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思维准备情绪投入创作--“活动作文”教学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8
一、以活动促训练思维
李白坚先生说:写作教学应着力于文章生成前的思维激发和情感激荡。通过几年来的作文教学,我感觉到原先的写作教学都以文章为对象,忽略了文章生成前的思维和构思过程。学生总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或范文往下接或仿,没有一个在头脑中生成文章的高度运思的过程,只有一个记忆与仿作的印象,单纯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斟酌推敲,结果往往是作文内容、形式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更少个性的张扬,创新的火花。所以要让学生自愿将脑袋活动起来,并以这种活动为中心来进行写作,即进行思维训练活动,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写出好的文章。我们先让学生学会思考,可进行这样的活动:做做头脑聪明操、裁剪“作文时装”秀、我会改作文、我说你接(续写)等。要求边动边思,或先思后演。然后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维训练。
1.活动观察方面:
观察本身也是一种活动。在活动的前提下,先提出观察要求,做到观察有步骤,有顺序,要仔细,抓特点,有重点,重思考。可采用多媒体训练法、参观法、实验法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充分发挥学生这种形象思维的优势,用声音、触觉、色彩、气味等极大地刺激学生感官细胞,从而使他们能有效地捕捉事物的特征和细节,促进思维。如:写有关竹海的短文,让学生广泛收集宜兴竹海四季的图片、文字,利用多媒体多次放映展示给学生,然后带学生走进竹海,问学生你能用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把竹海体验得更具体、形象吗?这样多层次的活动观察,学生经历了唤起表象、加深表象、更新充实表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2.活动设计方面:
设计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过程,诱导学生注意用逻辑了进行思考。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目的、要求、程序,人员角色的安排分配、注意事项等。采用特定环境激发兴趣训练法,给学生提供或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去指定他设计的内容,要求他们净化杂念,集中精力,进入指挥员的角色。并可进行争吵或辩论以确定最佳行动方案。如:写《比臂力》,先让三个同学撸起衣袖,学健美运动员样,摆好姿势,比肌肉发达状况。学生纷纷赞扬那个肌肉最发达的同学。我却抓住那个肌肉不发达的同学手臂,说:“别看他手臂上肌肉不够发达,可他的臂力却不小。你瞧,老师还拉不过他呢!”紧接着做了一个夸张性的动作。他臂力大?同学纷纷亮出自己的手臂,表示不信。“不信?你能证实自己吗?”从亮手臂到表扬一个肌肉发达的孩子,到激起其余学生的不满,引发比臂力事件,把学生引上训练规程。“那就比一比吧!”怎么比呢?一说:拉;一说:扳;还有说……“好,分小组,你们想怎样比就怎样比。”然后让学生自己规定比赛程序与规则。这样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发最佳思维。并且给他们一个施展的空间,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写作的准备工作。
3.活动过程演变方面:
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外插枝,但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让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比臂力时,扳着扳着,突然一个同学哭了起来,怎么回事?原来手臂扳疼了,再加上失败就更疼了。手疼,心疼,这是多好的体验啊!抓住这个意外,让同学想,你有什么感受与启发?于是又引出了安慰、帮助等活儿,更拓宽了写作题材。在意外之后于头脑中重新演绎变化过程,用情景再现法训练,把经过的事及事情的具体情景回忆起来,并思考为什么会变化的,就打开了思路,获取了新东西,使之有了创新因素,彻底改变文章老陈旧的状况。也使教学更为活动化,思维立体化,写作多样化。
4.活动究竟方面:
当活动结束,结局已呈现出来时,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整个历程。此时要求将结局与产生这个结局的原因联系起来,即找到必然联系,得出结论。可采用思维定向与角度变换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用启发式提问使学生按各自的思路循着一定方向;用同学间的互相比较,把不同位置上所得的不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思维多样化,多渠道化,使思维活跃起来。比臂力结束,先写自己的感受,喜悦的,懊丧的,写出原因;给人帮助的、受人安慰的,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完,同学交流,旁观的同学及时地补充观察的结果并发表自己的猜测,在交流中去证实,也给当事者一点启发,以便在完整的写作时素材更充足。
二、以活动激发情趣
作文需要激情。许多学生因为没有激情,没有体验,没有生活,没有材料,写作时不能生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链,以至于说到道德,就写帮大爷推车然后不留姓名就跑开,其余的内容就无从下手。真正不行,就抄些好词好句或范文,编些“假大空”的东西来应付。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的文章有真情实感,且构思新型。 研究发现,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使之动情,产生了灵感和表现欲望。其实“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造源泉,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众多关系。”所以生活和活动最能激发情趣,诱发灵感的产生。
