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标准化的动力因素
摘要: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总是在参与该活动的行为主体一定的动力支配发生的,标准化同样需要相应的动力来推动、加速和保持,推动企业标准化的外在动力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作为企业标准化适应外部环境或动力场的外部动力因素,主要有市场需要和市场竞争、技术壁垒和企业技术联盟等,内在动力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对企业标准化活动起推动作用的综合因素,包括企业降低成本、获取经济利益和技术进步等。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动力因素;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驱动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经济强调企业要直接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从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外部环境来看,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成为企业标准化的根本动力;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满足国家的法规的要求是企业标准化的基本动力之一;企业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也构成了企业标准化的动力因素;企业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通过企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实现实力倍增,以维护共同利益,也是企业标准化重要的推动与支持力量,从企业内部实施标准化的情况看,企业对经济利益的不断追求,是企业标准化内在的基本动力;满足企业内部科学化的管理需要企业标准化,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企业标准化重要驱动因素和信息源泉。
1外部动力因素
1.1 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
从本质上说,市场是企业标准化根本性的源动力,如果说市场是企业标准化得以实现的最终场所,那么市场需求则是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基本起点,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地变化,当变化达到一定规模时,会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和收入水平,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思路,并引导企业以此为导向开展标准化活动,从而形成对企业标准化的拉动和激励,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价值观更加多样化,企业标准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这就需要企业提供给消费者公平、透明的信息,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标准作为国际性保护消费者的手段,企业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如果把市场需求称为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原始动力要素,那么市场竞争是企业标准化的续进动力要素,市场需求引发企业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使企业的标准化成为可能,市场竞争则促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进行更有效的技术创新活动,市场竞争对企业标准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迫使企业快速收集情报资料,准确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为技术开发作好前期准备,在无情的挑战和裁决面前,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信息,关心自己产品的质量处于什么水平,产品品种、规格是否适合用户的需求,价格是否合理等等,通过对这些情报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掌握,企业就能做到知己知彼,进一步地确定技术开发的方向、任务和要求。
2)强迫企业开发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为自己的产品打开销路,占领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费用支出,降低产品成本,同时企业也要更新思路,挖掘潜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使生产符合市场需要,如果市场竞争不够,企业就会失去市场压力,造成标准化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3)改变人们的观念,增长技术开发者的才干,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压力变为动力,在竞争的实践中树立起新的观念,而企业也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职工的素质,特别是职工的科技素质,职工也会自觉自愿地参与学技术、学文化,提高文化知识和操作水平,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为企业进行标准化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
1.2 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标准按其性质可分为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两种标准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是,无论是推荐性标准还是强制性标准都必须在政府行为的推动、政策的鼓励和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引导下才能实施、运行和发展,并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建国初期,我同企业标准化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并以政策和法规的手段加以保护,形成有利于企业标准化建设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不仅得到充分发展,而且逐渐纳入法制轨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正逐步得到完善和健全,这与政府宏观调控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密不可分。
健全的法律环境为企业的权益提供保护,对于企业的标准化有着巨大的驱动作用,英国之所以率先进入经济时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它的专利法案对企业标准化的推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完善市场、建立健全法律环境和发展经济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法律法规的作用是企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动因素。
1.3 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
