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班级“软环境”,给学生健康发展的空间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8
内容摘要班级环境是学生成长和,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摇篮,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空间。教师要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建立自主的管理方式,建立宽松的激励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软环境”,给学生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
   关键字 软环境 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 管理方式 激励方法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在学校的“家”。班级环境是学生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摇篮,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空间。班级环境可划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两大类。班级“硬环境”是指班级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有较为明确要求和具体评价标准的客观条件,如一套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中先进的教学设备,班级的布置等等。班级的“软环境”与“硬环境”相对存在,主要由教师营造、把握,经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各项条件。如班级人际关系,班级管理方式,班级激励方法等等。
   良好的班级“软环境”往往表现出积极而活跃,协调而融洽的特征,这种空间是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氛围,它有助于提高和优化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学上心理的健康发展。不良的班级“软环境”易产生一种被压抑的感觉,因而表现出拘谨、刻板、冷淡、紧张的特征,它往往降低学生的活动效率,扰乱学生的价值判断,助长班级中的冲突和消极行为。如果将班级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那么班级“硬环境”是这个系统中的硬件,是看得见好坏,容易改善的,一般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而“软环境”则是这个系统中的软件,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何种影响,不易被人发觉,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它却像空气一样与学生时刻相伴,日积月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软环境”,给学生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
   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时是和谐的。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赖感,从而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地表露自己的困惑疑问,并且随时得到教师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指导。
   1、做学生的导师益友
    导师: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学生观和教学观,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和素质教育观念,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不是被动的装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尊严,有思想,有个性,有潜力的人,似一座待开发的宝库。教师对于学生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更应成为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的促进者、引路人。是导师,起着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
    益友:教师应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要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人格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知识渊博、乐于并善于与学生交往的朋友,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互敞心扉,是他们苦恼的倾诉对象,是他们决策的参谋者,是学生值得信赖的益友。
   2、做学生的“心理保健者”
   (1)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班级中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浴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有障碍的教师,却会在班级中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
   ①面对工作不顺、家庭不和、人际关系所引起的紧张和疲劳,要学会用微笑来对待,以真诚等待,相信一切会重新好起来而保持乐观心态。
   ②教师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奉献,要学会从与学生的交往、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成长中体验欢乐。教师对自己要保持一种悦纳的态度,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
   ③学会调节不良情绪。当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适当用心境迁移的办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当心理失衡时,学会找理由安慰自己等等。
   (2)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
      教师要自觉学习、了解一些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卫生、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通过深入学习,知道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注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预防,提出相应的对策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
   (3)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指导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平时与学生心理相容,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防矢地实施教育,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班级中度过,同学之间的交往是他们人际交往中最直接、最频繁的交往。他们总是希望有人与自己交流,从而摆脱孤独与寂寞;希望参与具体活动,希望加入某一集体,并为之所接纳,从而获得归属感。这样,快乐时有人与他分享,痛苦时有人分担,迷茫时有人指点,困难时有人给以帮助,忧伤时有人来安慰,气馁时有人来鼓励。良好的生生关系,不仅有利于生活、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竞争、合作、和谐的生生关系。
   1、学会交往
    人际关系是在“互动”中发生联系和变化的。同学关系要和谐,彼此的交往是其前提。交往水平高,人际关系就越容易密切,反之亦然。
   (1)主动交往
   利用心理辅导课培养学生克服羞涩,大胆与人交往的意识。如学《别当生活中的蜗虫》这一课时,设计主动出击这一环节: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送给自己想交往又没交往过的同学,送卡片时先说一声“你好”;第一次卡片送好后,再让收到卡片的同学回赠卡片。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主动交往的快乐,从而平时去主动与同学交往。
    (2)理解别人
    在班级生活中,学生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去理解别人。同学间出现矛盾。教师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导,要引导双方心理换位,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这样有助于理解对方,减少误会。这样,学生就会认识自身的不足,主动与同学协作。
   (3)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
   教师多组织、多安排集体活动的机会,在共同的活动中,同学之间的距离会拉进,就会自然的进行交往。 
   2、既竞争又合作
   (1)克服嫉妒,积极竞争
   生活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想自己比别人强,得到别人的赞赏,于是就形成了竞争。面对竞争往往会有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积极参与竞争,一种是消极参与竞争。而消极竞争的主要表现就是嫉贤妒能。妒忌者为求得心理平衡,常常会在背后说同学的坏话,甚至当面挖苦,这就严重影响同学关系。这时,教师就要向学生讲清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提高,积极的竞争是当别人比自己强时,不是设法把强者搞跨,也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在竞争的压力下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并奋起直追。要有勇气,有信心去超强者,与强者交朋友,这样才会不断进步。学生各有所长,要开展各种比试活动,如编小报,唱歌,摄影,做手工等让学生各显神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克服妒嫉,又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竞争。
   (2)密切合作,为集体争光
    作为班集体的一员,不光自己要在竞争中取胜,更有责任使自己的班级在竞争中取胜。学校开展班级之间的竞争有三项红旗竞赛、运动会、文明班级评比、黑板报比赛等。这些竞争,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人人努力,并且彼此密切合作,才能取胜。就说黑板报比赛,光靠宣传委员还不行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靠集体的智慧,才能设计出别出心裁的黑板报。共同的目标,集体的荣誉,才能把学生拧成一股绳,从而创造出和谐的同学关系。
   3、克服不良交往
    班级中普遍存在非正式群体,群体中的学生因彼此兴趣相同、性格相近、或有互补的心理需求而互相交往。在这类群体中,生生之间的评价标准可能与正常要求有距离。教师要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有些男生爱到摸奖,每天一放学就一窝蜂似的围住小店,摸来的奖品,大家分享,有的同学没钱了,就互相借。对这类学生,需要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从而克服不良交往。
   三、建立自主的管理方式。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有的教师喜欢独揽班级大权,结果教师自己累死累活,学生怨声载道。显然,这样的班级管理是不利于学生的。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舞台?
