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生除因素外还有其特殊的背景,作为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而建立并逐步起来的城市,资源型城市曾经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当前,很多资源型城市受到资源自然递减的影响下,如何实现城市的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是关系到众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类型
依据开采阶段和依托条件两个角度,我国资源型城市可进行如下分类,如表1所示。
2002年,我国现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如果按开采阶段和依托关系进行划分,则A I型城市3座,AⅡ型城市8座,AⅢ型城市11座;B I型资源型城市9座;BⅡ型城市42座;BⅢ型城市35座。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目众多,分布广泛,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等方面情况各异。因此,不同资源型城市应采取不同的转型方式,不考虑具体情况一刀切地采取同一种转型模式,必然使转型脱离实际,其结果可能会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陷入被动的局面。实践证明,处于相同或相近开采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前景也有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城市的地理位置造成的。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与其依托条件有很大关系,具有良好依托条件的资源型城市,大多条件便利,生产要素流动能力强,可资利用的公共条件好,接续产业的发展具备一定基础,这对经济转型大有裨益。反之,地理位置偏僻,依托条件差的资源型城市,投资环境不理想,可利用的基础设施少,生产要素流动比较困难,将导致经济转型的难度大。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
(一)优势延伸模式。所谓优势延伸是指在资源开发基础上形成的产业体系在区域甚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不但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还具有主导产业的性质。这类城市的突出特点是资源量较丰富,开采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转型面临的问题少。通过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现有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优势延伸模式适用于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AⅡ、BⅡ型),强调同一产业链中上游采掘业与下游加的协同关系,重点发展加工业主导产业。采取此种模式的资源型城市又可分为以下类型:第一,传统产业链向后延伸的高加工度型。由于历史原因,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通常都是结构单一的原材料工业。根据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演变,沿着传统的原材料工业产业链条向后延伸,可形成加工、组装工业;初级加工业还可通过“技术集约化”过程向精密加工和深加工发展,最终形成以技术密集型加工业为重心的高加工度产业模式。随着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下游和配套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大量生产经营相关联产品的企业在一定空间的聚集形成专业化生产、低成本运输和低交易费用,最终形成一定范围的产业集群。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后的主导产业选择可有两种安排:一是从资源采掘到轻工业的主导产业选择。特别是AⅡ型城市做强做大轻工业的有利因素很多,如,工业基础雄厚,拥有相对廉价的原材料和能源优势。同时,轻工业项目投资较少,产品品种多,既可以是大型的工厂化生产,也可以是小型的家庭化生产,便于城市富余人员的安置。二是从资源采掘到重化工业的主导产业选择。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重化工业仍是经济发展的重心和不可缺少的产业环节。从全国产业布局看,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重化工业仍布局在东部地区,西气东输、西煤东运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给铁路运输带来沉重压力。资源型城市主要聚集在中西部地区,可根据资源现状和产业优势,利用本地相对丰富、廉价的煤炭等资源建设坑口电站,直接对外输出电力;也可发展电解铝(铜、镍)、氯碱化工等高能耗产业。这种方式不但有利于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对全国产业布局的优化也十分有利。第二,传统产业链向前延伸的“绿色农业”型。许多资源型城市(煤炭、有色金属城市)在完成矿物采掘后,遗留有大量土地资源。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种植、养殖业,既复垦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又起到经济转型早、投资少的效果。对林业城市,可在整个林区处于蓄养恢复阶段时,向生态型产业经济模式转换,发展林区养殖、药材种植、森林等绿色产业。
(二)优势组合模式。优势组合是指资源型城市除具备资源优势外,还具有适度的产业优势或区位优势。这类资源型城市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实力强、接续产业已有一定基础。通过综合开发利用以上优势,可实现主导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优势组合模式适用于依托条件好的资源型城市(AI、AⅡ、AⅢ型),随着资源加工产业群的建立和,间的技术外溢和乘数效应日益加强,为发展其它产业创造了条件。优势组合模式强调不同产业群(包括主导产业间及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间)的协同关系。此种模式包括以下类型:第一,高起点创新型。对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都较优越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要走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并重的发展之路,在产业布局上注重转型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兼顾共进,坚持高起点转型。