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地税角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跃贵 时间:2010-06-25

【摘要】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环鄱阳湖生态,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地税工作职能,对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认识、思路、地税政策以及服务和支持措施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借鉴。

  【关键词】环鄱阳湖 生态经济 地税对策
  
   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省委、省政府抢抓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机遇,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是适应江西率先崛起的必然要求。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之处,符合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设想,不仅具有率先崛起的可能,而且具有促进两大经济带加快形成的重大意义。
  
  一、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认识
  
  环鄱阳湖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资源,基础较好,是我省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地区。近年来,区域各市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资、民营,成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点,出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
  1、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丰富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重要的天然调节水库,以其自身巨大的湖泊容积调蓄长江中上游和江西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的来水来沙,具有显著的削峰蓄洪功能和减灾作用。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入海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有浮游植物800多种,有高等植物600多种,浮游动物有607种,鱼类140种,占长江水系中鱼类的46.7%,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水生物环境,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2、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长期的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了土质肥沃的鄱阳湖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耕作条件好,农产品量多质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本区生态绿色食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粮、棉、油、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许多省优、部优免检产品,注册了一系列著名品牌或商标。多项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3、区位优势凸显
  环鄱阳湖区域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环鄱阳湖的5大区域中心城市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两两相距150公里左右,有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三个机场,有两个国家级的内陆港口,具有本省最完备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体系。
  4、生态环境良好
  鄱阳湖及内湖的水质都在二级以上,工业污染少,而且自然景观独特,是世界著名的候鸟保护区,全球90%—95%的天鹅都栖集于此。全开放的水文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排污净化能力,对调节水体水质,发展用水和大运量的化产业群都有着重大的引导作用。
  5、工业基础较好
  5市几乎集中了全省工业的全部精华,其中汽车、机械、、冶金、化工、医药和纺织工业的骨干企业和产品产量有70%—95%集中在这一地区。5市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互有渗透。南昌作为全省、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对其他4市辐射强烈;九江作为港口城市是4市大宗原材料和产品进出的集散地,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纺织和造船等制造业基地;景德镇与九江上联系密切,汽车、电子、陶瓷等产业互相关联;鹰潭的有色冶金、基本化工与九江、南昌密切关联。2005年环鄱阳湖地区人均GDP14866元,是全省人均9439元的1.57倍,是全省率先进入人均1000美元的区域,具有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综合经济实力。
  6、城镇化进程较快
  环鄱阳湖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环湖经济带,也是我省城镇化最快的地区。区域内城镇密度为10.8个/千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水平多1.64;2005年城镇化水平为3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1.3个百分点。该区域人口众多,科技水平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路选择
  
  1、建设范围
  以鄱阳湖为核心,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依托,强化“三带”,构建“四区”,建设高层次的生态经济圈。具体包括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上饶市5个设区市和抚州的临川区、东乡县,宜春的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5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976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5.80%。
  2、战略定位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把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
  3、主要目标
  把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全省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新型产业的集聚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区、城乡协调的先行区和江西崛起的带动区。
   (1)生态文明示范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江河湖水系,保护和发展林业湿地,进一步提高防旱、防涝和防血吸虫病的能力。
   (2)新兴产业集聚区。重点是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不搞粗放型,更不搞污染型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搞面源污染。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项目集聚、产业集群。
   (3)改革开放前沿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改革,全面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节约发展。
   (4)城乡协调先行区。坚决贯彻以城带乡、以工带农,逐步缩小环鄱阳湖地区的城乡差别。
   (5)江西崛起带动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要超过全省的50%,争取达到60%,率先在江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
  4、经济规划
  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
   (1)禁止开发区域。包括鄱阳湖核心区及周边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和瑶里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及河源地区等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依据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2)限制开发区域。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分布在保护区的外围,涵盖鄱阳湖沿岸乡镇区域。这一区域一直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是我国的鱼米之乡。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生态农业和特色生态产业(生态休闲文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3)优化开发区域。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主要包括环鄱阳湖大中城市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密集区,开发强度较高的城区以及已经出现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加强污染整治的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要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国及世界分工与竞争的层次,成为带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4)重点开发区域。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聚集条件较好的区域”,主要包括环鄱阳湖范围内的昌九经济带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重要载体,成为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三、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税收政策建议
  
