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际中应发挥实际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晓 时间:2010-08-12

  【关键词】:制度安排 自身角色  权力 行政环境 路径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村官在新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它提高了农村干部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看到未来农村治理的美好前景时,我们从现状出发,看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际面前仍面临一些不能发挥实际作用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上“空降”的大学生缺乏实际权力,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存在偏差和对农村实际的不了解,行政环境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等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是进一步推进农村建设的需要。

 

  一.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及积极意义

    大学生村官就是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的“三支一扶”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时间一般为 2~3 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温铁军认为,让生产力三要素向农村回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大学生村官这一制度安排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关键的脑力劳动者的回流,这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危机下农村经济扩内需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到村任村官意味着技术、资本、信息等向农村的回流,使农民转变观念,农村焕然一新。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农业,农村巨大的潜在市场需要有发展观思想的人去开发。大学生的到来,意味着农业技术,资本,市场需求信息、新思想等在农村的出现,这会给农村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转变农民观念,让农村呈现一种新的风貌。

  2.大学生村官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是未来农村建设的后备人才。大学生村官是年轻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他们的加入优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形式,能提高村干部和群众的素质,使之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民主观念、法制意识和契约精神

  3.大学生村官缓解了就业压力。这不仅体现在大学生有了新的就业选择,也为大学生锻炼自己以更适应未来工作提供了机会。针对城市就业紧张的情况,大学生村官有力的拓宽了大学生们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在基层任职,是了解基层,把所学用于实际的一种锻炼,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及实际工作出现的问题

    1.制度安排现状与出现问题

   (1).大学生村官在制度上的安排是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的“三支

一扶”工作,职位上是当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使大学生普遍处于无权状态。若把大学生村官当作行政人员来看,他们的职能只是服务与原来村里干部的职能,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却没有实实在在的权力,甚至连建议权都无法得到制度保障。这一方面不能使大学生一些好的想法得以推行,另一方面不能对基层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对他们自身来说,没有权力意味着没有责任,容易形成官僚主义的人浮于事作风,导致没有效率,锻炼的目的便失去了作用,大学生成了花架子。

   (2).村民自治与大学生村官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空降”。我国的农村体制是村民自治,由于目前制度的原因,为了不至于破坏村民自治,大学生被“空降”,有的只是空职空权,这使大学生无权去发挥实际作用。

   (3).现实情况下还存在镇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调用。制度上的缺失使大学生在农村“太闲”,又由于目前乡镇政府处理事物繁多,大学生们便被借用去处理一些乡镇工作了。

    2.大学生自身角色定位与经验不足问题

    由于经济危机下就业压力的加剧,在政府诸多方面优惠的政策下,不少大学生存在一种“跳板”心理,他们把支援农村当做一种谋求更好发展的途径,而不是全力的为实际工作服务,加之农村艰苦的环境对他们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他们往往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热爱农村,服务人民之上。

    因为专业不对口和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大学生对村官的日常工作也表现出经验不足问题。大学生刚毕业,在实际工作面前,他们的想法有些单纯,有些理想化,他们的理论知识往往很难切入实际,理论与实际的脱离成了制约大学生能力发挥的因素之一。

    3.大学生面临的组织环境问题。

    大学生村官是否是国家公务员,暂且不去考虑,但是其面临的行政环境不得不考虑,大学生村官大多会是未来的行政人员,在基层的村党组织里,环境对其的影响至关重要,关乎其整个人生的价值取向。下面只对存在的对其主观思想存在不良影响的环境进行一下分析。

   (1)酒与污水定律。 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一个组织,若存在着一两个污水样的人(例如存在官僚之风的干部),那么这个组织的组织气候便会受这些人的影响。在农村基层干部组织中,以前的村里干部的一些作风,对刚毕业的像酒一样纯洁的大学生来言,是十分具有感染力的。一些潜规则的存在,对大学生村官来说,要么得顺从,要么被冷落,怎样确保大学生在一个阳光的环境中去实现自己支援农村的理想,需要我们思考。

   (2)蘑菇管理。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不管原村官是有意还是无意,刚毕业到村里任职的大学生很容易就当了蘑菇。表现在平时工作太闲,很难有参与集体决策的真正机会。这里还要突出实际的情况,由于农村关系表现为宗族色彩,传统观念较强,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阻力。这种有意无意的“管理”让大学生不能尽其能,产生消极的心理。

  三.大学生村官发挥实际作用的路径分析

    由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积极意义,我们迫切需要找到解决以上实际问题的路径,分析以上问题,发现主要有三类:制度缺失,主观不足,客观环境。根据这三类问题可以找到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制度上保证大学生村官有权有责。在“三支一扶”工作的基础上,赋予大学生村官监督权和部分执行权,不能因为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便不敢对其放权,若考虑到经验问题,可以给大学生村官们配备助理,加强对实际工作经验和方法的培训;在放权的同时,实现权责一致,引进绩效管理和问责机制;村民自治的方式是村民选举,实质是让更有利于实现村民权利和增进农民福利的人当选,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村民往往会选择自己村的人,而对大学生产生一些不信任观念,应在制度上对大学生村官当选所在村进行更多优惠(例如在划开发区时的优先考虑,当然只能是同样条件优先,不能有失公平),适当诱导。

    2.主观上大学生当村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把自己的理想和支援农村结合起来,和农民走在一起;政府定期向大学生进行培训和心理,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要发挥大学生的实际作用,关键是大学生村官要融入到基层的工作,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目标当村官时,就应把服务农村,农村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和村民多做交流,了解民生,融为一片,把自己所学应用于实际,给村民证明自己的能力,带去真正有用的技术和信息;政府也应开展心理教育,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在大学生村官出现问题后进行心理干预,使其摆脱消极心理,并定期的进行培训和听取工作报告,使大学生村官在主观上不懈怠。

    3.营造良好的组织气候,打破基层组织潜规则,减弱影响治村行为的宗族内聚力。在改善大学生村官发展的环境方面,应及时,有效;应建立健全对基层干部的监督机制,打破潜规则,使大学生村官给原干部带去好的影响,而不是大学生村官受到不良影响;对村民进行理论宣传,使他们支持并监督大学生村官工作,扩大农民的对外联系,由外向内的减弱农村宗族内聚力,减弱其对大学生村官治村行为的影响。

结语:大学生村官作为我国的一项制度安排,应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并使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上发挥实际的作用。

    []

    [1]温铁军,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2]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版,2002年

    [3]金太军,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