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辨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8
 摘要: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风糜于领域,人们在畅谈它的优点时往往忽视其缺陷,比如,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存在的条件和环境,与我国的国情相悖的地方等等,一时间大有要以建构主义取代传统的教学理论,甚至一面倒地提出“学生中心论”,然而,在我国当前绝大多数学校教育仍处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方法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本文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模式的同时,提出要扬弃,而不是抛弃,是吸收而不是取代的看法,并提出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对待现时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 节目主持人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1]。所以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改变教学模式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根本变革,甚至引起教育体制的根本变化。在人类上,出现过三次媒体的飞跃。第一次是从语言到文字,文字的出现使我们能脱离具体事物而进行抽象学习,学习的过程较以往复杂了,深入了。人类的信息和知识得以积累和延续,这时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第二次飞跃是从手写到印刷。教科书的使用,使我们学习的对象广泛了,传播知识范围扩大了。加快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这时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模式。人们向书本学习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呈现出多样性。这两次飞跃,对人类的文明都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媒体正处于第三次飞跃的转折点,即从印刷媒体向媒体的飞跃。多媒体技术和技术的出现给人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次飞跃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大,都要强烈,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的思维方法。正是由于电子媒体的形式不同,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必将带来教学模式的变化。为此,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许多理论和设想,什么“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等等纷纷出台,尽管那些设想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但能真正走出实验室应用于教学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生中心论”与我国的国情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面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一蹴而就地改变,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里,笔者提出“节目主持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是一个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及时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教学大纲是教的大纲,教学计划是教的计划,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2]。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理论根据就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其优点是明显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本身。当然,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中最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所以传统教学模式总是与“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等名词相连。很显然,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
   
   二、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虽然在西方国家早就提出,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的很少。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中心论”的教育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建立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还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3]。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主体、是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地位将由传统模式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将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乍看起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似乎是完美无缺、绝无仅有的先进教学模式,然而,这仅是一些理论上的设想和实验室的理想状态,距实践应用还差的很远,以至只能在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演讲中和里出现,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理论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传入的,与我国实际国情有很大差异。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有畅通快速的机网络支持,其次网络上要有丰富的多媒体信息保证,而且要求学生人数不能太多,一般控制在20名以内,以便在网上组织学习、讨论、协作学习。教师辅导与讨论,回答问题、及时导航。这些物质条件在我国近期几乎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别说在中小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大学也没有几年大学能有这样的网络环境和教学环境。我国人口众多,教育通讯等基础实施还比较薄弱,尽管有了不同程度的骨干网络和大学的局域网,但绝大部分的教学环境还不能达到快速网络的环境;再者,从整体上说,网上的信息万维网可以集世界各地的信息惟我所用,但真正适合教学的信息还是凤毛麟角,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货”无“好货”的现象,在我国短期内还很难改观。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压力小,教育、通讯以及网络基础实施比较好,实现基于网络的我媒体教学比较容易。但尽管如此,从有关资料得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实施。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也不是万能的。
   
   2.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强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势必会在观念和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冲突和隔阂。它不仅涉及到学生和教师,还涉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乃至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在领导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潜意识中,“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天然合理的,学校教学就应当是这样的。存在的缺点少不足,充其量也只是需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和环境的改进、改良。其结果,学校的一切教改努力,无一不是在强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也在努力适应这种强化”[4]。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许多学生也在当前流行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运作中表现得相当成功,体现在获得好的成绩,他们似乎都习惯了、适应了,也不愿意以一种不熟悉的方式来学习,因为他们担心失败,尤其是学习者在接近高中或大学毕业时,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意义更重大。这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在这种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老师讲的必定正确,对书本都不能怀疑”[5]。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使得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无从发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首先他们自己大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或者说是在传统的教育熏陶中成长的。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熟悉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法,也许不要做任何背课,凭着一支粉笔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而在建构主义这种新的教学观念或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传递知识给学生的权威人物变成了一个与学生学习活动的高级伙伴。他们既要精通教学内容,又要指导新的可能是连他们自己都不太熟悉的学习技巧。这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真是一个严峻而巨大的挑战。教师必须放弃原来对问题解答胸有成竹的答案,而转向一种许多答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对的,多少令人尴尬和无所适从的情形。从熟悉转向陌生、从轻车熟路到不可预测,哪个教师不会顿感紧张和不适应,更何况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除了角色要重新定位以外,备课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远远超过传统的教学模式。
   
   由以上因素可以看出:教学模式虽然有其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在我国现有国情下还不够成熟。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强调建构主义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这里的条件包括硬件、软件和人的知识背景,硬件是指快速的环境,软件是指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人的知识背景是指学习者要有相关的知识结构才能做到意义的建构。试想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如何去建构出新的属于自己的意义?怎么能独立学习、协作学习和会话学习,如果硬要进行建构主义的学习,很可能蜕变为一种没有实际成效的形式。即使是经过精心的准备,教师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
   
