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税收杠杆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摘要] 开展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观,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实质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最小的能源资源代价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尽可能不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实现人与和谐共处。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主要靠自律,当然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是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政策手段,对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要科学规划,建立健全合理利用资源的税制与税收调节体系,与其他政策手段配合,形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税收;科学发展观;节能降耗;长效机制
开展能源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实质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尽可能不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主要靠自律,当然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是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政策手段,对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着力点在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我国经济粗放式增长积重难返,能源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能源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4.4%,而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分别占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和40%。重化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在近20多年里集中凸现[1]。我国万元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多,工业排污则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近两年,我国能源消耗速度加快,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消耗的原材料呈扩大的趋势[2]。许多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不大力实施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尽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没有出路。这是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提高其使用效率,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关键环节,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做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益,节约成本支出,提高全社会节约意识,落实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般不再通过行政命令的办法来干预经济的正常运行,而是通过制定和维护市场规则以及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税收作为政府利用经济杠杆干预市场、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一种正常手段,是形成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已设立了一些侧重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种。比如,资源税是以不可再生资源——矿产为征税对象的,开征资源税有利于抑制对矿产资源的滥采滥挖和掠夺性开采,有利于保护矿产资源,促进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为了限制损害环境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国家将高能耗、不可再生以及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品如鞭炮、焰火、汽油、柴油等商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及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行为实施税收调节,这对抑制乱占滥用耕地,促进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保护农用耕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资源课税的立法级次较低,规定比较分散,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资源税收体系。
运用税收手段可以有效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税收手段可以限制高消费行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根据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对消费税税率和征税范围进行有增有减的调整,可以引导有关产品生产与消费。以税收促进节能降耗,主要包括调整完善废旧物资的税收政策,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鼓励节能降耗,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目前,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平均费率偏低,仅为1.18%,而国外与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性质基本相似的权利金费率一般为2%—8%[3]。应通过税收充分体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适当扩大消费税、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调整税额税率,改变计征办法,制定针对性强的税收政策,鼓励那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经济活动健康发展,限制那些损害环境、浪费资源的经济活动,以尽可能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的废物排放,尽可能小的生态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发挥税收促进节能降耗的政策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
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能源和资源。在鼓励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的过程中,政府既可以采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也可以采用经济手段来降低能源资源使用、提高要素综合使用率、降低污染。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是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政策手段,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有力杠杆,是强化社会节约意识、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税收政策能促进市场主体按照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调整自身的行为,强化节约意识,落实节约要求。实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税,明确地体现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的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对节约型产品的消费提供税收返还、对节约型产品通过税收优惠提高市场竞争力、对高能耗产品增加税收等激励约束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对于生产同性质产品但资源使用效率不同的,税收的差别约束和激励将使其发挥非中性的影响,即用税收改变资源的配置和微观主体的利益格局,从而强化企业的节约意识。这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有利于建立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因此,税收在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
税收作为政府掌握的一个经济杠杆,通过利益机制可以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促进节能降耗技术的进步,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重要途径。通过税收可以限制非可再生资源消费,也可以通过降低税率、延期纳税、加速折旧和投资税收抵免等税式支出方式,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促进节约资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根据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对消费税税率和征税范围进行有增有减的调整,有利于引导有关产品生产和消费,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养成节能降耗的生产生活习惯。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因此,为了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政府可运用财税政策,通过建立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税收政策支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着力点。运用税收手段,可以限制资源高消费,引导企业营销和社会消费走上科学发展轨道,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完善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税制与税收调节体系,是合理利用资源的关键。我国现行税制中的资源税仅是一种级差资源税,即运用税收手段对资源在开采条件、资源本身优势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导致的级差收入进行调节,没有充分考虑资源税的节约功能和降低环境污染的功能。资源税的明显缺陷是没有对水资源这一资源征税。适当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将水资源、森林资源、草资源以及其它资源纳入其中,并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并入资源税,对于国家需要重点保护或限制开采的能源资源,适当提高资源税的税额,规范资源税税制,运用税收杠杆调节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费和使用。