   1、优化小干部队伍
    (1)毛遂自荐
   新学期开始,对每一项班干部职责订出细则,让学生自我对照、自我分析,鼓励每一位学生报名。有的学生自信心不足,教师及时做好说服工作,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给选手1-2天时间准备后作“就职演说”。谈谈自己的设想、措施和决心。接着由全班同学投票表决。投票产生的班干部再由班长负责召开班干部会议,分配具体任务,让班委轮流值周或值日管理班内日常事务,要求他们制订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大胆布置工作任务。这不仅仅能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2)全员参与
   班干部岗位有限,得到锻炼的人只是少数,不能很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为同学服务的积极性也很高,因此,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班级事务,设立不同岗位。如:有的学生爱看书,就任他当图书管理员,由他负责大家捐书、借书、还书工作;有的学生作文写得好,就任他当小通讯员,负责投写学校、班级等的报道;有的学生下课总是乱追乱跑,让他当小纠察……这样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不再是一句空话。每位同学自觉管好自己的同时,知道管好班集体是每个同学的职责。一方面自觉接受别人的管理,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给学生一个发展的机会。
   (3)民主评议
   小干部管理班级经过一段时间(根据及情况两周到半学期不等),进行干部“评优”活动,评出优秀小干部给予奖励,合理调整不合适的小干部。随着班级管理的化,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每个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都负有一定的责任,班级的荣誉需要每个学生来维护,随着责任意识的提高,个人得到发展、
   2、班级活动自主化
   爱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但为何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学生不积极响应呢?原因之一在于教师没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体。因此组织班级活动应多“放”,要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学生策划活动
   学生的知识、能力虽然不及教师,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应该尊重他们,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活动前放手让学生讨论甚至争论,以确定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地点等等。教师只需当好参谋,当班活动目标不明确时为学生指明方向。学生共同设计、准备出的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学生的心意,他们会充满激情地参加活动。
   (2)学生主办活动
   心家赫洛克实验表明:被忽视的学生甚至比受批评的学生境况更差。教师把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自主选择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对待自己的任务,学生会全力以赴。他们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家长也带入到活动筹备工作中,一起找服装、做道具、排节目等。活动注入了心得活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活动中,学生更投入,更积极。更能达到自我,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超越的目标。
   (3)学生活动
    总结是提高活动水平的关键环节。学生参与了活动的策划、主持等环节,肯定有很多感受。由学生自主的活动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和总结,大家各抒己见,总结经验和教训,表扬在活动全过程中的好人好事。教师恰当地点拨,提出新的要求,学生以此活动为新的起点,思想品德、知识、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四、建立宽松的激励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可塑性强,对他们施加一些适当的外部约束,对于他们的社会化、个性的成熟,道德意识的发展、学习气氛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教师如果在约束措施上作刻意的努力,只会使班级心理气氛恶化。因此要建立一种宽松的激励机制,但宽松绝不意味着松懈,而是用“宽”的方式,达到“严”的目标。
   1、 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学习是每个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没有哪个学生不愿意得到好的成绩,没有哪个学能够完全没有学习的压力。无论学生和教师如何努力,在学习上能够名列前茅的终究只是少数。就学生的发展而言,追求所有的学生能够成绩优异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重过程,轻结果的评比活动。
   如开展“优胜小组”评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既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培养了合作精神。评比分三项内容:作业、上课举手发言、学习态度。作业得到“优”得2分,“合格”不得分,“待合格”扣2分,作业字迹清楚打上“+”,可得1分,字迹不清楚打上“—”,扣1分。作业答案有创新教师可打上“*”,得2分。上课发言一次得1分;早自修、课间由班干部管理,在黑板右角表扬栏中写出姓名及加几分。教师设计好表格,一个小组一张表,由小组长记分 。每星期五小组长算出每组的总积分,上报给课代表。课代表上墙公布获得第一名的小组贴上八朵小红花,第二名贴七朵,依次类推。 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免做双休日的一项作业,如日记。这看似轻微的奖励对学生来说,是无比光荣。免做作业,对学生来说就是老师承认他们能出色地完成这个作业,因而,学生往往会每天打听各小组的得分,若自己小组的分数与第一名相近时,他们会秘密召开小组会议,对发言不积极的组员给予鼓励,作业不认真的提出要求等等。
   这种优胜小组竞赛最大优点在于,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高分,竞赛不只是优生的天下。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他们对激励的渴望,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与积极性。
   2、设立形式多样的奖项
   学生的志趣、才能、特长等等各不相同,没必要也不可能求得“千人一面”,无视学生个性,从单一的视角,搞“一刀切”只会酿成新的残疾。因此,教师应设立不同奖项,如设学生个性发展的“特长奖”,助人为乐的“雷锋奖”,文艺才能的“百花奖”,读书读报的“博览奖”,劳动积极的“劳模奖”等等。教师重视每位学生的进步和特长,建立学生综合评价制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积极作用。在班级“软环境”建设中,我们要以营造良好的班级“软环境”为目标,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建立自主的管理方式、建立宽松的激励机制为手段,给学生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