  在上述思路下,争取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推进实施。比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模式,从战略层面上明确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并作为国家“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予以启动实施。
  1、建立生态税收体系
  在保证国家税制严肃性和收入中性的前提下,建议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立和完善生态税收体系试点。一是按照费改税的指导思想,清理环保方面的各种收费,将排污费改为排污税,由地税部门征收。二是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取消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相关费用,将对土地课征的税种并入资源税,扩大征税范围,调整税率、严格减免,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三是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试点开征环境保护税(生态税)。设置该税就是要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特定行为征税,通过利益机制纠正纳税人的行为,从而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四是调整、完善、充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税收体系构建。将带有环保意识的产业调整、产品更新、设备改造纳入增值税转型试点;视企业高新技术生产的环保产品或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对环境的正面效应程度,分别给予免税、零税率、低税率优惠。
  2、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
  按照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税收政策,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企业,比照东北地区实施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政策,即允许企业购入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款在缴纳增值税时予以扣除。
  3、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新企业所得税法坚持以产业优惠为原则,规定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10%的比例实行税额抵免;规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100%扣除;规定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10%的收入。同时,规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海水淡化等项目,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对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此外,对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技术转让所得在500万元以下的免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税收优惠方式也体现了多样性,包括税收减免、税率优惠、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弥补亏损、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和税额抵免等多种方式。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企业,比照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
  4、实行以税还贷或税前还贷
  把税收优惠同资本投入问题密切联系起来考虑,使税收优惠直接带动投资。对于符合产业政策的基础产业、生态和环保产业、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新办或技改的均可以考虑实行以税还贷或税前还贷。以税还贷是以贷款投资新增的税收归还借款本息,税前还贷是以贷款投资新增的利润归还借款本息,这一税收优惠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过,对一些地方和企业的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行这一税收优惠不仅可以解决投资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因地方财力不足使税收减免不到位的问题。同时还拓展了税收优惠的形式,突破了税收优惠主要在减免所得税上打转的局面,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壮大经济规模的目的。
  5、调整完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措施,充分运用税收政策限制“高耗能”产品,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做好废旧物资经营、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政策制定,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二是推进综合改革,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税制度,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的内资重点龙头企业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促进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配套税收政策,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四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再就业政策的扶持范围,完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税收政策;全面推行调整后的福利企业税收政策,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五是贯彻好扶持老少边地区发展以及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六是完善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优化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缓解环境污染,保护紧缺资源和能源,减少贸易顺差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压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

  6、对促进环鄱阳湖生态区建设的其他政策支持建议
  经济不可能“村村冒烟”,必须有所侧重。 按照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四区”构建规划,多层次争取国家投资、税收等政策的支持。
   (1)对禁止开发区域需争取的政策: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保护区的职责分工。加快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员工资和日常管理所需经费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实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区域内的人口平稳搬迁等。
   (2)对限制开发区域需争取的政策: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专门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由中央财政直接拨付,用于区域内的生态修复和维护;促进形成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明确针对限制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激励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移民;有选择地扶持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3)对优化开发区域需争取的政策:出台产业优化和转移导向目录。鼓励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化服务业,引导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破坏小、附加价值高和产业带动性强的产业,严格限制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的产业发展等。
   (4)对重点开发区域需争取的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适当扩大建设用地的供给,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增加建设用地和耕地的供应潜力;采取耕地异地置换、耕地指标异地转让等方式,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相对稳定;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及相关配套能力建设;鼓励和吸引人口在重点开发区域聚集居住。
  
