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及对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关键词:服务业 相对密集度 劳动生产率 凡尔登定律
一、引言
以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为主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密度及其影响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们讨论的热点。马歇尔(1890)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最早的经济学分析,在马歇尔“外部经济”思想的背后,正是他关于产业地方化的洞察。20世纪60年代,有关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比如Greenfield(1966)、Jacobs(1969,1984)、Chinitz(1961)、Stanback(1979)等,就已认识到不可贸易中间品(主要是指服务)的重要性,将之看作是导致城市和产业复合体或产业集群(industrial complexes)形成的集聚外部性(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的重要源泉,并以此来解释地区间经济绩效的差异性。处在这一时期的库兹涅茨(1966)也指出,商品生产的区域性集中所导致的产品地方化,迫使生产不顾最终消费者的地域性分散和需求时间的差别而以一定的节奏进行。此时,服务在集中固定的生产和分散变动的需求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集聚趋势就明显加强了。最近的经济地文献,比如 Krugman(1991)、Porter(1992)、Fujita,Krugman and Venables(1999)等,也关注这一事实,即由于集聚外部性,相关联的经济活动趋于集中在一起,比如美国硅谷(Silicon Vdley)的机产业、意大利萨索罗(Sassuolo)的瓷砖等。克鲁格曼(P.Krugman,1991)强调指出,在当今的世界,最突出的地方化的例子事实上是基于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的。有些服务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接近于零。如美国的哈特福德是保险城;芝加哥是期货交易中心;伦敦和东京云集的基本上不是制造商;在英格兰东南部,服务业正向那里集中,而制造业正在移向别的地方。就连美国的硅谷和128号公路事实上也更接近于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中心,而不仅仅是实物的生产地。Ciccone and Hall(1996)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密度(economically dense)高的地区经营的比在相对隔离的地区经营的企业更有生产力。Caballero and Lyons(1992)表明,在提供投入的产业的产出提高的情况下,下游产业的生产力也会随之提高。Marshall(1988)表明,在英国的伯明翰(Birmingham)、里兹(Leeds)和曼切斯特(Manchester)3地,制造商购买的服务中80%来自子同一地区的服务提供者,而且,公司的绩效因服务投入的当地可得性而得以增强。Mckee(1988)也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服务的当地可得性对于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非常重要。
目前,中国服务业正处于新的一轮发展时期。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再次成为国内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黄少军(2000)、江小涓和李辉 (2004)分析了服务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加快增长的潜力。许宪春(2000)、岳希明和张曙光 (2002)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程大中(2003;2004)系统论证了中国服务业增长的特点、原因及影响。上述研究都没有涉及中国服务业的地区相对密集度及其对服务业自身效率的影响。这一问题恰恰是中国目前及未来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下内容安排为:第二节介绍分析方法,第三节是关于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的地区与分部门比较,第四节检验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对服务业自身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后是结论。
二、分析方法
在设定服务业相对密集度这一指标之前,我们首先定义相对人口密度和相对产业密度。通常衡量人口密度的方法是计算单位面积(S)的人口数(户),即P/S。对于一国之内的地区i来说,其“相对人口密度”(EPi)可定义为地区i的单位面积人口数(Pi/Si)与全国单位面积人口数(P/S)之比,即:
(1)
同样,对于一国之内的地区i来说,其第j产业的“相对产业密度”(EIij)可定义为地区i之产业/的单位面积产出(Yij/Si)与全国之产业j的单位面积产出(Yj/S)之比,即:
(2)
令公式(2)除以公式(1),得
(3)
我们将公式(3)的结果定义为产业相对密集度(Eij),即:
(4)
其中Eij表示地区i的行业j的产业相对密集度,Yij表示地区i的行业j的产出,Yi表示各地区的行业j的总产出,只表示地区i的人口,P表示各地区总人口。
从公式(4)可以看出,服务业的相对密集度既可以理解为服务业地区集中度与人口集中度之比,也可以理解为每一地区的人均服务供给水平与全国的人均服务供给水平之比,它还可以反映该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水平。
地区i的服务业及其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Lij)为其增加值(Yij)与就业人数(Pij)之比,即Li=Yij/Pij。我们对劳动生产率进行分解,则:
(5)
令Pij/Pj=λ(Pi/P),即各地区的劳动力在各行业配置比例与该地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于是就有:
(6)
由公式(6)可以看出,地区i的产业j的劳动生产率(Lij)与该产业的相对密集度(Eij)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即:
(7)
下面将利用这里设定的指标和函数关系,对中国服务业及其各分部门的地区相对密集度及其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
三、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的地区与部门比较
我们基于公式(4),并根据200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2002年的统计数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未包括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整体服务业及其分部门,以及各地GDP的相对密集度(Eij)进行计算。我们打破现有的关于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使讨论的服务业范围涵盖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文化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等12个分部门。
(一)整体服务业相对密集度
我们结合GDP相对密集度对整体服务业的相对密集度进行讨论。从图1和附表1可以发现,中国整体服务业相对密集度的地区差异很大。如果以标准化了的全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ESER=1)和 GDP相对密集度(EGDP=i)为坐标,那么就形成了 4个区域,即区域I(EGDP>I,ESER>1)、区域II(EGDP<I,ESER>t)、区域HI(EGDP<i,ESER<1)和区域IV(EGDP>I,ESER<i)。从各地的两个密集度指数的分布来看,存在以下:
第一,所有的分布点都未落在区域H。落在区域I的地区有9个,按照服务业相对密集度从高到低排列,它们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和山东。很明显,这些地区都位于中国东部地区,其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和GDP相对密集度都很高。落在区域Ⅳ的地区只有黑龙江省,其GDP相对密集度虽较高,但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却较低。落在区域III的地区有21个,它们的两种密集度指标都较低。其中,贵州的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和GDP相对密集度都是最低的,甘肃倒数第二,
第二,31个省市的GDP相对密集度和服务业相对密集度指数的极差分别为3.27和4.37,标准差分别为0.684和0.959(见表1)。这说明,中国服务业的相对密集度的地区间差距水平远高于整体经济相对密集度的地区间差距水平,由此可以推断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地区极不均衡性。
第三,由图1可知,各省市的服务业相对密集度与GDP相对密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5。这说明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依存度很高。
(二)服务业分部门相对密集度
根据表1、表2和附表1可以知道:
第一,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地区集中度最高,其相对密集度大于1的地区只有6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吉林、辽宁、重庆,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分别高达18.53、7.54和4.65。31个地区在该服务部门相对密集度上的标准差为3.41,极差为18.36,这两个指标在12个分部门的标准差和极差中均是最高的,反映出该服务部门在地区分布方面的极不均衡性。另外,房地产业、保险业的地区集中度也很高,但其相对密集度大于1的地区基本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从相对密集度的标准差和极差来看,两部门的地区分布也很不均衡。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分部门的相对密集度的地区差距相对较小。