相应地,还要开征环境税,将目前的超标排污费改为污染税,利用税收加强对排污单位或个人的行为约束。环境保护税主要是对直接排放到大中的污染物征收的税收,即排污税,如大气污染税、污水税、噪声税、垃圾税和燃油税等。征收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税收政策体系中的最重要环节,可以体现国家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循环的政策导向,促使人们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能源资源,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建立合理的税收结构、税收制度,实行规范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更好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等,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因而,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运用税收手段建立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长效机制。
运用税收手段促进节能降耗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税收体系应结合自身优势,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与其他政策手段配合,发挥调节能源资源经济杠杆的作用。运用税收手段全面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体地说,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进行长远科学规划。市场转换是一个有其自身循序渐进的长远过程,因而税收激励政策的制定和评估也要从长计议和科学规划。要重点研究市场对高效产品的长期接受能力、税收激励水平如何随时间变化、对市场的影响等问题,如节约型产品价格、节约型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在我国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既要对不可再生能源尽快实施强制性税收政策,如开征燃油税、环境保护税和新鲜材料税等,又要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且,要把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生产量或使用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度提高单位税额,以限制过度开采与消费资源。要继续深化税收改革,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税目,不符合节约技术标准的高能耗产品、高原生资源消耗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引导社会节能降耗。应通过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完善发展节能节水节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鼓励低油耗小排量车辆的财税政策,以及调整高能耗产品进出口政策等一系列有利于资源能源节约的财税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的市场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
二是与其他政策形成协同效应。政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政策之间相互协调与配合。税收政策要在节约型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需要与其他经济政策结合起来,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因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涉及到能源、资源、土地、科技进步、产业布局等多个方面。只有各项相关政策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在节约型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最大效应,提高节约资源政策措施的整体效益。税收政策的调整要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要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建立促进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税收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积极配合,可引导我国建立起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从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能源资源基础之上。因此,要通过税收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并用,形成税收与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局面,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真正节约能源和资源。
三是强化税收的激励约束作用。加强税收手段扶优限劣的作用,对能耗高、污染大的行业和产品实行重税政策,运用零税率甚或财政贴息的方式鼓励发展低能耗、无污染的行业和产品,可以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的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要进一步落实对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措施,除继续对“三废”综合利用和向环保产业投资给予税收优惠外,将优惠范围扩大到环保机器设备制造、环保工程设计、施工等领域,并对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进行政策支持;对改进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资源消耗量或提高资源再利用率的给予税收减免待遇。为减少原生资源使用、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再生资源加工企业以及购买再生资源加工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也可以对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及其间接产品加征税收,如通过增设新鲜材料税、生态税、碳税等税种,鼓励企业、公众多用再生物品,减少原生资源的使用。按照最严格保护耕地的要求完善耕地占用税制度,加大税收调节耕地占用行为的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消费税制,适当扩大税基,加强税收征管,增强消费税的调控功能,更好地发挥消费税在促进资源配置、引导生产消费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体现国家通过市场手段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明确导向。
四是以税收政策促进营销成本节约。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中作用,不但要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微观主体的节约行为,还要通过宏观的税收产业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措施使微观产业主体相关产业形成近距离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化,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从而节约全社会的营销成本。税收不但要促进微观经济主体的营销节约和消费节约,更要通过宏观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合理化,节约全社会的交易成本及其必需的社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是我国解决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和实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税收制度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环保的财政税费政策以及环境税收制度。制定鼓励资源能源节约的税收政策,完善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制定限制资源能源过度消费和奢侈浪费的税收政策。
五是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绿色产业消耗的能源资源最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它不但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而且还能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应。我国的绿色产业整体水平和投资规模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投资回报率也较低,更需要政府财税及相关政策的扶持。应加大税收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对达到国际环保认证标准的企业进行政策倾斜,促使企业改进技术和节约资源。产业结构的升级、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是要靠科学技术。要制定鼓励科技进步的税收政策,对符合国家规定的高科技企业,不分中外给予同等税收优惠,对企业中间试验品免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机器、设备等允许加速折旧,提高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财力,对高新技术转让、进口给予税收优惠等等。改革与完善资源加工、循环使用环节税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调整废旧物资经营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充分运用税收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实行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多种形式的所得税优惠措施,鼓励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对企业回收利用废旧资源、回收资源技术,进口先进污染治理设备等,可在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税种上,制定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替代资源的税收政策优惠。
总之,发挥税收制度的独特优势,有利于建立促进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税务部门要按照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应有的贡献。
[1] 朱志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N]《人民日报》,2006年5月31日第9版。)
[2] 陈庆修·节能降耗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N]《人民日报》,2004年11月29日第15版。
[3] 同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