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费领跑经济增长必须处理好消费需求中的六大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姜作培 时间:2010-06-25
  摘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拉动增长,转变经济方式的重要思路。大量事实表明,要让消费“领跑”经济增长,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处理城市消费需求与消费需求、物质消费需求与精神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远期消费需求与即期消费需求、消费数量需求与消费质量需求、扩大消费需求与节约消费需求的关系。
  关键词:扩大消费需求;若干关系;辩证思考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党的十七大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拉动不足的现状,强调“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拓宽服务消费领域,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胡锦涛总书记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又指出:“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本文认为,要使经济导入并长期行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上,必须扩大居民的消费要求。而要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真正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领跑者,必须辩证地处理好消费需求中的六大关系。
  
  一、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消费需求
  
  从地域看,扩大消费需求可分为扩大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消费需求。由于受我国国情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市与农村显然具有不同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应认真研究城市与农村不同的消费特点,采取相应对策,既注意刺激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又要努力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消费需求,实现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预期目的。
  全面扩大消费需求,必须把重点放在农村。如何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一要通过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水平取决于收入水平。针对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然明显偏低的现状,必须加快构建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应大力发展农业,全面提升农业增产能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稳定转业就业,扩大非农收入;切实加强对农民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明确农民家庭财产的地位,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二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应根据农民的消费特点,引导生产面向农村市场,调整产品价格,多生产广大农民需要的产品;引导流通企业根据农村需求水平和消费层次,组织更多经济实惠、价格适中的生产、生活用品下乡。鼓励生产、流通企业到农村兴建商业网点,积极探索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商品流通方式,保证城乡商品流通渠道畅通。三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影响和制约农村消费需求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抓住国家基础建设投资向农村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积极改善农村供水、能源、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创造良好的农村消费环境。
  
  二、物质消费需求与精神消费需求
  
  从满足人们需要的不同层次分析,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可分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精神消费比起物质消费来讲,可以认为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更能体现人们的消费观、幸福观和价值观,更能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断推进,协调发展,既能及时调整和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层次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又能有效地拉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总体上分析,无论是经济落后地区的还是基本进入全面小康水平的居民,目前消费的重点主要集中于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比重偏低。究其根源,除居民收入受限这一重要原因外,还受传统的消费观念、居民消费素质及文化生活供给条件的制约。当今世界随着技术快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物质消费的支出比例将不断降低,精神消费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对我国广大居民来说,要达到物质需求的充分满足显然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但非物质的精神消费的发展是个难以阻挡的大趋势,将成为人们消费生活中增长最快、消费前景最广阔的亮点。因此,应把精神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中的一个新的着力点,制定一系列引导、鼓励居民从事、文化、卫生保健、、信息、通讯的具体消费政策。一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二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人们关心的文化项目,切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农家书屋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的问题。三要抓好教育消费,在继续抓好学历教育同时,要重视发展非学历教育。
  
  三、远期消费需求与即期消费需求
  
  城乡居民的远期消费需求与即期消费需求是相对而言的,它们之间并非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在不同的消费政策、收支预期、社会保障条件下,远期消费与即期消费会相互转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应根据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状况和调节市场供求矛盾的需要,善于正确把握和处理远期消费需求与即期消费之间的关系,适时促进其相互转化。必须想方设法把部分城乡居民的远期消费需求,或者说把未来的消费提前到今天实现。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政策刺激居民的即期消费,效果并不理想,城乡居民的储蓄倾向仍然居于高位,储蓄偏好行为仍难以矫正,究其原因,一是居民预期收支趋紧,缺乏信心。特别是近年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几项改革,如,教育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等同时推进,需要人们支付一定量改革成本,而支出数量的多寡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消费愿望,远期消费难以转化为即期消费。二是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相适应。在买方市场的格局下,居民消费的选择性大大增强,而现实状况是,居民想买的东西买不到,需要提供的服务提供不了,远期消费当然难以向即期消费转化。三是基础设施不配套。特别是在农村,相当多的地方还不能保证正常的供电,不能提供自来水,造成许多农民推迟购买家用电器。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不配套,这是阻碍居民即期消费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要把居民的远期消费需求转化为即期消费,需要统筹谋划,采用一整套相互协调、配合的政策措施。首先,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凡涉及城乡居民利益调整的改革,要注意把握各项改革出台的时机、力度,特别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减轻居民个人支出的比例。不能惠及多数人的改革是难以为继的,体制创新必须把能否惠及多数人作为政策、制度设计及推进与否的首选。其次,必须十分注意改革消费品供给结构。企业生产应真正面向市场,努力生产城乡居民急需购买的消费品。如,要多生产价廉物美、功能简单、实用的农村家用电器;要多建经济适用房,稳定和降低商品房价格。再次,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把远期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政府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切实减少预防性储蓄,使整个社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此外,还应建立和健全消费信贷制度,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在同等条件下完善的消费信贷业务,会缩短消费者的资金积累期,增加消费者的即期购买能力,将为未来消费而攒钱的行为变为适度提前消费。西方国家居民习惯于“用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消费”,原因之一就在于发达的消费信贷起了作用。针对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引导消费者确定适当负债消费观念,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适当扩大消费信贷范围,进一步丰富消费信贷的品种,简化手续。   四、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
  
