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开发园区的经验借鉴及绵阳科技城的发展思路探析
关键词:绵阳科技城,开发园区
在一定国家或区域内,因资源稀缺、市场容量限制、经济和技术位差等因素的客观制约,为求得一国或某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某些主导产业或有创新能力的在一些优质区位地域适度集中,形成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通过这些地域的优先增长,辐射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区域由于具有明显的试验和创新功能,理论上把其称之为“开发园区”。在国内外,开发园区因各自发展主题不同又被冠之以不同称号,如:特区、试验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出口加工区、科技城等。
绵阳科技城于2001年7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是一个以科技产业为主体的开发园区,通过三年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家建立科技城的初衷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试图在对开发园区的独特功能及实现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着眼现阶段科技城建设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借鉴国际开发园区的成功经验,对科技城下一步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开发园区的独特功能及实现条件
开发园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早期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是对当时刚刚兴起的自由贸易原则的一种实验或实践,公认的人类上第一个开发园区是1574年建立于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雷格亨自由港。开发园区的蓬勃发展是在20世纪下半叶以后,如美国的“硅谷”、128公路高技术带、英国的剑桥园、苏格兰硅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九州硅岛、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园、的新竹科学园等都建立于这一时期。全球仅以科技为主题的开发园区就达800多个。
我国的开发园区从1984年9月大连开发区第一个被批准建立到现在,各种类型的园区已达400多个。
(一)开发园区的独特功能
1.优势资源的聚集区。开发园区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选定某一区位,辅之必要的政策导向,促进人、财、物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经济优位效益原理作用下向该区域集中,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实现优先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功能。从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学园、日本筑波科学城到的沿海开发园区,无一不是各类先进生产要素的聚集区。
2.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在一定国家或区域内,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制约其发展的某些机制、体制必须得到修正和更新。为了减少改革成本、降低改革风险,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较小区域进行先行试验便成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首要选择。如美国硅谷、英国剑桥工业园、日本筑波科学城等都承担着体制、机制创新的使命。在我国,最早的深圳特区及后来中新合作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也承担着这一历史使命。
3.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开发园区的特殊区位加上优势资源、先进生产要素和先进的体制、机制,必然使这些区域成为较大范围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国内外的成功开发园区无一不是已经或正在发挥增长极功能,一些园区已经从能量聚集阶段过渡到了能量扩散阶段,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工业园等。我国的绝大部分开发园区尚处于能量集聚阶段。
(二)开发园区的实现条件
1.区位条件。开发园区的示范、带动功能决定了园区的选址必然是在区域位置相对较优的地方,国内外成功开发园区无一例外。
(1)便利、畅通。国际上相当一部分开发园区都是选在了港口、临近大中城市等交通便利、网络畅通的地域。
(2)临近科研院所。如美国硅谷临近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工业园临近剑桥大学、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临近台湾交通大学等。
(3)位于生产条件较优区域。如法国的巴黎经济区、德国的慕尼黑科技工业园区等都是位于原材料、能源供应等生产条件较优的区域。
2.体制条件。开发园区的试验创新功能要求园区必须实行有别于所在国度或地区一般管理体制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1)政府对园区管理高度放权。国际开发园区的管理模式虽然多样,有协同组合,自我经营管理,地方政府与商会共同管理,政府、大学、企业联合机构管理及政府为主管理等模式,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园区高度放权。
(2)给予园区极为宽松的优惠政策。如巴黎市政府为了刺激北部经济区的发展,允许园区内从事科研开发的专业人员个人所得税收入减免一半以上;在企业贷款方面,只要是管委会推荐的企业,可以得到银行低息贷款,一般对企业贷款利率为3.9%,而对园区企业贷款的利率只有1.5%左右。在美国,银行不能从事投资控股业务,但硅谷银行却采取与风险投资公司联合,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参与对高科技公司的创业投资,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了比区外企业更好的融资环境。
(3)园区的运行机制以效率为优先。几乎所有的成功开发园区内部机构的设立都以效率优先为主,不要求与政府机构对应,运行机制也完全不同于一般行政区,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来自政府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3.人才基础。开发园区每个功能和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美国硅谷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到园区创业,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人才弹性政策,如允许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1天时间到公司兼职,允许他们有1-2年的时间脱离岗位到园区创建公司或兼职,学校保留其职位等。英国的剑桥科技园区制定了更为宽松、灵活的人事政策,吸引了欧洲地区成千上万的科技人才到园区安家落户,成为园区忠实的一份子。