  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重点及布局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取向和促进中部崛起的意见中“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建设要求,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重点是:在南昌、九江、鹰潭建设区域性枢纽和物流中心;在南昌、九江、景德镇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鹰潭建设铜产业加工制造基地。滨湖各县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水产业及其加,做强县域经济。加强各市县的产业联系、物流联系和业联系,立足于环鄱阳湖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工业、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实现共生、互动、合作、共赢。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率先实现工业化
   不断完善环湖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以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争取省外、境外和国外资金进园建设,区市和县两级园区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功能互补、有序发展的格局。
  2、实施支柱产业基地化战略,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
  依托大,构筑支柱产业基地,按照“五个依托、五个集中”的思路,形成区域“工业脊梁”。一是依托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江西星火化工厂,加强有机硅下游产业的配套工程生产,集中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有机硅生产基地。二是依托铜资源及加工优势,以江铜集团为龙头,大力支持发展铜精深加工及利用的配套产业,集中建成具有国际先进生产工艺的铜工业基地。三是依托江铃、昌河、洪都飞机和上饶客车,重点发展轿车、微型车、轻型机等,集中建成产品种类较多,总体实力居全国前列的汽车和航空工业基地。四是以南钢为龙头,重点优特产品,集中建设骨干产品优势明显、后续发展能力较强的钢铁生产基地。五是以凤凰光学为龙头,建立合资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重组整合,重点发展现代视频、平板显示和关键元器件等优势互补行业,集中建成主导产品突出、核心企业实力领先的光学仪器和生产基地。
  3、实施中小企业集群化战略,发展特色产业园,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通过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环保标准,引导关联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抱团发展,加强信息、技术等中介服务,促进关联企业之间的合作,努力构筑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机制灵活、优势突出的县城工业园。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湖区农副产品的系列加工业。利用湖区丰富的粮食、畜禽、水产、蔬菜、水果和土特产等,建立规模宏大的食品工业体系;利用湖区出产的棉花、蚕丝,辅以化纤生产,建立纺织和服装工业体系;利用湖区丰富的芦苇、速生林等纤维原料,建立相对集中的林纸一体化产业体系等。主动迎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地域转移,发展外向型的来料加工和零部件装配,面向国内市场的地方资源加工业和中小型制造业。
  4、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城市群和县域发展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形象就是亲湖性、生态性和现代性。突出鄱阳湖作为全国第一大淡水湖、优质淡水湖和生物多样性淡水湖的特色,突出鄱阳湖周边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突出环湖中心城市,建设亲水生态园林化的现代城市。其中南昌为滨湖生态英雄城,九江为港口生态旅游城,景德镇为园林生态陶瓷城,鹰潭为山水生态铜业城。确定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在全国首个以湖为纽带、以生态为特色的城市群的地位,形成水陆交通方便、产业发展健全、公共设施齐全、生活环境优美舒适和通讯信息高效运行的城市体系。加速要素聚集,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心,有效地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和整体功能发挥。在城市发展构架上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建设大南昌,打造都市圈。举全省之力,做强南昌市大都市经济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按照“一江两岸、五片区域”的布局,努力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工业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加快形成一小时都市经济圈,成为辐射周边的现代化大都市。第二层级是重点建设设区市,构建区域发展中心。发展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四个城市,壮大中间地带,带动外围发展,是环鄱阳湖地区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最终目的。九江市: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和区域性物流枢纽,加快沿江临港产业开发,加快出口加工区建设步伐。景德镇市:充分发挥古镇品牌作用,展示瓷都魅力,提升产业水平和规模,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城市和现代化陶瓷等制造业基地。鹰潭市:策应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建设现代化的交通枢纽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上饶市:围绕建设赣闽浙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着力打造两大板块。第三层级是培育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顺应工业化和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要求,本着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和交通运输最短的双重目标,合理布点,加快县城建设和撤乡并镇,按照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的规划思路,重点培育一批小城市和中心镇。
  5、联合做强旅游业
  本着大联合、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把旅游业作为环鄱阳湖地区的新兴支柱产业,携手组合精品旅游路线,高起点建设名山名水名湖名城名村的品牌旅游区。加强区域内部协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化整合,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扩大对外联络。
  (1)积极实施旅游旺市战略,大力推进南昌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九江市要发挥旅游魅力城市品牌,挖掘瓷文化深厚底蕴,重塑景德镇瓷都雄风。逐步建成以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为主体,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和美食购物等多功能的旅游城市。
   (2)加快湖区旅游景区建设,努力塑造旅游品牌。重点打造庐山、三清山、龙虎山和龟峰绿色品牌,建设和保护婺源、浮梁美丽生态家园,增强游客吸引力。加强对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重点搞好景区的建设,做好休闲度假景区的规划开发,发展别墅、度假、会议、休疗养、旅游野营和水上娱乐等旅游设施。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业界的合作,创办中外合资、合作旅行社,建立以长珠闽市场为基础、以港澳台市场、华中市场为补充的旅游市场体系。
  6、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现代物流配送业务。 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商业服务中心和批发贸易中心,合理布点,建设不同服务层次的商业网点,逐步形成集信息、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专业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加速各类专业市场的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地建立和完善水产品市场以及农副产品、金属制品和现代装饰建材等批发市场,促进物流业向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在湖区选择一批地理区位理想、交通运输方便的工贸型城镇作为商贸中心或物资集散地,建立大米、水产和畜禽等专业性贸易市场。
  7、推进农业产业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效益型农业转变,加快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1)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挥鄱阳湖区大型商品粮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我省粮食主产区地位。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鄱阳湖大型优质粮基地建设,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排灌设施,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2)加快渔业发展。按照全面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渔业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要求,配套建设水产品加工体系、水产品市场和流通体系、水产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疫体系和水产品质检体系。使环湖地区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淡水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在全国形成一个具有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健康有序的捕捞业、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业和货通其流的新型水产品物流业的淡水渔业中心。
   (3)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水果、蔬菜、棉花和名优花卉的种植。
   (4)加快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草山草坡草洲潜力,发展草食家畜家禽养殖,加快优质良种肉牛、生猪生产,配套建设加工基地,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5)加强支农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农业信息网,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品种推介、生产技术、政策指导和网上交易等信息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五、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支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
  
