遍是,高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来扩大业务经营规模,业务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在现实中,我国多数高技术企业都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有些公司还存在小型化、区域化、分散化的特点,这为并购提供了一定的运作空间。
争取实现市场互补,扩大竞争力
高技术企业的并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对市场的控制能力。高技术企业对市场控制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提高其产品对市场的垄断程度,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即垄断利润。垄断利润的获得既提高了高技术企业的竞争能力,又为企业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动力。同时,竞争作为高技术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高技术企业为了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扩大规模而进行并购活动;高技术企业为了抵制被其他企业并购而进行的并购活动。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国内高技术企业将由成本、质量、服务上的竞争转化为、技术、上的竞争,但无论如何国内高技术企业不能被动等待被别人并购。
我国高技术企业实现成功并购的对策
恰当选择并购对象
选择高技术企业并购对象的标准是:目标企业真正拥有专长,而不是其它技术拥有者的模仿者;目标企业对并购的态度积极,一些技术上的关键人物不应在并购发生时离职;目标企业的文化与本公司匹配。高技术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而高技术企业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越大,其核心竞争力的运用效率就越高,因此高技术企业的并购必须着重于自己具有优势的业务领域,注重自己的核心业务。因为根据技术扩散由高到低的扩散过程,一项高技术产业的新技术最易被与之技术层次相近的其他高技术产业吸收,只有这样,才能为并购后的管理和融合带来预期的效果。
重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
高技术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有时比并购本身更重要。人才是高技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但是不同的高技术企业由于员工素质、历程、领导人作风以及所处行业的不同,因此相互之间的企业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说,兼并后相关的企业文化是否能够顺利整合,是兼并能否从签订协议走向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技术的获得不仅仅是实物资产和技术信息的转移,而且更是能力、价值和风格的转移。许多兼并活动正是因为忽视了并购后的技术管理而遭受失败。所以,并购后的整合活动不仅要受到足够的重视,还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使整合顺利、成功。
创建有利于高技术企业并购的政策环境
高技术企业的并购是一种市场行为,不应是政府的行政捏合,但政府应该建设有利于高技术企业并购的法律政策环境。通过对高技术企业并购全面立法,既可使高技术企业有法可依,规范并购活动,又可使高技术企业减少来自主管部门和政府不必要的阻力和束缚,使高技术企业以独立的法人资格办事。同时政府也可依法对高技术企业并购进行管理,杜绝目前政府直接操作企业并购,使“假破产、真并购、真逃债”的现象得到遏制。
政府可通过财政、税收、信贷、工资等经济杠杆来控制高技术企业并购,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政府在利用财政杠杆、税收杠杆时可能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但这会使政府所得的长远税收收入和企业利润不断增大。同时,大量长期亏损的高技术企业被并购,使银行发放给这些高技术企业的贷款有了收回的保证。银行应利用信贷杠杆给高技术企业一定量的短期资金以扶持企业暂度难关。
:
1.李晓武.五次世界性企业兼并浪潮及其启示[J].科技产业,2001
2.邵万钦.论美国企业并购的作用[J].经济师, 2004
3.赵玉林.高技术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