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的临床应用与合理性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刘子昀,仇学宏 刘春军

【摘要】  目的:对更昔洛韦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促进更昔洛韦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9~12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所有儿科病历不同年龄、不同病种的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更昔洛韦使用率达68.82%,可疑病毒感染使用率74.42%,在儿科使用过于广泛。结论:建议我院应对更昔洛韦采取限制使用措施,严格控制适应症,合理使用。

【关键词】  更昔洛韦;合理用药;儿童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ganciclovi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was adopted to analyze all the medical records of pediatric medicine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of 2007.Results:Ganciclovir as an antiviral drug was used too broadly in the pediatric.Conclusions:The proposed hospital should be restricted with the use of ganciclovir and to promote its reasonable use.

    [Key words] Ganciclovir;Rational drug use;Children

    更昔洛韦于2003年开始在我院临床使用,2007年下半年使用量急剧上升。为此,本文回顾性地调查了2007年9月1日~2007年12月1日我院儿科所有病历,对更昔洛韦的使用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

    1  资料与方法

    查阅我院2007年9月1日~2007年12月1日所有儿科病历共279例,收集各病历中的诊断与用药情况,按年龄或诊断进行分别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期患儿更昔洛韦使用情况

    病历中患儿按年龄分期,各年龄期更昔洛韦的使用情况见表1。

    2.2  可疑病毒感染患儿更昔洛韦使用情况

    结果见表2。

    3  讨论

    更昔洛韦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细胞中可使被感染诱导产生的脱氧鸟嘌呤激酶转化为单磷酸盐,进而代谢为三磷酸盐,后者可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脱氧鸟苷与DNA聚合酶结合,从而抑制DNA合成,对CMV作用强,对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和水痘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约为5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其它还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发热、皮疹、注射部位静脉炎等[1]。本文结果显示,更昔洛韦在我院儿科使用很普遍,使用率达到68.82%,在可疑病毒感染中,更昔洛韦使用率达74.42%,尤其婴幼儿期,使用率高达80%以上,可能与这两个时期婴幼儿免疫力下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多有关。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约90%以上由病毒引起[2]274,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FV)、腺病毒(ADV)、鼻病毒(RV)、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其中以RSV、IFV、PIFV、ADV最常见。我国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小儿喘息型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的第一位病原是RSV[3]。在这些病毒中只有ADV是DNA病毒,其他均为RNA病毒。由作用机制可见更昔洛韦对DNA病毒有效,对RNA病毒作用是否有效尚不明确。而我院AURI 和ALRI更昔洛韦使用率分别达到72.73%和77.12%。

    腹泻病在6个月~2岁患儿发病率高,病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资料显示80%患儿腹泻是由表1  不同年龄阶段患儿更昔洛韦使用情况表2  可能是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更昔洛韦的使用情况

    病毒引起[2]263,主要有轮状病毒(约40%~50%)、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伏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等,其中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均为RNA病毒,只有肠道腺病毒和诺伏克病毒为DNA病毒。而我院诊断为腹泻病的26例病历中有3例确诊为细菌感染,在可能为病毒感染的患儿中更昔洛韦使用率达82.61%。

    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次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引起[4]。在12份病历中,有4例只用了抗菌药物,其他8例均是更昔洛韦和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资料显示与增加哮喘症状有关的感染性微生物通常是呼吸道病毒,很少是细菌,RSV是引起婴儿喘息的最常见原因,而RV是较大儿童和成人喘息、哮喘恶化的主要原因[5]。我院1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8例在4岁以下,更昔洛韦使用率92.31%。

    在279份病历中,使用更昔洛韦的有192例,更昔洛韦使用过于广泛。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本身是自限性疾病[4],无特效药,基本上都采取对症和支持,如降温、祛痰、补充电解质等,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明确更昔洛韦对各种病毒感染都有效。更昔洛韦有致癌和影响生殖能力的远期毒性,在儿童使用本药应充分权衡利弊,哺乳妇女在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7],所以这样使用令人担忧。

    目前有关更昔洛韦的临床应用一级报道很多,但主要针对CMV、HSV、EB等DNA病毒引起的疾病,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报道不多,且均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而三级文献、说明书则都局限于抑制巨细胞病毒等DNA病毒。尚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更昔洛韦对小儿各种病毒性疾病都有效。更昔洛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远期毒性又难以预测,且价格远高于利巴韦林、炎琥宁等抗病毒药。为此,从药品安全、有效、角度考虑,建议对更昔洛韦限制使用,严格管理,只有做了病原学检测,才能对症使用。对于确系病毒性感染且无其他替代药需采用说明书以外用法时,对患儿家长有告知义务。

【文献】
  [1] 徐 浩. 临床用药须知[M]. 天津: 天津出版社, 2005: 1378?1379.

[2] 王慕逖. 儿[M].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3] 吴 茜, 倪林仙, 李杨芳, 等.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J]. 实用儿科杂志, 2007, 22(12): 938.

[4] 翟所迪. 药物治疗学[M].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 165?166.

[5] 尚云晓. 高度重视影响哮喘的相关性疾病及因素[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 22(9): 655.

[6] 张象麟. 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