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8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语文教学中素质的要求,就语文课堂讨论教学的施行优点、组织过程、注意事项等进行一些探讨,重点放在学生兴趣的培养、思维的活跃。
   关键词:兴趣 思维 课堂讨论教学
    《教育改革和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因此,目前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要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本文在这里浅谈课堂讨论教学。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教学形式上不同。它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形式灵活。同时,它又是重感情的,在教学中需要在课堂上师生用心体会、心口交流,让学生不断质疑、解疑,在共同讨论中析疑、解难,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对于讨论教学,教育史上有许多学者曾经提出过。早在19世纪,德国的家、教育家、心家赫而巴特(1776——1841)就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教学方案,其中就包含了课堂讨论教学。赫而巴特认为构成知识的各种观念的形成可分为二个基本环节:一是“深入学习”;二是“理解和思考”。这二个基本环节,在静态与动态中都能发生作用,因此可以构成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1 在静态中深入学习——“明了”;2 在动态中学习——“联想”;3 在静态中的理解和思考——“系统”;4 在动态中的理解和思考——“方法”。他说,联想的最好方法是不受拘束的谈话,这样学生就有可能试图去改变或重复某种偶然结合的观念,这对学生是比较容易和方便的,并且有可能采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消化已经熟记的知识。这里的不受拘束的谈话实际就是师生间的课堂讨论。在我国,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八大解放”中就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育者蒋伯潜也曾在《中学国文教学法》中强调阅读过程中离不开讨论。教育家魏书生在“六步课堂教学法”中,也提到了讨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把个体的学习和集体的讨论切磋统一起来,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因此,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就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进行课堂讨论教学主要有三个优点:
   
   (一)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意志相辅相成,而兴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因此,首先先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巧妙地提出问题、设计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只有形成一种讨论研究、争辩的氛围,才能促成学习竞争场面。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即使是那平时内向的学生,一旦形成一个氛围,而然地就会加入这个行列。
   
    (二)启发思路,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下工夫,打开学生各个学习实践环节的思路,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形成一种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精于分析的能力。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堂讨论教学中,学生必须用心听别人发言,领会各人说话的要旨,综合各人说话的要点,然后快速遣词造句,阐明自己的意见。在发表意见的同时,还需要听自己的语言,不断调节。如此,在讨论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言语表达的流畅得到很好的锻炼。通过讨论,改变部分学生发言时面红耳赤、说话结巴、词不达意的现象。再者,学生相继发言,其信息量超过教师自己的话语。课堂上,每个人的兴奋思维中心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学习积极性提高,智慧的火花也就迸发出来了。
   
   如何组织课堂讨论教学呢?
   
   (一) 教师提问,组织讨论。
   
   教师的课堂提问与评价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生疑、质疑,而后通过讨论解疑释疑。例如:在学习课文《小桔灯》时,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同时阅读课外读物《生死攸关的烛光》,设计几个问题: 1 两篇课文在描写人物上有哪些异同点,各表现人物什么特点? 2 联系实际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学生们就针对这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小桔灯》中的小姑娘,因为她很能干,虽然只有七八岁,但是却显得镇定、勇敢,能独立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而且乐观、坚强不屈。我都十二岁了,却处处不如她,与她相比显得太渺小。.有的学生说:我喜欢《 生死攸关的烛光》中的杰奎琳,她聪明、机智,巧妙地与德军周旋,移走蜡烛。也有学生说他喜欢雅克。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经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大家不仅对课文的中心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给全体学生上了一堂口语练习课,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二) 学生提问,组织讨论。
   
    课堂提问与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与讨论中来,因此有时要鼓励学生的提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思考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在学习文言文《口技》时,学生分组讨论。有学生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的‘间’是什么意思?”有学生就回答:“是名词,里面的意思。”也有学生马上反驳:“不对,这里应该作动词用吧?”这时候许多学生纷纷议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这里的“间”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应该作动词解释,意思是“夹杂”。
   
    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教师要善于提出值得讨论而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既是战斗员又是胸有全局的指挥员。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细节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起点拨引导作用。1当学生思路不畅时,教师就应点拨、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2当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疑问很多时,教师就要帮助归纳、妥善整生零乱的思路;3当学生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时,教师就应当机力断、集思广益、陈述己见,想出好的办法、好的主意,作画龙点睛的讲解,让学生豁然开朗。4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正中下怀,正是自己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还没有展开讨论时,教师要有耐心等待时机,不必急于讲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意见,顺水推舟、而然地比较、分析以后,作出结论。
   
   (二)讨论的问题要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切中要害。
   
   不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出现冷场;也不能让过于肤浅,表面热火朝天,实际一问便知。要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切中要害,这样一来,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水平。
   
   (三)针对讨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读,在读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深入讨论。议,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以读为主、以议为辅。学生读得不认真,基础不扎实,议不起来。学生议论得好,说明教师主动性强。如果教师不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就不能认真地读、好好地议。
   
   有人说:教师是一名优秀的导演,学生则是舞台上的演员。作为导演就应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索、领悟、发现、创造;作为一名演员,就应该演好你的每一节课,让师生共同领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十一世纪是科技日趋发达的新时期,需要所有的教师不断摸索提高教学效果,让事业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