一方面坚持用高新技术对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石化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通过充分发掘国内外重大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投资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替代。第二,多增长点共荣型。多增长点是指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不再是单一或单线的,而是复线或混合的。就是在产业结构演化中,无论是三次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还是产业内或部门间的发展,虽然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但决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并重或混合进行,从而彻底打破资源型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如,在转型的某个阶段,确定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随着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生产,传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需求也扩大了,对吸纳就业和繁荣经济将起重要作用。
(三)优势互补模式。优势互补是指资源型城市自身条件虽不理想,但转型可纳入周边大中城市构成的城市圈中,通过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发展配套产业,利用相对优越的外部环境,选择与周围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并能产生经济互补优势的产业发展。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较好地解决了区域分工与协作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转型成本,避免出现区域产业趋同现象。优势互补模式适用于依托条件相对较差的资源型城市(BI、BⅡ、BⅢ型)及处于成长期的资源型城市(AI型)。该模式强调经济转型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关系,有以下几种发展类型可供选择:第一,点轴开发型。城市群往往是由若干大中小城市(镇)组成的点轴联合体,其中,点是增长极,是区域中心城市;轴是增长线,一般沿公路、铁路干线辐射。由于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一般具有较明显的职能分工,资源型城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城市群内职能分工情况,正确定位自身的城市职能,以便顺利、深入地融入城市群,获得转型的动力和持续发展的活力。如,对AI、BI型矿业城市来说,在开发初期,就应根据当地交通、信息、经贸等各方面信息,依托周边城市,宜城则城,宜镇则镇,将矿产资源的开采、分选、粗炼、精炼等生产环节适当予以分离,采用“长距离通勤”等方式开采资源,降低转型成本。又如,在沈阳、抚顺、本溪、辽阳、铁岭为主体的辽中城市群中,资源型城市比较集中,由于整个城市群中只有沈阳是中心城市,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抚顺原来以煤炭为主,但由于煤炭资源接近枯竭,而城市又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是城市群点轴系统中发展潜力最大的增长带,可以定位为综合性工业城市;而铁岭的煤电工业发达,可以定位为辽中城市群的能源基地。第二,城矿联动型。联动就是要充分调动矿山企业与资源型城市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把转型工作启动起来。如,BⅡ、BⅢ型矿业城市,大多地理位置偏僻,远离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小,产业发育程度低,人员安置能力有限,而这些城市中的矿山企业往往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依靠矿山企业的联合、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地方政府再给予一定政策支持,通过外部扩张,使其通过转型解决人员分流问题。第三,整体迁移型。并不是所有资源型城市都宜于进行经济转型的尝试。如,日本学者通过对日本多个煤炭产区经济转型效果的观察后发现,只有两类煤炭产区的发展在日本政府煤炭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有所成效。一是靠近东京产业带和濑户内海的矿区;二是与高速发展的新兴都市临近的矿区,如扎幌附近的石狩区和福冈附近的矿区。这些矿区经济转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新兴都市的城市化扩张。除此之外,那些远离经济发展中心的矿区,尽管也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收效甚微,很难成功。这种情况在我国也确实发生过,国家曾向不少衰退期资源型城市投入大量资金,搞了许多技术改造项目,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因此,对少数不宜经济转型的资源型城市,特别是少数BⅢ型矿城及林业城市,应让市场机制来决断,与其投入大量资金搞经济转型,不如把钱用在人口迁移和社会保障上,将一些小城市和小城镇整体迁移。
(四)优势再造模式。在原有资源优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产业体系,由于结构比较单一,受资源供应的影响会表现出活力丧失甚至衰退的迹象。所以,这类地区必须走产业更新的道路来实现转型。所谓优势再造是指随着自身优势资源的衰退,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从生态条件、区位条件、技术条件等各方面重新认识和确立新的优势。优势再造模式适用于AⅢ和BⅢ型矿业城市,这些地区由于多年开发,后续资源接替不上,原有的优势正逐渐消失。而优势再造模式强调矿产资源要素之外的政策、生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协同关系。对依托条件好,交通运输便利,生产要素流动能力强的AⅢ型矿业城市,可利用资源开发所积累的资金或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基本不依赖原有资源的全新产业群,把原来从事采掘业的人员转移到新兴的产业上来。此种转型模式国外已有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如,法国洛林地区,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于进口煤炭到岸价格的三倍左右,造成洛林煤炭工业长期亏损,法国政府毅然放弃已经完全丧失竞争力的煤炭和铁矿开采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发展机、激光、、生物制药和环保等新产业。对依托条件较差的BⅢ型矿业城市,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产业。辽宁省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转型工作已取得初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