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资金流量的增加,如何创新管理理念,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已成为高职院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 财务 预算管理 方法
目前,高职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流量迅速增加,而面对每年上亿元的资金流量,如何创新管理理念,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已成为高职院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预算和决算之间存在差别。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职院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但一些高职院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故预算常会失控。虽然在编制预算时,不是赤字预算,但从执行结果来看,往往成为赤字预算。在支出预算编制方面,如何优化支出结构,支出金额是否科学,能否对预算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价也有待进一步。
预算的编制存在缺陷。“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方法,忽视了对以前年度基数中不合理因素的调整,不利于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预算的随意追加,使预算约束力软化。随着高等学校事业的迅猛发展,此种预算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预算的覆盖面较窄。近年来,高职院根据上级要求虽然编制了综合预算,但没有经过合理、科学的论证,与预算执行结果也相差甚远;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支出定额指标体系,导致了学院部门间、学科门类间经费预算的不合理、不平衡;预算编制时间滞后。
预算执行不严格。部门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捧,高职院各项事业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院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的现象,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缺乏全局观念,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或者对于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完全从本部门的情况考虑,很少顾及院内其他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互相攀比、苦乐不均,挫伤了一些部门或个别同志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加强高职院预算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创新预算管理理念
高职院在编制预算时,应从学院的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学院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学院财力的可能;既要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又要向教学、科研倾斜,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学院的各项资金,全面反映学院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总体规模,确保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职院财务部门要将目标管理方式下的预算转变为过程管理,强调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各项预算的全过程管理,突出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实现预算向微观管理层次的延伸。高职院各部门也要改变各自为政的观念,预算管理是高职院的全局性工作,自觉接受财务部门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是为了各部门更好地执行学校预算。
(二)强化预算编制过程
1.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编制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要做到合理组织收入,科学安排支出,必须做到:一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保证预算编制的时间;二要提高预算编制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并搞好部门协作,以制定收支预测模型合理预测收支;三要科学制定定员定额标准,使预算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四要结合决算编好预算,提高编制质量。
2.健全预算编制机构。在预算管理实践中,应当让各职能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改变过去很多高职院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并实施预算的现状。应确保各级预算主管人员参与预算的编制,要使各级预算发挥较好作用,就应该使各级预算管理主管人员参与编制预算。给予各级预算主管人员一定的职权,积极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做好预算和控制工作,使资金在控制范围内得到较好的利用。
3.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随着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方法也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增减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等一系列方法,高职院在编制预算时可根据自己的外部环境及预算水平进行选择。比较而言,零基预算虽然存在着一些缺憾,但仍不失为一种科学的预算方法。它一方面可以不受旧制度的制约,可以充分地围绕着学院事业发展的需求运筹帷幄;另一方面又能够充分发挥各级预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各部门精打细算,量力而行,合理使用资金,提高效率。实践中,考虑到使用零基预算工作量较大,编制时可采取一些灵活的做法,结合增减法来编制预算,同时针对某些重点部门或重要项目按照零基预算的要求来编制预算。
(三)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
正确、合理的预算本身并不能改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只有认真严格执行预算,使每一项业务的发生都与相应的预算项目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通过规范预算执行和调整过程,可以培养预算意识,端正预算编制态度,逐步提高预算能力,增强预算准确性。
为了保证高职院顺利完成预算计划,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学院应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工作。建立预算执行的机控制系统,预算一经批准,及时将批准的预算按项目名称、金额初始到计算机系统中,这样可实时掌握各项目支出情况,为执行情况分析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增强预算管理应有的刚性。
(四)分析细化预算执行结果
预算分析是对预算执行的效果、执行差异进行分析,编制预算结果报告,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还必须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避免预算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
首先,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内容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在收入方面,分析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到位,将实际收入数和预算数比较,分析未完成收入预算的原因,以及各项收入的开发潜力。在支出方面,分析各项支出是否控制在计划之内,比较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支出数的差额,重点分析超支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与控制措施。费用预算额度执行结余是否延至下期使用,应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职能部门结余的费用额度不应再延至下期使用,但要防止其突击花钱;对系(部)结余的教学项目经费,应允许其延至下期继续使用,确保教学投入充分到位。
其次,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尤其是针对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的考核,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进行考核,对完成工作任务和指标好的单位,应采取必要奖励措施,以达到预定的绩效和目标。
:
1.房永明.高校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经营与管理,2003(3)
2.安晓红.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之友,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