技术壁垒主要表现在,如果出口产品或服务不符合进口国所制订的技术标准,那么出口国就要为满足这些技术标准而增加技术投入或额外开销,从而为出口国制造进入壁垒,达到削弱其竞争力的目的,虽然标准的制订会导致技术壁垒的形成,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技术壁垒也可以成为企业标准化的动力因素之一,因为技术壁垒的存在有利于激励出口国企业加强对技术水平、产品档次的重视,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产品出口量和目标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实现出口国技术标准向进口国技术标准的靠拢,由此可见,技术标准作为技术壁垒只是时间上的相对性,出口国的技术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出口国的技术水平达到进口国所制订的技术标准水平,此时的技术标准再也不会成为技术壁垒,技术标准作为技术壁垒是抽象意义上的概念,对于具体的技术标准,其作为技术壁垒是有时间限制的,在出口国不能跨越或相对于出口国来说要支付更高成本和代价的时候,才表现为技术壁垒,技术壁垒的跨越、出口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又会引发进口国制订新的技术标准,因为出口国在进步的同时,进口国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客观因素如社会、技术、经济的发展,技术标准也提升,而不会永远维持在一个水平上,新的技术标准又会形成新的技术壁垒。
以标准为基础建立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一方面能够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能够保证企业标准化工作在稳定的秩序中进行,但是,企业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标准化,才能形成有利于标准化建设的市场准入机制,反之,只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1.4企业联盟和技术联盟
企业之间往往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进行合作,以共同维护自身的利益,对创新落后企业而言,技术标准是致命的武器,对创新先进企业而言,技术标准是获得更大利益的手段,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竞争战略作用在标准化建设上就体现为企业在开发和研究标准时通过技术合作来提高竞争力,为了在信息技术标准中争夺主动权,企业力争通过这种联盟方式实现实力的倍增,所以,企业和企业间的技术联盟是标准化建设重要的推动与支持力量。 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开放式过程,一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该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逐渐成熟起来,所以一个或几个企业如果能具备组建联盟的号召力会更有利于标准的运作,如果这种企业间联盟和技术联盟可以高效、规范地运作,其效率就不是企业单枪匹马作战所能比拟的,当代移动通信系统大都参照OSI模型的七层协议设置开放系统和标准接口,允许由多个厂家提供设备,有利于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促使价格下降,有利于的设计、建造和互联互通。
国内企业制定、推广和组建技术标准联盟,以信息技术企业为主导,采用开放的工作原则和运行机制,顺应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国内外企业分工协作的整体优势,推动了信息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在继TD-SCDMA成为标准之后,包括Linux、数码相机、闪联、IPv6、AVS、RFID、高清碟机等行业都先后由信息产业部或相关机构牵头制定了中国标准,目前已有6个标准体系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具备产业化的基础,北京市科委赞助的《北京信息技术标准战略与策略研究》提出,联盟是信息技术标准实现产业化的解决之道,报告认为,联盟的组建有助于标准的研发和推广与完善,有助于完整产业链的建设,闪联标准工作组组长孙育宁认为,在联盟的推动下,闪联产品的批量上市推进了闪联标准在市场化、商用化进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而TD-SCDMA产业联盟的代表,大唐移动总裁助理杨贵亮表示,TD-SCDMA产业联盟是TD,SCDMA进一步走向产业化成熟和商业化成熟的重要阶段,由于在联盟里面实现技术平台共享,降低了新技术产业的门槛。
我国企业由于发展时间短,通过单个企业的技术与之抗衡,制定、研发、推广自己的企业标准,面临很多困难,同时,我国的技术标准企业联盟刚刚起步,在内部运作上缺少经验,又面临国际上其他标准的竞争,所以,运作企业间的技术联盟是标准化工作的重心和实质,考察国外经验,采用企业联盟的形式来联合主导标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1利益驱动
由于标准化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以此获得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从根本上说,企业标准化内在的基本动力在于,不断降低成本,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经济效益,这一目的的最终实现靠企业在产品实现的整个过程和一系列环节中具体体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和保证质量,企业必须在降低成本同时又能较大程度满足客户消费趋于个性化的需求,以赢得市场,因此恰当选择企业标准化的水平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在化大生产中,为了保证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高效和高质量,必须注重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产品在设计开发中对产品设计起点的要求,对产品设计质量、可靠性的要求,对加快产品的设计速度和设计周期等要求,都迫使企业必须重视标准化建设,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中要发展产品品种,必须有标准化来优化产品结构,因为企业标准化提供了企业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加速产品开发的基础与手段,同时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依据,有效的标准化还能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从相同的生产线设计中得到大批量生产的效益,所以,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对标准化的追求构成了企业标准化的动力支持。
在产品制造环节,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制造、检测技术才能实现产品标准化中高水平的技术性能要求,加强工艺纪律、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现场工艺管理的标准化、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的标准化;制造技术现代化,实现精益制造、敏捷生产的基础是生产过程标准化的具体实施;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和技术协调是发展和完善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条件,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更谈不上高质量,高速度。
企业产品在满足和体现产品设计要求,保证产品质量方面的重视,对企业标准化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日本把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关系看成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称“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是标准化的支柱”,因此,日本在生产过程中把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结合起来,强调预防为主,要把不合理的产品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他们的口号是:“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最后检查出来的”,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保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通过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并且用标准形式加以明确规定,进一步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管理规范化、有序化、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整体配合协作能力,对企业标准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提高企业素质,有利于标准的实施和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实施监督与自我约束机制,标准实施监督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企业标准体系各类标准的有效实施。