4.创新企业集群。拥有一批创新能力极强的企业集群是又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开发园区无一不是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如美国硅谷是创新型企业聚集最为明显的地方,集中了近万家大大小小的创新型企业。
二、绵阳科技城的设立初衷与现实偏差
绵阳科技城作为一个以科技产业为主体的开发园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与发展,开发园区的独特功能正在逐步发挥,实现功能发挥的条件正在日趋完善,但是与国际开发园区相比,与国家建立绵阳科技城的初衷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实现科技城特殊功能的特殊条件没有真正到位
从试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家在内陆地区特别是在西部地区选择一个样本区域进行创新性试验,必然应投入一定改革成本并承担一定改革风险。国内外的各类开发园区在启动阶段无不如此。如:法国巴黎市政府为启动巴黎北部开发园区,由市财政每年注入巨资用于园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支持企业发展。在我国,1982年首批建立的4个经济特区,在前4年时间中,国家就通过各种措施投入了110亿元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其中深圳特区就达86亿元。而绵阳科技城作为一个国家级科技城,不但国家没有像对待深圳、浦东那样注入大量资金,而且在吸引人才、扶持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优惠政策还不如一般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二)体制创新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1.科技城区域与一般行政区域没有相对分开,园区体制创新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冲击较大。国内外的绝大多数成功开发园区都有特定的开发区域,并在管理模式上与一般行政体制相对分离,否则园区的体制创新就无法有效实施。
2.科技城园区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内部各分园恶性竞争激烈,导致整体能量聚集功能减弱。
3.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模式没有真正形成。科技城范围内各分园的人事管理仍然套用的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
4.投融资体制严重滞后。整个绵阳科技城范围内没有一家外资机构,跨区域、跨国度的多元化的债券、基金、风险资金的运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三)要素聚集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挥
1.人才洼地没有真正形成。绵阳科技城虽然有10万余名科技人才,但这些人才80%以上分布在国防科研单位和、卫生等部门,分布在科技城各个产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2.资金流入的利益驱动不足,导致资金流入量增长缓慢。绵阳科技城没有比其他区域更为优惠的政策作支撑,国内外资金流入较少。在外资项目引进中,缺乏一批投资规模大、产销达几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
3.科技向经济转换的环节缺乏全方位的催化机制,导致各类技术在科技城转移的动力不足,难以吸引区域外的各类技术到科技城内生根、开花、结果。
(四)科技城的孵化功能发挥不明显
1.具有较强科技实力的科研院所军转民的积极性不高,民晶研究与开发的能力不足。
2.科技人才管理体制仍处于僵化状况。在美国硅谷,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一天时间到公司兼职,允许他们有1-2年时间脱离岗位创办公司或到公司兼职,绵阳科技城至今还没有此类政策。
3.缺乏催生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目前仅有一家久盛风险投资公司,所起作用甚微。
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型企业和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在美国硅谷当创业者有了一项科技成果时,想进入商业化运作的复合型田队将接踵而至。
(五)区域经济增长极功能发挥未见端倪
绵阳科技城位于成渝经济圈内,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最具潜力的区域,绵阳是成都平原经济圈中的五个重要城市之一。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绵阳城市的可能辐射范围包括广元、遂宁、德阳、南充几个市,其中德阳位于成都和绵阳之间,其城市能量多少将对绵阳科技城的经济辐射范围产生直接影响。但是近几年德阳城市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已接近甚至超过绵阳,以2004年为例,德阳的建成区面积为52.77平方千米,只比绵阳少4.7平方千米;GDP总量424.7亿元,只比绵阳(455亿元)少30.3亿元;而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了绵阳。实际上,绵阳科技城的增长极功能已受到严峻挑战。
三、端阳科技城的思路探析根据国际开发园区的成功经验,绵阳科技城要充分展示开发园区的应有功能作用,实现国家设立绵阳科技城的初衷;必须在运作模式、体制创新、生产要素吸纳、产业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实行相对封闭的“特区”运作模式——科技城示范创新功能实现的前提
参照国际上成功开发区的作法,当前应着力解决以下四方面问题:
1.重新审视绵阳科技城的开发范围。从国家、省的扶持力度和绵阳地方财力用于扶持科技城的能力来考察,为了提高试验效率,科技城的范围应采取从窄到宽梯度推进的办法,切忌遍地开花,否则欲速不达。
2.对科技城区域进行相对封闭式运行。为了减少传统行政体制的冲击,科技城区域应与周围的行政区域完全分离,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区域合并为科技城区域,报国务院批准定为类似特区的准行政区。
3.向上争取与“特区”相适应的特殊政策。
4.集中本级财力优先扶持“绵阳科技城”发展。站在绵阳市区域的角度思考,绵阳科技城范围即是将来绵阳城区范围,是市区域经济的中心,与周围县区构成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的关系。绵阳近年来经济及其他各项指标的增长,经济中心明显高于经济腹地,而与绵阳邻近的德阳则与此相反,于是一些方面提出了绵阳发展重心应该向各县区倾斜。笔者认为,在成、德、绵经济带上,德阳比绵阳有更好的区位优势,而近年来,绵阳比德阳更具吸引力,要旨在于绵阳的城市能量聚集比德阳大,反之,如果德阳采取绵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德阳的城市能量一旦增大,同等能量情况下,其吸引力肯定胜过绵阳。因此,绵阳应该继续坚持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的思路,即把本级财力优先扶持“科技城”,在此前提下兼顾县域经济发展。
