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祖继 时间:2010-06-25
  摘要:从解放思想和推进角度看,振兴吉林老基地的过程,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要以优化结构为手段,推进总量增长,要把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的主要措施,要依托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组织引导的双重力量,推进工业持续较快发展。
  关键词:吉林;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
  
  近几年,吉林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3年的38.8%上升到2007年的39.9%。在国际危机、世界经济进入周期性下行区间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吉林省工业经济较快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工业化转向新型工业化。因此,在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背景下,研究吉林省工业经济转型、探索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就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一、明确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和目标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发表了一篇研究三十年来我国工业化发展问题的文章,其中的重要结论是,2002年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是逐年降低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贡献率由正值下降到2006年的-2.7%。这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发展目标的正确轨道是完全不同的,说明我国工业化的路子还是粗放式的发展。从总量看,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07年达到了12.14万亿元,居世界第3位,不可谓不大,但是,如果按照世界平均耗能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标准衡量,相当一部分工业成份早就应当淘汰,有效的工业总量就大打折扣。近几年,吉林省工业投资的产出系数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06年为4,2007年为3.12,2008年又有所下降。这些情况都说明,粗放式的发展难以为继,只有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才能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的高增长,才能衍生新产业集群,才能降低能耗、减轻环境压力。借鉴国内外工业化进程的成功经验,吉林省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必须把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今后的工业发展要体现以下要求:
  1、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去年,全国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在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了46%,而吉林省还不到10%。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内部所占比重,这是吉林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一是发展主体要由政府部门向市场主体转化,二是产业选择着眼于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内在,三是经营管理要由个人意志向专业团队转化,四是融资要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过渡。
  3、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一是制造业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二是服务业要从传统服务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基于上述要求和吉林省工业比较优势,新型工业化结构框架应当是:第一,形成以汽车、客车、石化、信息和工业生物(制药)产业为主体的支柱产业;第二,形成以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和纺织工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第三,形成以科研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产业、中介服务和商务等为骨干的生产性服务产业。
  
  二、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并举
  
  分析英美等老牌工业化国家的成功转型和亚洲日韩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高速成长过程,虽然形式不同,但基本路径都是通过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来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从而实现了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阶段,通过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业的融合,实现了从设备的数控到智能化,又从生产设备组合到柔性生产流程的形成,不仅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把原来大量辅助和配套于工业生产过程的环节衍生为独立业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而且提升了产业层次;第二阶段,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工业产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单纯制造过程已不再产生更多的附加值,研发、采购、储存、物流、营销、服务、融资等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来源。现代服务业成为工业结构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独立产业形态,又有融入生产制造过程的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处理系统。从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中从事制造业的跨国公司看,其中服务业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近20%的制造业公司,其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先进工业化国家的演进过程说明,要做大做强吉林省工业经济,必须走通过发展信息产业,做强现有支柱产业和加快培育新兴高技术产业并举之路。结合吉林省工业经济比较优势,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路径是:
  1、加快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融合,进一步做强做大支柱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吉林省现有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不够大,竞争力不够强。做大做强的途径,首先,应扩大生产规模。支柱和优势产业要尽可能做大生产规模。汽车不仅要做大整车规模,还要加快扩大金融与研发的比重,进一步做大配套产业;客车制造要依托园区建设,放大配套产能;石化要以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为重点,放大下游装置,加快精细化工园建设;农副产品加工要到千万吨加工能力,同时加大高端产品的比重;钢铁不仅要达到千万吨产能,还要加快精品钢的建设步伐;制药、食品、软件、光电子及设备等都要形成规模生产。其次,要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技术和管理竞争力,后者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集聚产业链条的附加值。一是在工业研发设计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在机械(汽车)、电子、冶金、化工、玉米加工等领域加快推广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适应多品种、高质量、生产柔性等工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二是工业生产过程方面,重点在电力、煤炭、钢铁、建材、石化、机械(汽车)、纺织等行业推广计算机辅助制造(辅助工程、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生产控制技术,实现设计、制造、测试全流程的信息化。三是管理方面,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层次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产品数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支持等信息系统。四是产品流通方面,加快工业行业与物流业对接,在工业企业推广供应链管理。五是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推动信息技术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合,繁衍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长”做“宽”工业经济。
  2、加快培育和信息产业,进一步调整和产业结构。信息产业的高速成长性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是人所共知的,新兴国家如何发展信息产业,最近有许多研究成果面世,我国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在这里再以韩国大德(Taedok)城、我国新竹科学工业园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案例做些分析。
  韩国在忠清南道建设大德科技城时和我国台湾在台北建设新竹科学工业园时,实力都不够强大,产业的发展水平也近似:一是工业不发达,二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但他们都采取了基本相同的发展策略:一是当局政府强力推动,制定规划和政策,走政策导向型发展高技术产业之路。二是模仿美国硅谷的市场化模式,如通过政府协调建立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关系、完善孵化器与风险资本的功能等。三是大力吸引海归学者创业。四是帮助园区企业与境外高端企业建立开放式交流通道。这些措施促进了科技园区的发展,使其经济规模迅速壮大。
  苏州工业园区则走出了政府引导和市场化相结合推进新产业发展的成功路子,特别是基于园区产业发展资本市场的作法,已成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工业园聚集各类研发机构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园区内已注册各类基金17家。
  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加快吉林省信息产业发展共识已经形成,信息产业跃升计划已基本编制完成,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要以发展软件(嵌入式和应用软件)、光电子、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动漫等重点产业为目标,加大投入,通过政府组织推动和市场化手段,推进跃升计划的实施。
  3、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推进传统工业和产业升级。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之间不仅是服务关系,而且对工业化进程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工业化的初期,是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市场,进人工业化中后期,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的发展引领方向、提供产业升级的途径和技术支持。美国硅谷就是通过创意和软件实现了集成电路与机系统的不断升级,衍生了庞大的信息产业,使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推动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因此,无论是传统工业的升级,还是产业结构优化,都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一般包括科技服务、物流、信息服务、服务、商务中介(、、评估、审计、会展等)。上述生产性服务领域,大部分是市场机制在发挥推动作用,如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和商务中介等,需要政府支持发展的主要是金融业的资本市场和科技服务的研发与成果转化。
  
