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药现象调查谈合理用药
【摘要】 分析门诊退药处方特点,减少门诊退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统计门诊2007年1~9月的退药处方1292张,按退药率,退药科室,药物剂型,药物种类,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结果]儿科退药多,注射剂退药多,抗生素退药多,退药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和一些不合理用药,[结论]通过分析退药的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减少门诊退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关键词】 退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drug withdrawal,reduce out?patient drug withdrawal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medication.[Method]Make statistics on out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of 2007,1292 prescription drug withdrawals,drug withdrawal rate accordingly,drug dosage forms,drug types,the cause of drug withdrawal classification.[Result]There’re many pediatric drug withdrawal,injection drug withdrawal,retreat antibiotic drugs,drug withdrawal and the main reason is unreasonable adverse drug reaction.[Conclusion]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withdrawal to strengthen rational drug use can reduce the greatest degre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reducing out?patient drug withdrawal to ensure the drug safe,effective,rational and economic.
Key words:drug withdrawal;adverse reactions;rational drug use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有效,就我院一门诊药房2007年1月至9月退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找出对策,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1 资料来源
从药房微机管理系统中调出我院一门诊药房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退药处方1292份,逐月统计退药处方数量、所退药品名称、剂型、退药原因、退药科室。
2 结果
2.1 2007年1月至2007年9月取药处方143158张,退药处方1292张,退药率为0.90%。
2.2 申请退药科室 1292张退药处方涉及14个科室,儿科、呼吸科、急诊科和妇产科退药较多。
2.3 所退药品剂型 所退药品中,注射剂839例(占839/1292=64.94%),口服药337例(占337/1292=26.08%),外用药116例(占116/1292=8.98%)。可见所退药口中注射剂所占比例较高。
2.4 退药原因 1292张退药处方,药品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详见表1。
表1 1292张退药处方退药原因(略)
2.5 发生不良反应的523例中,涉及药品主要为抗感染药,注射用中成药。涉及的抗感染药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 讨论
3.1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七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不得退换。实际上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选择性低,大多是被动的接受,退药多发生在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无法取得效果等情况下,患者中断该药品的使用,将剩余后续药品退回药房。在此过程中,患者应是无过错方,甚至在身体和上还受到了损害,不应该承担责任。我院在此期间规范了药房退药制度,退药的时间限制在调配之日起7天内,对需冷藏避光保存的药物拒绝退换。从6月起,退药比例略有下降。
3.2 退药最多的科室是儿科、呼吸科、急诊科和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患者多数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医师开药数量应不易过多,控制在1~3日量,最好是1日量,以便在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时减少不必要的退药。呼吸科退药较多,与使用抗菌素多有关,抗菌素是治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的药物,又是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最多的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虽可通过皮试避免大多数的过敏反应,但迟发性过敏反应仍然存在。建议医师开方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家族用药史、以往用药情况、身体有无其他疾病等,对于特异质体质的患者慎重选药,
必要时只开一次量,可最大限度的减少退药。
3.3 从退药剂型来看,主要注射剂,尤其是用于静点的注射剂。这与静脉给药方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该用药方法可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作用较迅速有关。静脉给药注射液中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护士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等都可能成为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临床应首选口服给药,仅在急救、口服给药困难或无效的情况下,再采用静脉给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与静点给药后血中浓度曲线接近[1],非必要条件下宜口服给药,既可减少不良应的发生,又可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我院儿科原习惯用药将喜炎平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曾在一周之内有数位患者出现寒颤高热等致热原样反应,后改为肌肉注射后,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3.4 从退药原因来看,药品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药品不忍受反应的发生不仅与药物本身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还与给药方法有关。医师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持续时间和疗程,防止蓄积中毒,同时注意年龄、性别、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个体差异,避免滥用误用,并减少联合用药的品种数量,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对曾发生或可疑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应尽力防范,对于能预先估计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给药方案,或增加补救措施加以防止或纠正。
【】
[1] 姜素椿.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定位与应用[J].临床药物进展,2006,4(12):1813?9841.
[2] 耿丽.中药注射剂监床不良瓜原因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2003,5(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