  从消费品的性质和特点看,城乡居民的消费有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之分。个人消费需求是指城乡居民对吃、穿、用等消费品的需求,这类消费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当消费者包括个人或家庭购买后,消费者就拥有了独有的消费与处置权。公共消费需求是为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消费需求,如城乡居民对公共、医疗卫生、文化、健康健身、环保事业、救火防火等公共消费品的需求,是城乡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公共消费品不具有排他性。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但依满足需求程度的先后顺序看,一般都从个人消费需求的满足开始,然后再根据消费者的客观需要及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扩大对公共消费的需求。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相互间有着紧密联系,个人消费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公共消费水平、结构提出调整要求,影响和促进公共消费品的发展;公共消费品水平的提高以及结构升级,又会影响、带动和促进个人消费品生产,更好地满足个人消费需求。它们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促进整个社会消费需求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至于扩大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两者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应根据目前我国消费者的要求及两类消费品的供给状况作具体分析,实际上个人消费的扩大和满足程度与公共消费的扩大和满足程度是紧密联系的,具有某种客观的关系。对城乡居民两种消费需求不能偏废,都应刺激和鼓励,但应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扩大两类需求过程中的矛盾,促进消费领域的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宽。如,在扩大个人消费需求问题上,重在引导居民确立消费的理念,改善消费品的供给结构,扩大消费市场,帮助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在扩大公共消费需求问题上,要充分注意到这是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薄弱环节,要充分看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为公共消费的扩大提供了可能条件,应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拉动公共消费,实现公共消费的大发展。这不但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一般,而且符合我国消费市场的客观实际。多年来,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投入不足,我国公共消费品发展滞后,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政府应用足用好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对发展公共消费品的投入,加大公共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同时调动、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残疾人活动中心、社会福利院、疗养院等社会福利设施,力求使公共消费品的生产有个长足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消费需求。
  
  五、消费需求数量与消费需求质量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从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消费需求着手,以增加消费需求数量,提高消费需求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体现为消费数量的充实和消费质量提高的统一。在社会发展的较低级阶段,人们追求消费数量的增加;在经济社会发展较高级阶段,人们会更加注重和更加追求消费质量的提高。从满足消费数量到追求消费质量,这既是广大城乡居民美好愿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正进入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变为追求质量为主的发展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扩大人们消费数量的同时,在全面提高人们消费质量上取得新进展。这对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对整个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一种巨大的促进力量。
  由于消费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提高消费质量不仅涉及到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涉及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涉及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仅涉及个人生活的状况,而且涉及全体居民生活状况的相互关系;不仅涉及生活过程本身的状况,而且也涉及这些过程所带来的后果;不仅涉及客观上可以观察到的事实,而且涉及人们主观上的感受。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质量亟待提高。除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降低恩格尔系数外,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处理好人与的关系,治理好和保护好生态环境,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有安全保障的食品等等,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使生态环境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二要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消费结构。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必须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包括大力发展服务业,注重开发名优产品、环保型产品。三要扩大和发展休闲消费。休闲消费以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主要内容,这是一种体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出的人的价值和追求的消费。应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和发展休闲消费,一方面必须扩大和发展那些可以看成是专门休闲的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在所有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又应注意广大群众休闲消费的需要。四要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要加强市场管理,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提倡诚实守信的经营道德,严禁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六、扩大消费需求与节约消费需求
  
  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与出口拉动,城乡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扩大消费需求将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我国不少重要资源紧缺,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政府又强调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并要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就提出一个如何认识扩大消费与节约消费的关系问题。扩大消费与节约消费是并行不悖的,是相辅相成和内在统一的关系。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节约型消费,并不是不要人们消费,也不是要求人们一味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抑制必要的消费,而是指城乡居民在消费过程中,必须坚决纠正和摒弃挥霍浪费、盲目攀比、愚昧花钱、畸形消费等不良现象,特别是对稀缺性资源必须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使其效用最大化。这种节约型消费,既有利于持续地扩大居民消费,又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地球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人类社会的需求又总是短缺的,在科学技术尚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情况下,只有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源,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使广大居民有条件更多地消费,实现可持续的扩大消费。任何浪费归根结底都是对资源的浪费,无节制地消费,结果必然导致资源枯竭,生产消费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最终断了生活消费的后路,扩大消费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调整优化消费政策应把鼓励消费同提倡节俭辩证地统一起来。一要加强舆论宣传,转变人的消费意识,提倡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二要通过多种措施,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节约、家家节约的良好氛围,让节约成为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国家大、人口多,节约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如果我们能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做起,坚持不懈地节约每滴水、每滴油、每张纸、每粒粮,真正体现物有其值、物尽其用,这对于我国的资源节约将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三要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大力生产和充分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品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