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化研究
【摘 要】 北部湾区信用化过程中,具有国际化趋势、国家战略定性、地缘区位的特殊性。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信用化程度偏低、信用总规模对经济总量贡献结构失衡的问题。应采取健全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体系、拓宽信用渠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及全面优化区域信用结构等对策,以提升区域信用化规模和信用化程度。
【关键词】 北部湾; 信用化; 区域经济; 国家战略
信用理论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经济成分的比例大小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信用活动的规模与信用交易的结构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信用经济阶段是市场经济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信用经济阶段是市场经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经阶段。北部湾经济区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
一、北部湾经济区信用化过程中的特殊性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 255万人,是我国西部11个省区中唯一的出海口,是我国西南地区,乃至中、西部部分地区开放合作的龙头。由于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及经济信用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北部湾区域内部各城市信用水平、信用观念和信用市场特征的多样性,因此,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化建设的进程和方式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存在着诸多特殊性。
(一)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化过程中的国际化趋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域建设成为-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以及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成立了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等经济特区及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前提出的北部湾经济区是全国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就是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化发展过程不仅仅是中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信用化过程,也是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国际市场与周边国家双向互动的信用化过程。它不仅受到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受到中国-东盟自由经济贸易区内各国及相关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彼此之间广泛存在着国际信用组织与经济活动的交流,具有明显的国际化趋势。
(二)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化过程中的国家战略定性
2008年初,北部湾国家经济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化不仅是该地区内的信用化,更是国家战略意义上的信用化,其区域信用规划必须符合长远与全局的国家利益,其信用化的提升也必须符合我国对周边国家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对于带动广西和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互动交流、形成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级,深化与山水相连的东盟之间战略伙伴关系,维护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稳定与和平,具有深远的国家战略意义。
(三)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化过程中的地缘区位殊胜
从东亚地区视角看,北部湾经济区是东南亚与东北亚的结合部。从中国-东盟自由经济贸易区视角看,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东盟的结合部,是自由经济贸易区的核心部位。特殊的区域位置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门户、前沿和桥头堡。这里既有海洋相通,又有陆地接壤;既可从海上通达东盟10个国家中的9个国家,开展海上国际开放合作,也可从陆上到达中南半岛、东盟大陆的7个国家,甚至可延伸到南亚地区孟加拉等国家;既有利于国内、国际信用资源的利用、信用投资的开展、信用活动及相关信息交流,也便于建立国内外联合征信服务系统,活跃信用市场,规范区域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信用服务形象。因此,可以认为,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发展过程具有殊胜的区位优势。
二、北部湾经济区域的信用化程度分析
为便于分析,笔者引入信用总规模、经济总量、信用化程度比率三个概念,并分别以S、GDP、R表示。其中信用总规模是指市场经济主体的信用交易总量,即工商、消费者、银行信用等经济主体交易规模,包括工商企业、消费者信贷、各种工商企业类债券、股票发行、工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赊销信用规模等。此处的经济总量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经济信用化是指随着信用活动规模增加与信用交易结构优化,经济交易中可以用信用来衡量部分的比重。这个比重,可以用信用消费和信用交易等信用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示,也可以用信用总规模相对于经济规模的倍数表示,此处称之为信用化程度比率。
由于北部湾经济区于2008年初成立,相关统计资料还未整理公布,所以在不影响观测质量的前提下,笔者以2000-2004年相关统计资料作分析,具体内容如表1与图1所示。
从2000年至2004年,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近五年平均信用化程度比率分别为1.59、0.41、0.83、0.47。按一个地区的信用化程度比率达到50%以上即表明该地区进入信用经济阶段的标准,只有南宁、北海达标。说明北部湾经济区的信用化程度偏低。主要原因是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规不完善,信用文化欠缺,信用落后,信用管理人才匮乏,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信用欠发达,信用渠道主要依赖机关,以信用贷款为主,形式单一,从而造成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化缓慢、经济区域信用化程度偏低的局面。
(二)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总规模(S)对经济总量(GDP)贡献结构失衡
从纵向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总规模、经济总量由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四大城市构成。从2000年至2004年,平均信用总规模分别为767.37、61.19、112.77、32.96亿元,累计974.29亿元;平均经济总量分别为466.8、149.21、136.83、70.2亿元,累计达823.04亿元。信用化程度为1.18,说明北部湾经济区信用总规模对经济总量贡献较大。但具体分析相关结构,不难发现,除南宁信用化程度比率大于1外,北海信用化程度比率介于1至0.5之间,钦州、防城港的信用化程度比率均小于0.5。凸显信用化程度分布不均衡。
从横向上分析:从2000年至2004年,北部湾经济区南宁的信用化程度比率分别从1.17、1.19、1.62、1.91提升到2.05,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过程。然而,钦州、北海、防城港近五年信用化程度比率分别徘徊在0.41、0.83、0.47附近。说明信用化程度发展不均衡。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方面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域四大城市信用总规模(S)内部差异过大,发展趋势不同,经济信用化总规模对经济总量(GDP)贡献结构失衡。主要原因是南宁作为广西的、经济、文化中心,又享有-东盟自由贸易区永久会址的“殊荣”,在政策优惠、投资力度、资源分配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得到更多的“倾斜”。因此,其信用化发展趋势较快,信用化程度比较高。而其他城市由于缺乏相关“倾斜”措施,造成区域信用化程度徘徊不前的结果。
(三)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化提升对策
1.健全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体系,加快社会和谐发展
整理与完备相关信用法律、法规,建立区域信用体系的制度依据。应大力发展信用文化,促进信用管理教育,引进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加快区域信用体系的建设。健全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体系不仅能使北部湾经济区域竞争优势大大增强,提升经济信用化程度,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而且能增进区域金融发展,提高地区整体信用等级,还可以培育市民和企业的信用意识,改善投资环境与市场秩序,催生诸如担保公司、征信公司、资信评级公司等机构,建立功能齐备的信用服务市场,从而加快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2.利用南宁中心城市地位,拓宽信用渠道,提升区域信用化规模
南宁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中国-东盟自由经济贸易区永久会址,是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体系的龙头。利用南宁中心城市地位,可以提高其对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经济信用辐射力,制订统一的城市信用建设规划与目标,探索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同时,加强消费者信贷、企业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等企业间的信用交易,拓宽信用渠道,破解偏远城市信用发展瓶颈,提升消费者与企业信用规模,最终达到提升区域信用化规模的目标。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面优化区域信用结构
信用政府的建立是有效区域信用体系的保障。(1)应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制定信用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加强和规范政府有关部门对个人、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工作。(2)采取国际通行做法,完善个人和企业对信用风险防范与承担的机制、推动北部湾区域信用体系逐步向市场转化,使政府从无限信用责任中解脱出来。与此同时,统筹兼顾,解决好区域性信用体系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问题,迅速形成区域“信用洼地”,增强区域竞争力,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和信用能力,以全面优化北部湾经济区域信用结构。●
【主要】
[1] 王选庆.信用制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1.
[2] 吕青,贺俊刚.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指标体系[J].西安学报,2005,(12).
[3] 李坤.加快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和谐发展[J].特区经济,2007.2.
[4] 姜楠,周瑞.内蒙古区域信用活动与经济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版),2007.11.
[5] 周伟贤.中国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