第一步,引学生入特定的情景,使信息纷呈并互相沟通以造成最佳的“思维态势”,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在写作前,教师用几分钟的时间,去引发可说的话或将发掘的题目,以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引起学生思维震荡,把学生推入活动之中,在简短的活动中去感知,去领悟,去想象,去,在活动的基础上构思文章,把活动过程中的思、听、说、读、写、动揉和在一起,组织出自己的文章来。如看图作文(①登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文的报纸②一张汇款单③一封表扬信)写作前,教师手拿报纸,“冲”进教室,开口就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旨在造成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情景)读完问:“充满爱心的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从刚才的怜痛中一下子转入了豪壮情感之中,“捐”字脱口而出。于是马上进行捐款活动。从同学的眼神、动作、感受出了真切的情怀,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特定的氛围中,学生的真情被激发了。
第二步 让学生交流讨论激情。
有名言为“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换之后,我们都有了两个思想。”交流讨论是一种特定的激情方法,因为学生头脑中的各种观念和想法,通过互相碰撞,与激发,会出现大脑高度亢奋状态,思维活跃起来,形成“头脑风暴”。鼓励同学发表意见,围绕主题还可进行争论及时捕捉灵感。例如,写《小学生上网》,设计让学生讨论活动,分成两拨,一说好,一说不好。开个辩论会。老师含笑一边旁听、记录,煽动学生争得面红耳赤。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使这一情景充分展开和激化,让在场的学生耳濡目染,身体力行,畅所欲言,情感喷发。
三、投入写作
有了思维训练作基础,激发情趣为条件,还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之中。要训练学生养成习惯,当灵感出现的瞬间,应及时捕捉,迅速形成文字,一气呵成,或马上记录下来。比臂力时,我胜了,看到好朋友紧张,灵机一动,拉到一旁,耳授诀窍。此时让这位同学定格,赶紧写下刚才的自创活动。要启发学生大胆地去玩弄那些变幻无穷的文字活动的七巧板,放开手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作时要做到将自己融入文章中,心无旁骛,即心一定要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走进竹海》,在活动中捕捉好信息之后,让学生大胆组合声、形、色、感、想,并且要将置身于竹海中的感受结合进去,不必讲究先写什么,想到哪就写到哪。
四、互改互善
文章雏形已成,还得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活动,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交代与了解所写的内容。这是第一步。许多学生的作品常常是无人倾听,现在有了听众,读起来就会很卖力,这本身也是一次提高的机会;听的同学会一面听,一面与自己的文章进行比较,也会得到提高。第二步,朗读与欣赏,展示与挖掘成功之处。读完全文,读者特地把自己得意之处拎出来,说说好在何处,并刻意朗读一遍。听者也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拿出来“恭维”一番。第三步,提出不足、探讨修改。读者可谈自己的不力之处,听者可谈不满意之处。怎么改?再次活动(重演炼情节),要求仔细捕捉全部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各自提出修改方案,筛选出最佳内容与表达。最后,修改后再欣赏,以至完善。
根据活动心原理,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我把活动作文教学设计为四大步:训练思维→激荡情绪→投入写作→互改互善。通过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活化,进而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激发感情,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之中,并通过互改互善活动使文章写得更好。这就变以往过分注重写作技法指导为重视作前信息、情感、方法的储备,使学生的习作进入厚积而勃发的状态。作文就变成了学生把心中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而已,这时就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并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使写作的题材更为宽泛,除了写活动内容,还可写文章产生的过程与收获体会等。
如教学《夏天里的一件难忘的事》,首先进行造句练习,抓住夏天热的特点①用“炎热”练习说话,②用“炎热、冷饮”练习说话③用“炎热、冷饮、青蛙或(……)”练习说话。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上轨道。接着为学生设置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闭目游思,将刚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扩展成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进行编剧活动。如“一天,十分炎热,我问妈妈要了五元钱去买冷饮,路上看到有人在卖青蛙,我上前劝阻,那人不听。我只得将钱买下青蛙,然后把它们放了。”然后进行演练故事活动,根据所编的故事,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自己设计细节去演一演。激起学生认识、交往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并进行交流讨论活动,①自认为演得好的地方及感受②评演的情况及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上台也去演一演。最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与要求,让学生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把活动过程中的所作所为细细地写下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完成从动机到目的的转化。
总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实际,观察分析周围的人和事物,就能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味,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下一篇:数学中对学生猜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