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Ⅱ号”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中风Ⅱ号”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7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中风Ⅱ号”与常规西药,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3周为一疗程,二组均治疗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5%,显效率67.5%,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显效率34.02%。经X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风Ⅱ号”治疗急性脑出血,对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中风Ⅱ号 脑出血 降低病残率
笔者近年来,对中风病进行了系统研究,自2003年5月至2007年6月采用“中风Ⅱ号”口服液,加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4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比较,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8例脑出血患者全部是住院病例。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CT扫描确诊,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小于30ml,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3±12岁。其中高血压34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2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64±10岁,其中高血压32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2例,所有病人均首次发生脑出血。出血部位:基底节区48例,丘脑12例,脑叶14例,破入脑室4例。肌力0~1级(重型)22例;2~3级(普遍型)32例;4级或接近5级(轻型)24例。治疗前两组均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神经功能缺损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治疗组:轻型10型,中型22例,重型8例。对照组:轻型11例,中型20例,重型7例。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性别、年龄、伴发疾⒓韧?凡钜煳尴灾?裕≒>0.05)。
1.2 中医证候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治疗组,肝阳暴亢证9例,痰热腑实证5例,风痰阻络证6例,气虚血瘀证5例,阴虚风动证6例,风火闭窍证3例,痰火闭窍证3例,痰湿蒙窍证3例,对照组以上证型分别为9例、6例、6例、6例、2例、3例、3例、3例。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中药:“中风Ⅱ号”以益气健脾,平肝熄风,化瘀生新为法。方剂组成:黄芪30g、白术15g、防风6g、天麻15g、钩藤15g、石决明20g(先煎)、黄芩8g、桑枝15g、寄生12g、葛根15g、丹参12g、石菖蒲10g、郁金10g、夏枯草10g、淮山15g、山楂20g、决明子12g、白果12g、法夏10g、砂仁8g。由本院药剂科用国产DH-IA型中药煎药机煎取汁400ml,分装二袋备用,每次一袋,每日二次,3周为一疗程。西药:采用脱水降颅压(20%甘露醇125ml静滴,日2~4次、甘油果糖250ml静滴,日1~2次)、营养脑细胞(5%葡萄糖200ml+清开灵注射液60ml静滴,日1次)、防治应激性消化道溃疡(5%葡萄糖200ml+雷尼替丁0.3g,静滴,日1~2次)调控血压及其它对症治疗,3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同治疗组所用西药。两组同时早期康复介入。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用药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判断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10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生活自理。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死亡。
2.2 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
2.3 临床恢复情况,两组情况见表。表 两组疗效比较
2.4疗效分析:两组比较见表,组显效率67.5%,总有效率90.25%,对照组显效率为34.02%,总有效率为73.68%,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脑出血属于中医的中风病范畴,传统认为中风病机不外风、火、痰、虚、气、血六端,主要在于患者素体气血不足或肝肾阴亏,在忧思脑怒、饮酒饱食或房劳过度或外邪侵袭诱因作用下致使肝阳暴张、阳化风动、气随血逆、内风时起、内风夹痰、夹火、横窜经络、蒙闭清窍。因此,风、火、痰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改变,“中风Ⅱ号”以天麻、夏枯草、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以黄芪、白术、淮山、法夏益气健脾化痰;以黄芩、桑枝、寄生、淮山滋阴补肾清火。治疗中风故而有效。医学研究发现,脑出血发病的原因是脑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和外膜结缔组织较少,而且无外弹力层,长期高血压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性坏死,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破裂出血或在血流冲击下血管壁病变导致微小动脉瘤形成,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微小动脉瘤破裂而导致脑出血,其发病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见,主要是因为供应此处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在原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受到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后致血管破裂出血。方中:葛根、白果缓解痉挛,软化血管,增强管壁弹性。石菖蒲、砂仁芳香开窍,醒脑强心,化浊行气。丹参改善微循环,减轻血肿周围的缺血损害,保护心、肝、肾功能,加快血肿吸收,促进恢复。重用黄芪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配伍白术、淮山、防风益气健脾,养血祛风,鼓舞胃气,扶正祛邪。夏枯草、决明子、山楂、葛根降脂调控血压。丹参配伍豨莶草活血止血,化瘀生新。综上所述,“中风Ⅱ号”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阻止继续出血,降低血压血脂,减轻脑水肿,缓解脑血管痉挛,增强管壁弹性,阻止微小动脉瘤形成,延缓病态豆纹动脉,大脑中动脉,在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下发生破裂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患者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之功效。
【】
[1] 王新德,执笔.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38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S].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383.
[4] 白 文,执笔.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3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3,44(1):44~45.
[5] 吴 江,主编.神经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