(二)突破管理体制“瓶颈”——科技城发展的当务之急
绵阳科技城同国内外其他开发园区一样,从成立之初就承担着体制创新职能。科技城区域实行相对封闭式运作后,在区域内如何进行体制创新,突破体制瓶颈便成了当务之急。
1.建立精干、高效的科技城协调管理体制。封闭式运行后,应本着提高效能、减少摩擦的原则,对各个园区的管理资源进行实质性整合,建立高效、精干的科技城管理体制。
具体设想为:
(1)在国、省、市共同组建的绵阳科技城协调领导小组下,组建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
(2)对各个分园的管理机构进行合并。
(3)在现有的各分园设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辖区的日常事务管理,街道办事处直接对科技城管委会负责。
2.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大胆探索有利于生产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释放的运行机制。
(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用人机制。
(2)改革现行收入分配制度。
(3)合理界定科技城管理机构职能。
(三)大力实施人才工程
开发园区的发展从现象上看是靠科技、产品、资本、市场,但本质核心是靠人才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在开发园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外延开发难度愈来愈大的情况下,人才的支撑作用愈益明显。国际上的所有开发园区无一不是把人才战略作为推动开发园区发展的首要战略。
1.创新机制,激活现有人才。借鉴美国硅谷的作法,可以制定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措施,鼓励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不影响国家安全和重大科研项目的前提下,以多种方式参与科技城建设。
2.建立人才“洼地”,吸纳各方英才。打破现有政策界限,由国家、省、市政府拨专款设立绵阳科技城人才补贴资金,专项用于绵阳科技城吸引人才。可借鉴英国剑桥科技园的作法,为每一位来绵阳科技城工作的科技、管理人员按层次不同提供不同的科技城津贴等。最终把绵阳科技城建成吸纳各方人才的“洼地”。
3.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构。在科技城管委会设立人才开发服务中心,专门负责人才的引进、知识产权界定、人才政策的制定落实、信息发布等,为科技城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开发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
(四)突破资金短缺“瓶颈”,增强科技城造血功能
资金是决定科技城发展的又一重要生产要素。没有基本的资金保障,人才、科技等其他生产要素将难以激活。借鉴美国硅谷园、巴黎北部工业园、德国慕尼黑科学工业园等成功开发园区的资金筹集经验,参照前几年我国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的开发资金来源渠道,目前,绵阳科技城主要应从以下途径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1.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2.通过杠杆,吸纳、转移国内外各类民间资金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资金。
3.鼓励建立绵阳科技城“风险投资资金”。
4.通过倾斜性政策,提高绵阳科技城的资金回报率,增加资金流入量。
(五)以产业培育为核心,提升科技城经济能量
一是围绕创新型培育,推进科技资源的产业化进程。世界上著名开发园区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有一批创新型企业。在美国硅谷,最早把科研和工业需求相连接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被誉为“硅谷之父”,他利用自己的关系和资金全力资助他最好的研究生创办公司,并在1951年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区,随后一批创新企业群体的出现,形成了现在的硅谷。可以说硅谷从创立之初就得益于一批创新型企业的出现,在那里当创业者有了一项新的科技成果,甚至仅仅有了一个新的idea,想进行商业化运作,最直接的办法是开办公司。绵阳科技城虽然有众多科技人员和科研成果,但受多种因素制约,这些优势资源和先进生产要素未实现产业化,其中核心制约因素是缺少一批创新型企业。下决心孵化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最直接且最有效的途径。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绵阳科技城今后应花大力气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技产业集群,实现科技产业城的目标。如通过合理布局,形成以长虹企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华晨企业为主体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中物院、29基地为主体的新材料、生物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等。
(六)加大科技城发展战略研究力度
开发园区的试验、创新功能决定了其必须在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生产要素聚集及生产潜能发挥等方面进行一些大胆尝试。这些试验,往往带有很强的超前性和不确定性,既要吸纳国内外其他成功开发园区的经验,又要充分考虑所在国度、所在区域、经济、文化等众多参数的影响,同时还要预测这些因素在未来时间坐标中的变化趋势。要提高这些试验的成功机率,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与超前试验相适应的超前研究。从绵阳科技城的实际出发,一是在绵阳科技城设立发展战略研究的专门机构,或由市委、市府的决策参谋部门具体承担此工作。二是授予其综合研究职能。如在如何借鉴国际开发园区经验,敦促国家和省级给予科技城更多政策优惠、如何用足用活国外资金、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如何进行体制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地、超前研究。三是抽调一批理论功底深厚、掌握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知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复合人才从事战略研究和决策参谋工作。四是在研究条件、研究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使绵阳科技城在开发园区功能发挥上始终先人一步、高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