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思考的若干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6

  [摘要]幼儿园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幼教事业的。但当我们和反思这场改革时,会发现诸多问题。本文从宏观及微观的角度,提出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反思的五个方面,主张以清醒的头脑、审慎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面对今天和今后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课程改革 园本课程
  
  幼儿园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仍在热热闹闹地进行。在这20多年间,幼儿园课程从观念到模式到教师与幼儿的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有值得我们肯定的。例如,教学过程中幼儿地位的提升,强调课程的发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和课程的多元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等。但同时,随着改革也带来一些弊端。所以,若要改革,必须谨慎地把握尺度,而不能盲目地去追求和推行所谓理想中的东西。幼儿园课程改革正是如此。
  今天,当我们总结和反思这场改革时,会发现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变
  
  这是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不明确这个问题,课改即陷入盲目。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而不是一场随意的儿戏。因为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儿童,并会影响其一生。我们认为,课程改革并不只是课程的简单更替,它实际上还是与课程关系密切的人们的知识观、观以及儿童观的变革。因此,对课程改革的反思首先意味着对这三者的反思。陈鹤琴早在解放前就提出了“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课程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需求,顺应儿童的发展,要有效地将儿童发展纳入合乎社会需求的轨道,但“以儿童为中心”不是所谓最准确的理念,教育、课程不能只讲儿童,否则教师会越教越糊涂。如今,关于教师到底“要不要教?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样最基本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令不少老师左右为难的事情,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审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课改改什么
  
  我们幼儿园的课程一直没有停止过改革的脚步。从以前的综合课程改革,到今天的主题、项目教学、适应性发展课程,国外引进的建构主义、瑞吉欧教育,悠久的蒙式教育等,种类繁多,热闹非凡。大家都力图将先进理念运用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但从根本上讲,先进理念是否真正存在?课程更讲究在实践中行得通,而且有效。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托宾(Tobin)在他的《从民族志研究视角看学前教育的质量》一文中提出:“许多美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很高兴在的幼儿园中推广建构主义、活动区角、自我表达、方案教学。但作为一个教育人类学者,我担心这些教学法将如何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之中,以及在贯彻这些方法时,如何考虑中国社会本土的实际情况。”邓小平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行不通,再好的理论也没用。因此,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尊重本土文化的方式来展开变革。因为脱离文化背景的幼儿园课程只是“海市蜃楼”。
  
  三、如何建立幼儿园园本课程
  
  如今,不少幼儿园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建立园本课程。从园长到老师,上下一致地要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设计“原创”的教育活动。但要建立园本课程并非易事。华东师大的博士生导师朱家雄教授认为,从南到北,他几乎没见过成功的例子,而且越来越看不懂幼儿园在做什么。我们应该要学会用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去做好一件事,这时不妨“拿来主义”。当然,我们还需要一双善于识别的“慧眼”。我们那些忙碌的园长和老师是否明白什么是幼儿园课程?是否明白应如何设计和编制课程?是否具备相当的资历?是否具备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勇气与能力?
  此外,在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园长、老师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东西,不要因为专家头上的光环而迷失了自我。因为经常有机会到幼儿园观摩评比各种教学比赛,从本人的观察和经验来说,我认为,“专家”的观点不一定对。因为,正如前文所说,幼儿园课程要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最了解本园实际情况的是谁?难道不是本园的园长和老师吗?然而,我发现,因为本身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很迷茫,很多幼儿园喜欢从专家那里听到“振聋发聩”的声音,专家的意见被当作“指路明灯”。不少专家也喜欢对幼儿园所做的各种日常工作和尝试“大胆建言”,哪怕自己看到的仅仅是一个活动,哪怕自己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当意见来自于园外,当研究中小学教育的人来评幼儿园的课,当在大学教普通心的老师或是搞理论研究的人评一个幼儿园的活动时,我们是不是能以平等的姿态多作一些说明,与专家多作探讨。专家从各自的视角提出意见,不管这意见提得如何,这本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对待这些意见,接下来又该如何继续我们的工作。
  
  四、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整合
  
  一节好的课,本身就是一节整合课,而教师刻意地去拼凑,结果呈现给我们的往往只是一个大拼盘。我们常常发现,幼儿园的综合活动在“综合”的名义下,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容的大容器。教师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都往容器里装,让幼儿又唱又跳,又画又读,这本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教师应找到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找准衔接点,使幼儿的学习活动顺理成章、一气呵成。
  
  五、教师的专业成长重点放在哪
  
  国内外教改的经验告诉我们,教改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恰恰是当前幼儿园课改的瓶颈。
  教师应当将主要的精力、时间用在与幼儿有意义的互动之中,使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有意义。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在忙于创造自己的园本课程,忙于搞科研,忙于做文案工作,这些占用教师太多时间的工作是否有价值,这是我们必须权衡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一个人的精力十分有限,如果因为做这些事,弱化了教师对自己日常、教学的研究和思考,将会得不偿失。例如,幼儿园班的老师难道不应该把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吗?我所熟悉的一个孩子,从上小班以后,回到家里经常嘴里叽里咕噜地念念有词。起初,我以为是小孩子的把戏,不太在意,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说英语,然后,我就认为是这个孩子口齿不清的问题。然而,当我有机会到他的班上参加英语汇报课以后,我才发现,令我更加担心的事实——老师就是这么念的。当时,就有不少家长私下议论,如果可以选择,宁可这个老师以后只教汉语。以上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课程改革是一件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是需要负社会责任的事情。因为要对幼儿负责,所以不能抱“错了就推倒重来”的态度。但愿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们不再迷茫,我们更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即将做什么。
  
  :
  
  [1]朱家雄.和编制幼儿园课程的社会责任.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10).
  [2]朱家雄.给幼儿园教师“松绑”再议.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7).
  [3]朱家雄.是复杂化,还是简约化——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幼儿教育(教师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