  三、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积极引导并行
  
  推进新型工业体系建立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本上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这既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又需要政府引导和积极的政策支持。
  1、实施产业园区化建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首先,推动工业经济园区化发展。通过资源集约配置,不仅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有效促进企业集聚和形成产业集聚。基于产业规模的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的融合,不仅提高生产制造外的产业环节的附加值,而且有效形成人才、技术、管理的产业氛围和综合优势,创造生产、研发、品牌等产业链条的最大溢出效益。韩国大德科技城,1989年时仅有46个企业,到1999年就发展到1871个,当年衍生219个,同时有53个风险资本企业正式注册运营。被公认的八大世界一流园区,共同的特征是发展迅速,形成了拥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生产领域。以前我们提出建设十大产业基地,下一步还要把软件、汽车电子、光电子、动漫、工业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精细化工作为重点,推进园区和园中园建设。其次,通过园区的配套优势、技术与人才的平台以及汽车和石化产品的规模效应,吸引行业高端研发企业,形成与产业规模相适应的研发技术平台。再次是发展外包产业,通过发展制造外包、研发外包和服务外包,实现研发理念、产业化信息和人才等与国际最新趋势的全方位互通,为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技术资源提供条件。
  2、加快建设产学研平台,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开拓发展空间。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引进吸收再创新,都是拓展发展途径和提高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加快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当前在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至关重要。成功的产学研平台不仅从根本上完善了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市场机制,同时,也为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条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发展空间。我们要把分散在大企业、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的力量组织起来,既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也要创新分担风险和收益分配的市场机制。一是要选择基于大学、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做重点支持,对一汽、吉林大学、光机所和应化所的重点研发平台,要创造条件争取使之成为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二是政府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形成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以政府的专项资金分担一部分研发风险。三是引入创业和风险投资,对成长性好的项目及时转入市场化开发。四是依托产学研平台,建设孵化基地,为成果转化再送一程。
  3、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形成激励创新和发展的长效机制。资金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不同的融资方式决定着发展的内在机制的形成。资本市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还帮助和约束企业家完善经营理念和升级法人治理结构。从全国来看,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已经成为金融体制上的重大弊端,国有企业银行改制后,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加困难。从吉林省来看,商业银行机构的增加也没有带来贷款的增长。从国际上看,2007年欧盟竞争力研究报告指出:“欧盟在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落后美国28年。”对此,欧盟家认为“欧盟在高新技术方面落后于美国并非由于欧洲技术水平低,而是由于欧洲在风险投资方面落后于美国10年。虽然我省正处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时期,资本市场还不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体资源,但从贷款和投资对企业和产业发展影响的差别上看,应当在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资本市场。当前发展资本市场的重点,一是推进企业上市。二是引进和建立各类资本市场衍生产品,如各类基金。三是引进机构投资者,如引进投资银行、证券、信托、租赁等投资机构。四是推进企业债券融资。
  政府加强引导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加强规划指导。由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其中包括发展重点、产业区域布局和主要推进措施等。二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要出台财税优惠措施,吸引人才和创业机构,另一方面要整合现有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三要下大力气吸引海外学者在园区创业,他们不仅有技术,更重要的是带进来了理念和合作信息。四要加强对资源与环境条件的约束。强制执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的准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