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摘 要:技术创新是切实转变方式的关键之一。在剖析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对于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论点展开案例分析,并提出以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基础,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当前贯彻落实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理论。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细胞,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须立足企业自身,完善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和谐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
一、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技术创新是指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主要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1]它是一种促使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加速技术应用速度,提高技术应用效率的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要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在诸多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中,技术创新无疑是最关键的。据国民经济研究所相关研究显示:从1987年至2005年,在中国经济年均9.5%的增长中,3.8%~4.2%的增长是由全要素生产率(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被视为科技进步指标)贡献的,也就是说中国近30年的经济增长中有40%左右来自技术创新的贡献。而经济发达国家这一数据更是高达50%~70%。
(一)技术创新有利于打破高消耗低效率的资源瓶颈,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
2004年,我国GDP按当时汇率占全世界GDP的4%,但消耗了全球8%的原油、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和31%的煤炭。
[2]尽管2004年全国每万元GDP能耗比2000年下降了7% ,但我国综合能源消耗仍相当于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3]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增长的严重阻碍:一方面,我们面临的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的资源耗费又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总体上看,目前许多企业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资金和人力的追加投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远未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资源消耗严重超标,增长质量低劣。要改变上述状况,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二)技术创新有利于密切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优化生产力要素配置结构
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源于市场需求,经过科技转化,最终又回归市场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活动,而且是一种具有明确商业目的的经济行为。要保证创新的成功,必须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始就保持企业与市场的接触,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创新方向,提高技术创新的市场针对性。创新活动的实施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市场信息的动态变化,增强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同时,技术创新也有助于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结构。这是因为,围绕创新的实施,企业需要合理调配和使用各项生产要素,使它们充分满足技术创新不同阶段及不同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技术创新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原材料消耗与产品成本的降低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之一。有效的技术创新,能提高原材料、能源等要素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无效损耗。由原材料、能源消耗的降低所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产品成本的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因而随之增强。这对于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的我们来说意义重大。由于传统的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依靠技术创新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资源消耗,并由此赢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大势所趋。
(四)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的市场增值力
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实质是技术的较量。随着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竞争焦点已逐渐由成本、价格转移到质量、品种、性能等方面,而技术创新正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改善产品性能的有效手段。因此,不断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保障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五)技术创新为企业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实现企业的良性快速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保证企业发展动力的持续性,这种动力只能来源于技术创新。换言之,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一代又一代的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或者依靠技术创新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档次,企业才能抢占市场的制高点,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为例
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林业集团的下属企业。多年来,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持久创新,永续发展,使企业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从而步入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
(一)技术创新实现了生产能力飞跃
企业成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大型的技术创新活动。第一次技术创新活动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作为国内第一家从美国引进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的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和人才,并且尖端技术被国外控制,设备无法正常生产,以至于成为引进设备失败的典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企业打破常规,组织技术人员大胆创新,积极摸索,终于成功解决引进设备的技术难题,生产出我国第一片中密度纤维板。之后通过对美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零配件国产化,使设备的年生产能力从4.2万m?3提高到11万m?3,实现了生产能力的第一次飞跃。第二次技术创新活动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于是对保持现状还是继续发展这个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经过科学分析国际、国内人造板发展现状,开拓思维,企业果断决策继续发展,投资3亿元人民币,从德国引进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连续平压法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设备,并通过技术改造,将生产能力从年产5万m?3提高到了10万m?3,使企业的人造板生产能力突破20万m?3,完成了企业生产能力的第二次飞跃。这两次技术创新活动使得企业的生产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实现了规模经济。
