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8-16

 

摘要: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品德与提高。本文介绍了形成性评价的含义、优点、具体运用的模式。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理论结合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新意、有价值的独特的见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乐学、感悟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等的生成性内化教育理念,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思想品德课教学  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评价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评价活动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可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形成性评价能提供教师思想品德教学的反馈消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最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以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为题对如何构建活力课堂,促进学生发展进行了探讨。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优点
形成性评价是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形成性评价运用得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方法,教师必须应对各种复杂情境,引导学生个性和情感的发展,从而帮助他们快速学习,将来成为较好的学习者。
自1986年以来,教育专家在一些国家对从5岁的孩子到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管什么学科,加强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而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还表明,加强形成性评价对于学习较差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为有效,因此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可见,加强形成性评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前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的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现状,现行初中低年级思想品德学科课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的现状
思想品德教育功能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恰当的教育内容的组织及难易程度的准确把握。而长期困扰着初中低年级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问题之一,就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及难易程度的把握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注重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和认知承受能力,目前,课程内容仍然存在“难、繁、偏、旧”等问题。
(二)、初中起始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课程的有效实施,即选择最优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尽管现有教科书在版式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生动活泼方面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目前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许多大道理,包括做人的道理,都是通过简单的灌输来完成的。如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依然任重道远。
三、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实践
研究表明,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具体有:
1、虽然评分小心、谨慎,但通常并不能为如何提高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有些教师指出:应该进行形成性评价,但在目前的教育情境中,其实施是不现实的;
2、虽然诸多评价方法在教育评价界广泛运用,然而在学校评价实践中应用并不普遍。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惯性教学问题。小学教师较为强调作业的数量和上交情况,而往往忽略学习的质量;教师使用的测验手段鼓励了死记硬背和表面性学习,他们甚至认为测验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许多教师并未认识到两者间的不一致,而且教师间沟通也不够;(2)消极影响。过分强调评分和等级,不重视学习的诊断和给以有用建议;现行评价方法使学生认为其主要目的是竞争而不是个人提高,结果使成绩较差学生认为自己缺少“学习能力”;(3)评价的管理角色,评价结果反馈似乎服务于社会和管理功能,牺牲了对学习的诊断。教师通常能够预测学生外部的结果,但对学生的学习需要知之甚少;分数、等级用于记录、备案,而不是用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了解其需要。
(二)缺少政策的有效支持
形成性评价没有得到政策的有效支持。虽然部门强调由教师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是很重要,但在制定评价政策时,忽视形成性评价,以“性评价”衡量教师的贡献,对其所做的“形成性评价”工作几乎没有注意。只能提供学生学业成绩总结性的结果而不是有效的诊断,因此并不能为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提供充足的信息。
四、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自尊。许多学生满足于“过得去”,要进行形成性评价必须改变学生这种心态。为了提高学习而进行的评价,其反馈信息的最终使用者是学生自己,如果教学关注奖励、等级或班级排名,那么学生就会寻找获得好分数的方法,而不是提高其学习。许多学生由于害怕失败,不愿意提问。教师要在以促进学生发展理念的支配下,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特定问题,告诉他们什么是错的,如何使其进行正确的理解。只要没有能力、竞争、与他人相比较这些宁拦路石,学生借助这些信息,就会取得进步和成功。从这个角度讲,如果形成性评价使用得当,可以成为强有力的武器。
(二)、学生的自我评价。许多成功的教育改革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作为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二者的结合并非偶然,而是不可避免的。首先,需要指出,学生进行自评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信度问题。学生在进行自评和互评时通常是诚实、可信的,他们甚至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如果学生能积极地听课,就能成为更有效率的学习者。因此由学生进行的自评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要进行学习,对其努力的反馈包括三个必不可少的方面:(l)对要达到的目标的认识;(2)目前状况;(3)对消除前两者差距的途径认识。这与人们的学习过程是一致的。学习者学习新知识不是简单、孤立地进行,必须与己有的知识相融合。认识学习的新目标是这一融合过程的重要部分。因此,形成性评价要有成效,必须训练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三) 、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师若要提高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作用,还必须处理好两个问题。第一,教师关于学习本质的认识。教师希望采取互动学习是基于所有学生都有学习潜力这一信念。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不仅仅包括观察和测验,还需要对教学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详查。应把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理解纳入教学计划中。给学生表达自己理解的机会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使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习,只有这样,形成性评价才能起作用。
(四)、地评价学生测验结果和作业。课堂上的测验、及作为家庭作业的其它练习也是提高反馈作用的重要方法。一个好的测验能成为学习的机会。经常进行小测验比长时间进行大测验效果好,试题质量取决于是否与主要的教学目标相关。教师间应相互合作,利用外部资源收集资料、信息,编制高质量的试题,当然还要确保反馈的质量。反馈如果能够就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给予专门指导,而不是只给分数或等级,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以怎样的形式把考试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其明白自身的优缺点至为重要。
五、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一)、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课程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是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经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形成性评价是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评价,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特殊性的要求。形成性评价具有人文性、过程性、多元性、开放性、发展性等特征。它本着通过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将学生作为有个性特征、有不同兴趣特点和需要的主体,承认他们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知识、智力和情感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应力戒形式主义,要创造使家长、同伴及学生自己都能够进行评价的氛围和方法,积极参与形成性评价。
(二)、 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法
1.日常学习记录。包括作业记录、课堂表现记录、单元小测验等。作业记录除记录家庭作业的成绩(等级制)或评语(多用描述性评语)外,每学期还分阶段收集几份学生比较满意的作业样品。课堂表现记录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的评价记录,如在问答、朗读、提问、比赛、情境表演等活动中的表现,鉴于班额过大,宜采取分批、分层次、分时段进行记录,可采用星星、小红旗等便于量化的奖励方法来计量。
2.主题探究活动记录。主题探究活动记录主要是配合思想品德课开展每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和其他活动进行的。主要记录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毅力、责任感和价值取向,收集、处理、获取知识的能力表现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探索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表现。
3.问卷调查表。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的意见及建议,用于评价学生的兴趣与态度。同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整、改进措施来提高教学实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态度,自己的兴趣。
4.家校联系本。一些课外拓展的探究活动的观察与调查,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作为校外的指导者与参评者,让学生记录孩子参与家庭活动的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情况。教师对家校联系本上的记录情况进行统计,对在家表现好、学习习惯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及时解决,并作好记载,做好课外延伸及训练。
5.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自评与互评是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某一教学环节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或其他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对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估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可以激发学生互帮互学的精神,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在学习中建立一种新的伙伴激励机制。这种评价的灵活运用与把握,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与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也方便老师掌握更多的学生情况,作出建设性、有针对性的评价。
6.学生辅导员、科任教师评价。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学生辅导员保持密切的、良好的协作关系,结合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活动展开教学。因此,来自学校学生辅导员、科任教师的评价必不可少。这方面的评价比较零碎、散乱,要做有心人,及时沟通、收集、整理。
结语:初中低年级思想品德课程形成性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及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根据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及时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以确保初中低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确保素质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构建活力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孙全军,《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教学月刊(中学版) 》,  2007年 第07期
2.李美英 ,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周刊》 ,  2007年  第25期
3.马霞,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课程(初中版) 》2007年  第04期
4.刘慧芳, 《重视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探索》 2003年 第03期
5.宋火金 , 《形成性评价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 教书育人, 2003年  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