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2007年6月咸宁学院附属第一收治的壶腹部癌、十二指肠腺癌和胰头癌患者,经剖腹探查后行PD且符合入选标准者47例。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46~72岁,平均61岁。患者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无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无免疫性疾病,过去6个月未服用免疫抑制剂;未接受放疗或化疗;无合并感染;无完全肠梗阻症状。4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EN组(24例)和PN组(23例)。两组患者研究前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疾病种类、手术类型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用药期间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肝肾功能正常,患者对EN、PN耐受良好。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在行PD后,采用Child 重建,或胆胰分离式重建。EN组采用Flocare可裂式空肠造口管,于手术结束前,在距胃空肠吻合口远端20cm输出袢处作穿刺,使导管在肠壁内潜行4~5cm后进人肠腔,穿刺处荷包缝合固定导管,并固定于腹膜。
1.3 营养支持方法
EN组术中行空肠造口术,术后24 h开始应用肠内营养,营养液选用荷兰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能全力,第1d用半量,根据病人的胃肠道反应情况第2d后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的量和加快滴速直至全量:热卡25kcal/(kg·d),氮量为0.2 g/(kg·d),滴速为100~150ml/h。营养液通过输液泵经空肠造口管均匀输入。患者恢复经口进食后,逐渐减少肠内营养液的用量。PN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24h开始应用全营养混合液(TNA)行肠外营养支持,热卡25kcal/(kg·d),氮量为0.2g/(kg·d),氮源采用8.5%乐凡命,糖脂比例为1.5:1,采用8.5% 乐凡命、20% 或30%脂肪乳剂, 加入水乐维他、安达美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制剂,连续7~10d,患者恢复经口进食后,逐渐减少肠外营养液的用量。
1.4 检测指标
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d、术后第8d取外周血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C3)、补体C4(C4)、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其中IgA、IgG、IgM、C3、C4、CRP采用比浊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用Coulter公司生产的EPICSⅤ型流式细胞仪,相应试剂由该公司提供。NK细胞检测采用SAP(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酶卵白素)法检测,试剂盒由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5 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免疫指标术前1d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术后第1d两组均有免疫功能的下降,但组间比较及和术前1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术后第8d两组免疫功能均有所恢复,和术后第1d比较各项指标均升高,除PN组NK细胞数量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N组较PN组升高更显著(P均<0.05)。(表1)表1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略)与术后1d比较*P<0.05;与PN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免疫球蛋白(Ig)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补体(C)主要是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二个亚群。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是观察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重要方法,对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细胞等免疫因子降低,这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容易并发感染的重要原因。PD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可使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等多种内源性激素释入全身血循环,损害T细胞的增殖;并可导致前列腺素PGE2、血清抑制活性多肽等的产生和释放,从而抑制病人的免疫功能。本研究中,术后第8d两组免疫功能均有所恢复,和术后第1d比较各项指标均升高,除PN组NK细胞数量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N组较PN组升高更显著(P均<0.05)。可见,术后8d两组免疫功能已有所恢复,但EN组明显要高于PN组,说明PD术后早期EN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效果较PN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