(二)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企业第三次技术创新活动发生在21世纪初,此时纤维板市场已经成熟,国际上出现了刨花板等新的板型。是继续发展成熟的纤维板还是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板种?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企业决定大胆尝试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于是由芬兰进口,投资达3.6亿元人民币,年产30万m?3复合结构微粒板生产线落户福人。该项目产品是国际上近两年开发的一种新型板种,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品和技术范畴,在节能、环保、产品质量方面与早期的国内刨花板生产技术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自2006年1月产品正式投放市场以来,市场反映热烈,已经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技术创新加速了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值
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全国同行业中确立了无可匹敌的核心技术优势与自主创新实力。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均保持在销售收入的5%以上,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木材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使得“福人”产品高品质的形象深入人心,企业品牌建设硕果累累:主导产品“福人”中密度纤维板获得“国家银质奖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福人”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些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值均得益于企业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
作为循环经济示范单位,成立至今,充分利用山场采伐剩余物,已生产高档中密度纤维板357万m?3,可替代1 138万m?3原木使用,相当于少砍森林26 hm?2,对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社会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大大提高了木片原料的综合利用率。我们通过采购刨花和单板碎片,作为木质原料的有益补充和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形成刨花板分厂不与纤维板分厂争原料的良好局面,有效缓解木片原料的紧张局面,同时降低了刨花板的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广开渠道,开发原料新品种,积极探索城市木质废弃物和园林绿化剪枝的利用,进一步提高了循环经济的效益水平。
(五)技术创新实现了企业的节能减排
作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我们在“能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并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与环保同步加快实施。企业在节能管理上大胆创新,始终按照国家部署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例如在新建设年产30万m?3刨花板三期工程中,尽量采用电机变频技术和充分利用生产废料的热能系统。该系统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树皮、锯屑、板边和木粉等)收集起来作为燃料,既可消除固体废料的处理和污染环境的顾虑,又可替代传统的煤、柴油等燃料,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刨花板生产线每年有可燃性生产废料?14 780 t,可代替煤约10 840 t。该系统最大能力可达34.5 Gcal/h(40 MW),可为生产提供三种热能,即热烟气用于干燥刨花、热油供热压机进行压制板坯和石蜡熔化、蒸汽用于胶粘剂的制造。该系统的节煤率达100%,除刨花板生产线产生的废料可供利用外,亦可采购其他加工厂产生的树皮、锯屑、板边和木粉等废料替代燃煤作为燃料,既节能降耗,又可达到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目的。仅以刨花板生产线每年产生的可燃性废料14 780 t(代替煤约10 840 t),每吨煤以600元进行估算,每年就可节约资金650万元。
(六)技术创新促进了员工的全面发展
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拥有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企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7.5%,分别来自101所院校58个专业,其家级中青年优秀专家1名,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7名,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72名。从事质量管理、产品检验和计量检测工作的人员占职工总人数近10%。通过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使得企业一直保持着人力资源方面的明显优势。此外,企业还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再学习,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先后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活动,企业定期聘请国外专家和国内高校教授给技术人员授课,学习当今世界最新、最先进的人造板生产工艺技术。几年来,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了300多项引进生产线的国产化改造,设备故障停机率由投产初期的40%降到现在的1%,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个人全面发展与企业效益提高的双赢。
三、以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建议
技术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条件或外部环境的因素,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障碍:缺乏技术创新动力、技术投入不足、技术人才匮乏、缺乏防范技术创新风险的有效手段等,企业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一是解决企业价值链中的技术创新难点问题。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涉及到政府、科研部门、企业、中介组织、大学等机构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但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管理机制以及这些关键要素的组合效应和整合机理。企业要建立高素质创新企业家队伍和创新人才队伍,构筑人才高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多渠道技术创新投融资机构与体系。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以产品为龙头,把新工艺、新技术渗透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中。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扩大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效应。大力推进组织管理的创新,重塑创新管理机制。
二是建立创新合作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由于技术综合性和集成性的增强,以及技术供需信息透明化的需要,使得技术交易的成本很高;而且由于技术的“无形商品”属性,企业很难通过技术交易完全获得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之我国科研体制缺陷导致的技术质量的不确定性,使得技术合作越来越成为主要的技术创新方式。根据产权理论,当合作双方资产相互独立时,投资激励的最好方式是合作双方分享资产的所有权,因此技术供求双方以商定的技术入股比例为纽带进行合作逐渐成为技术合作的重要方式。
三是产学研联合推动企业集成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企业通过内部创新要素集成,或外部集成的建设,迅速汇聚各种创新资源,加速知识流动和学习积累,通过创新管理和组织方式的变革寻求对技术创新中的关键要素:战略、技术、知识、组织、过程的匹配和集成,从而应对技术与市场均不确定条件下的竞争。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联合体进行技术创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四是国际合作推进企业集成技术创新。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领域高标准、大范围、跨领域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整合和集成世界性的创新资源。探讨与国际产学研机构进行战略联盟。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融资、建厂、输出技术、引进智力,合作实施在海外创办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机构等。
四、结语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企业来说,关键是在经济发展中开发好、利用好、维护好企业的创新资源,保证研发投入,运用多种创新合作渠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北京:机械出版社,1997.
[2] 张宁.我国GDP增多2.3万亿[N].北京日报,2005-12-21(1).
[3]王永前.粗放型产业仍占主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J].半月谈,2005 (10):9.
[4]陈冰,解书森.论企业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几个问题[J].科学经济社会,1988(2): 3-7 .
[5]李新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J].未来与发展,2006(6):28-31.
[4]朱春奎,吴晨映.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