  1、树立正确的经济税收发展观,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要充分发挥税收优惠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促进作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经济首先要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税收优惠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我们既要避免一谈发展就提片面减税免税的优惠万能论,同时也要防止不注重发挥税收优惠作用的优惠无用论。一方面,要积极梳理、整合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落实优惠政策的机制,寻找落实优惠政策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必须相应加强税收优惠,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的调研,在整合现有税收优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向中央提出并争取一些有利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显现税收优惠的差异,充分体现加快开发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政策意图。规范的税收征管和恰当的税收优惠都是加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创造和优化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纳税人及时了解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一是要通过参与政府项目招商指导会,把税收优惠政策放到招商工作的最前沿。二是要编辑和印发税收优惠政策操作指南,将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文件设置到办税大厅的电子屏幕和触摸银屏上滚动播放,方便纳税人及时查询和学习。三是要落实首问负责制,实行办税大厅值班制度,开展局长接待日活动,为纳税人释疑解惑。四是要税收管理员主动深入企业开展宣传、辅导工作,使纳税人充分了解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及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程序和要求。五是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和网站,开展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专题宣传,积极举办各类知识竞赛、有奖竞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增强宣传效果。六是要尽快开通12366税收电话咨询平台,为纳税人提供现代、快捷、方便的税收服务。
  3、优化税收发展环境,提高税收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支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要从优化税收发展环境,提高税收服务质量和改善软硬件入手。一是要清理和废止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规章和制度,以及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习惯性做法。二是要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加强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审批和监管,在省、市、县三级均成立税收行政审批领导小组,制定议事规则,明确集体审议税收减免申请的权限和内容,使税收减免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三是要实行政务公开,公开政策规定、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实行阳光操作,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办理有关税收减免申请,同时简化减免税和办税的手续,更方便纳税人。
  4、规范税收管理,加强执法监督
  在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应该防止不法分子骗取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各级税务机关一是要对纳税人提出的税收申请严格把好实地调查关,坚持深入实地的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对不符合享受政策条件的,坚决不予办理税收减税。二是对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涉税文件严格执行会签会办和备查备案制度,防止不规范的涉税文件出台。三是通过开展税收日常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对贯彻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执法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认真抓好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专题业务培训班、以会代训、业务等形式,组织税务干部认真学习国家和本省制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对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改进和完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方法,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确保税收优惠政策全面、准确、落实到位,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全面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