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合”思想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流程的分析与改进
摘要:集群内间合作技术创新,是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和提高集群绩效的关键,能降低创新投入,减小创新风险,提高参与企业的收益。文中分析了产业集群内企业传统技术创新流程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基于“竞合”思想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流程进行改进,从而为提高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绩效提供帮助。
Abstrac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is the key to enhance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improve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industry clusters.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 clusters can cut down input costs, reduce investment risks and increase participation in earnings. In this paper, traditional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improved, using coopetition ideology, based on the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viding help for improving synergistic effect and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竞合关系;协同效应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opetition relations;synergistic effects
0 引言
制造业在我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缺乏核心技术,在整个产业链中居次要地位;而全球危机又使得我国以往以外贸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企业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挑战。然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企业外部资源起着更重要作用。在产业集群内通过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降低技术创新风险;但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与同业竞争对手,还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都同时存在着竞争和合作关系。如果企业间只关注竞争而忽视了在竞争中的合作,则会引起企业间的种种矛盾;尤其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如果企业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竞合关系则会使企业间的合作技术创新难以持续。因此,要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处理好在创新过程中创新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竞合”(Coopetition)即“合作”与“竞争”,是耶鲁大学管教授拜瑞·内勒巴夫(Barry J·Nalebuff)和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亚当·布兰登勃格(Adam M·Brandenburger)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提出的。竞合是企业在运作中使竞争与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共同实现经营目标的商业行为[1]。竞合的实质是实现企业优势要素互补,实施竞争战略以增强双方实力,从而促成企业建立和巩固市场竞争地位。国外许多学者对竞合关系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了分析。Bengsson和Solvell[1]认为集群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在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氛围竞争(如对抗或友好程度)是创新行为的重要驱动力。Garcia和Velasco[2]认为在动态合作竞争机制为特点的协作下,合作竞争关系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Rindfleisch和Moorman[3]认为竞争者联盟由于高度的知识重叠性比上下游联盟更能促进信息利用。
表明,企业竞合战略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绩效。本文基于“竞合”思想对产业集群内企业间技术创新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提出企业间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共同分担技术创新投资和风险,将技术创新外部性内部化,实现集群创新优势,促进创新持续进行,以提高集群整体绩效。
1 产业集群内企业传统技术创新流程分析
产业集群是众多相互关联企业围绕某一特定领域的集聚,因而集群发展方向始终是产业链纵向与横向的拓展。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竞争及与外部企业之间的竞争,要求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以保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而技术创新是一种高度依赖于企业技术能力和外部环境的极其复杂的活动,单个企业难以支撑创新全过程,必须要求企业间协作进行。然而,集群内企业却往往过分甚至只注重竞争,而忽视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间应有的合作,造成了许多不利于创新持续进行的不良效应,如图1所示,从而导致技术创新失败,最终影响产业集群整体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紧密过程,任何一个阶段失误都会导致技术创新失败:①在市场调研阶段,往往由于调研不及时,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创新企业的市场预测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差,无法根据准确的市场信息,明确技术创新方向,合理组织创新活动。②在技术创新阶段,由于创新企业间的企业文化及知识资本积累程度、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等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参与创新程度存在差异,若企业间缺乏合作意识将会导致超出单个企业能力的技术创新活动无法顺利进行。③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将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到生产活动中,将其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创新企业具备相应的技术转化能力和配套设施等,而由于各企业技术转化能力和配套设施差异,很难做到使参与创新各企业都实现高效的成果转化效果。④在技术成果分配阶段,由于参与创新各企业对创新成果贡献的认识不同,企业间在技术成果归属及新产品市场份额上争夺,会在激化企业间矛盾而弱化企业间合作,致使技术创新活动难以持续,甚至导致合作创新体系解体。
因此,本文认为应该运用“竞合”思想改进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流程,使集群内各企业树立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共赢思想,促进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优势,形成“双赢”、“多赢”的局面。
2 基于“竞合”思想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流程改进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整体协作的创新过程,要求“参与者”具有协同性和“创新过程”的关联性,重视对跨企业、跨组织的资源、流程进行整合,要重视由点(企业)及线(产业链)到面(集群整体)提升产业集群技术水平;这就要求参与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利润增长,同时也要积极地参与合作创新活动,促使产业集群整体绩效提高,从而提高参与创新各企业竞争优势。但集群内参与创新各企业作为独立经济实体,其竞争与合作行为同时存在于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具有双重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动机;因此,本文认为应在创新企业及相关机构间建立竞合关系,使其通过价值链相互衔接,共同合作,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形成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联合体,使他们树立协同意识,改进集群技术创新流程。基于“竞合”思想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协同过程模型。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任何一个都无法在所涉及的各个技术领域都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创新对企业外部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产业集群内创新企业间共享资源,由“竞争型创新”改进为“竞合型创新”,促进技术创新顺利进行,提高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实现“双赢”、“多赢”。
(2)构建创新企业联合体,促进协同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并不是孤立的,产业集群内企业在建立竞合关系的基础上,参与技术创新的企业应借助地理上的便利与毗邻企业或研究机构,构建创新企业联合体,通过各企业和研究机构互动合作创新,为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组织保障。
(3)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明确创新方向。
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满足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起点。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新的机会和诱因。改进后的技术创新流程,强调面对新的市场需求,要整合创新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创新企业间的协同意识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企业间的不合作导致的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使创新企业根据明确的市场信息组织创新活动;同时产业集群内技术关联性,企业间的协同意识可以使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通过技术链条传导到其上下游企业,从而引发关联产业的共同技术创新[4]。
(4)降低技术创新投入,减小创新风险。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集群内的技术创新相关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契机,协同进行技术创新,识别市场需要,明确技术创新方向,确定技术创新战略;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企业可以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承担单体创新企业无法独立承担的重大研究项目,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减小创新风险。
(5)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实现持续创新。
随着新技术在产业集群广泛运用,关联企业不断增多,参与到合作技术创新中,使基于某一新技术的技术创新链条不断延长、规模扩大,促进了集群主体企业之间及相关机构之间的学习和交流,逐步构建了集群内部的化路径[5]。网络化的学习路径帮助技术关联企业之间实现知识的互动和流通,集群内各产业层次实现协同创新,提升了整体技术水平,增加了集群技术储备;同时加速了市场需求变化,为新一轮技术创新提出要求,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持续进行。
3 结束语
本文基于“竞合”思想,指出产业集群内创新企业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相互冲突的竞争关系,而应由“竞争型创新”改进为“竞合型创新”,构建创新企业联合体;应在改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间技术创新流程中,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在创新过程中共同分担创新投资和风险,将技术创新外部性内部化,实现产业集群创新优势,促进创新持续进行,以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绩效,实现“双赢”、“多赢”。
————————————
:
[1]Maria Bengtsson, Jan Slave. Climate of competition,clusters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4, 20: 225-244.
[2]Cristina Quintana-Garcia, Carlos Benavides-Velasco. Cooperatio,competition,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y: a panel data of European dedicated biotechnology firms [J]. Techno-vat ion, 2004, 24:927-938.
[3]Brandenburger A M, Nalebuff J N. Co-opetition [M].NewYork:Doubleday, 1996, 92-98.
[4]乔尔·布利克,戴维·厄恩斯特:《协作型竞争》[M];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126-133。
[5]李文博、李秀玲:《产业集群中知识网络结构的测量研究》[J];《学研究》2008(7):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