第二,上海不仅在整体服务业的相对密集度方面是全国最高的,而且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的相对密集度方面也是全国最高的。另外,其他服务部门的相对密集度也均大于1。这反映出上海在服务业方面的明显优势。对于北京来说,其在社会服务业、文化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行业”上的相对密集度是全国最高的。天津的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的相对密集度位居全国首位。西藏则在农林牧渔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方面的相对密集度是全国最高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贵州、甘肃、广西、河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等地区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相对密集度却普遍较低,反映出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
第三,从各服务部门相对密集度与GDP相对密集度的关系来看,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与GDP几乎不存在相关关系。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其他服务行业”虽与GDP存在相关关系,但相关度并不很高。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与GDP都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70以上,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与GDP的相关系数达到0.90以上。这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将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部门将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有些部门则停滞不前,甚至会萎缩。
四、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对其劳动生产率影响的检验
关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问题,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从时间序列的角度且与其他产业或部门 (尤其是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是滞后的固。我们以前的研究(程大中,2004)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整体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很低。在服务分部门中,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最低的是“其他服务行业”。另外,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等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不高。
本文将从2002年全国31地区截面数据的角度,来分析服务业及其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状况,以及服务业密集度对它的影响。受到数据细分程度及可获得性的限制,这里考察的服务分部门包括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障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服务行业”等11个分部门。各地整体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具体结,果及统计描述分别列在附表2和表3中。
从表3可以知道,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服务部门是房地产业,其次是金融业,最低的是“其他服务行业”。另外,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等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不高。从极差和标准差看,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最大,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其他服务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最小。这些发现与我们以前基于时间序列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十分相似。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各地整体服务业及其各分部门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与上文讨论的服务业相对密集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根据第二部分讨论的关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其相对密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公式(7):Lij=f(Eij)],做基于截面数据的对数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体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其相对密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除房地产业(系数虽为正数,但不显著)外的其余10个服务部门来说,这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存在着。从方程拟合优度看,整体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其他服务行业”的Adj-R2都很大,均在0.7以上。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Adj-R2略小一些,但回归方程仍是显著的。对于房地产业来说,其回归方程是不显著的,再加上自变量参数的不显著,说明房地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地区差异不能够由房地产业密集度的高低来解释,即两者之间不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除房地产业外,中国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相对密集度对其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正1的影响。正如前文所讨论的那样,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可以理解为某一地区人均服务供给(或产出)水平的高低,反映该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水平。这里的发现不仅与前面相关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而且与著名的“凡尔登定律”(Verdoorn’s Law)所揭示的增长与生产率之间的程式化关系(stylized relationship)不谋而合。不过,我们这里是基于服务业的经验分析而得出这一结论的。
五、结论
以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为主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密度及其对经济自身效率的影响问题,也同样反映在服务业方面。
本文在构造产业相对密集度指标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相对密集度的地区与部门差异,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像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和山东等东部地区的服务业相对密集度最高。(2)中国服务业的相对密集度的地区间差距水平远高于整体经济相对密集度的地区间差距水平,反映出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向极不均衡性。(3)在分部门研究中,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的地区集中度最高。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分部门的相对密集度的地区差距相对较小。(4)上海不仅在整体服务业的相对密集度方面是全国最高的,而且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的相对密集度方面也是全国最高的。这反映出上海在发展服务业方面的明显优势。但贵州、甘肃、广西、河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等地区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相对密集度却普遍较低,反映出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5)服务业各部门相对密集度与GDP相对密集度的关系不尽相同,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将会发生变化,有些部门将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有些部门则停滞不前,甚至萎缩。
本文接着基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其相对密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从而得出以下结论:除房地产业外,中国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相对密集度对其自身的劳动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由于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可以理解为某一地区人均服务供给(或产出)水平即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这里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而得出的这一结论正好与Verdoorn定律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