市场的需求是综合的,当企业与社会目标可能发生冲突时,企业会适度考虑社会目标,当其他目标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时,一个企业会宁愿放弃一部分利润而追求其他目标,因此企业标准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消费者的和社会的利益,安全、卫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等强制性内容必须成为企业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加以贯彻,使企业的利益与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组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标准化的发展。
现代企业的生产活动不仅需要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环节的协调一致,并且需要一些外部企业和协作单位的协同合作,为了确保各个环节相互衔接,步调一致,就必须通过制定和贯彻多项标准,建立最佳秩序,以取得最佳效益,最终为企业标准化建设和发展服务。
2.2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现代意义的企业标准化同企业管理制度相伴而生,企业管理在生产组织上需要分工、专业化和技术协调,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工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都必须保证技术上的统一性,标准化正是适应了技术的统一性,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保持着连续性和一致性。
具体说来,用标准把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衔接起来,使上工序满足下工序的要求,使零件能满足整机的要求;用标准把企业同国内和国际市场连结起来,不仅使企业的需求易于得到满足,而且可以依据比较成本原理实行全球采购,获得较高的经营效益,可见,管理效能的提高是以技术统一性为前提的,而技术统一性是通过标准化建立起来的,管理的其他基础工作,也同标准化有着密切关系,例如,计量工作中使用的标准器具和检定规程等,本质上也是标准;测试和化验分析工作不仅以标准为判断的依据,而且测试和分析方法通常也是标准化的;定额,无论是工时定额还是材料物资的消耗定额或以标准为基础或以标准的形式存在;至于管理信息化工作,从信息的分类、编码、代码,信息符号和图形,信息的记录和交换,汉字的输入、输出,软件开发与维护,程序语言和数据库,互联和设备兼容直到信息安全。都需要相关的标准支持,可以说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标准化是企业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基础。
企业的管理工作是企业标准化生存的土壤,企业标准化因科学管理的普及而获得发展机遇,企业管理也由于借助企业标准化方法奠定了它坚实的科学基础。 现代意义的企业标准化同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正是因为企业标准化和科学的企业管理是协同发展的关系,才形成了企业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如: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保证信息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为目的管理体系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还有与生产和服务的社会道德有关的管理标准体系,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标准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新特点和新趋势。
企业标准化在企业管理领域作用越来越引起管理界的重视,表明企业标准化的管理功能已表现出来并被人们认识的结果,企业标准化正是满足了企业管理经验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需要,成为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动力。
企业通过标准化工作把日常的、大量的、重复发生的事物加以规范之后,管理者才有可能从琐碎的事物中脱身,实行真正的例外管理,才有精力和时间研究和思考事关全局的要害问题,从而提高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卓越的见识、运筹能力和决策水平,反过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进程,使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2.3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因素和信息源泉,科技进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呈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一技术创新一市场需求或社会需求”的链式发展模式,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企业的标准化建立起新的平台,使企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技术创新,企业要生存发展、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必须时刻注重企业科技发展状况,许多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也积极从事基础性技术的研究,目标并不是在近期内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而是为了赢得未来的竞争,建立、改变或维护行业的技术标准。
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是为了获取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标准化的动力,把每一项产品、工艺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开发作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和积累技术知识的手段,是保证企业技术优势的必要途径,如果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标准采用了自己公司的产品技术,公司的产品技术则会在市场上具有独占性,这将为公司扩大市场、保持技术领先打下基础,并可直接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只有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作用,推动和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才能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也是企业推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标准化工作的全部意义体现在为社会、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上,它通过统一的规范、有序的操作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机制并没有完全成熟,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发展,是企业正在探索和不断经验加以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我国政府正加大力度从资源、环境、安全、健康等各个方面对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