   此外,现代教学模式下缺乏人文因素。由于现代教学模式必须借助机或网络终端,使本来很直接的师生关系复杂起来,教学中的“人-机”关系或“人-机-人”关系会削弱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而作为活生生的人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其价值是不可替代的。笔者曾有过这样的体会,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在回答和指导学生时,由于师生不是直接的目光交流,教师不知道学生对所讲的问题是否听懂、领会,尽管对着计算机屏幕按教师的思路讲授,结果教师像“自言自语”,没有一点上课的感觉。因为教师和学生面对的都是冷冰冰的机器,这是教师在场的教学情行,更何况在没有教师条件下的网络学习,师生之间的“感觉”就更难定位了。这说明,师生之间的直接交往要比一个“第三者”的介入好得多。因为教师熟悉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作用的权威性、示范性、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即使教师的一个手势,一种眼神都会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所以“教人还是要由人来教,教书本质是教人,只不过是尚未过渡机器教人的阶段,进入那个阶段后,可能才知人教是难以替代的”[6]。
   
   三、优势互补式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
   
   “主导――主体论”简单地说就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建构主义理论的突出优点是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其缺点则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为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甚至可能偏离教学目标)和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6]。而“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与建构主义恰好相反,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其突出的缺点则是强调传递――接受式,否定发现式,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属于知识型与模仿型,思维方式集中、狭窄、办事准则只求规范,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变革和日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可见二者正为优势互补,由于能兼取两大理论之所长并弃其所短,因此,‘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是比较而全面的理论基础”[7]。由此看来,“主导――主体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的、深化,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吸取、包容和发扬,既不是简单的取代和抛弃,也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仅适用于指导和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也适用于指导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模式。当然,这些仅仅是一种理论的探讨,并没有指出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是广大的受教育者。有了理论的指导,还必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此,笔者提出“节目主持人”的教学模式,以供大家讨论。
   
   四、节目主持人与现代教学模式
   
   说起节目主持人大家都不陌生,这是现代广播电视节目常见的形式。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已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像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栏目都是众所周知的好栏目。栏目好,除了内容好以及栏目后台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以外,节目主持人则是最主要的,他是栏目的标志代言人。分析一下这些节目主持人可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有精彩的导语。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特别注意节目开头的导语,也就是用一段简短的语言引出节目的主题内容。这与我们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相似,所不同的是节目主持只是节目的引导者,组织者,剩下来表演就交给了现场,而不是整场节目的个人表演者。这似乎又像建构主义所说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除“开场白”以外,剩下的也是教师自己的“表演”,尽管其中也有许多媒体的参与,或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活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但大多是辅助教师表演的“道具”,教师始终都是课堂的中心。所以“节目主持人”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有原则的区别的。
   
   二是有精心的准备。节目主持人要主持好一台节目,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严肃或活泼,都与主持的内容有关,但他们都必须事先做精细的准备,有些甚至要进行严格的“排练”,然后才能录制或直播。这种“排练”的好坏决定其节目主持的成功与否,这就像课堂教学中教师备课一样,许多教师为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备课”(做必要而充分的准备),甚至还要“背课”,就像节目主持人背台词一样。
   
   三是有精港的技巧。好的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有庄重可亲的外表,落落大方的举止,更要有生动有趣的“串词”,灵活机动的诮变能力,从而准确有效地控制节目的时间和内容,风趣生动地驾驭现场气氛。这就在于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素质。为什么有的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收视率高,而有的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收视率低,除了节目的内容和观众群的特定因素以外,还在于主持人自身的综合素质。正像有位知名主持人所说的:“主持人是杂家,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知识去传授。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群众交流,善于发现和观察观众的心态,把感觉内化、升华,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并努力提高做人的素质”。由此我们同样可以联系到课堂上的教师,不正是需要这样的“节目主持人”吗?难怪有人突发奇想,让几个主持人到中学里教学,也许是个好主意。比如,让崔永元到中学教语文,他做节目的宗旨就是“实话实说”,而语文课程的最高原则是“修辞立其诚”,他如果走进教室上语文课,那些空话、套话、假话必将一扫而空。其次,他有极强的语言能力,非但自己的表达明白流畅,而且善于启发诱导满堂的观众,让大家能把自己的心理话掏出来,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了一种类似磁场般的强大吸引力,感情上的悲喜、思想上的辨析、在他的调度下,能渗透、能融会。这种本领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太可贵了。第三他有着一种从容而幽默、豁达而自信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他平易近人,使全班同学都乐于同他交流,他的这种幽默是他个性的流露,而不是“硬滑稽”,更不是“作秀”,他永远不会凌驾在众人之上,也不会故作姿态的媚俗,他不会迎合你,也不让你来迎合他,这也许是所有教师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又如白岩松教数学或物理,因为他的思维十分严密,语言表达又极其清晰,数理教师要肚子里明白,嘴上也明白,才能把一个个定理讲得清清楚楚,才能把推导过程说得丝丝入扣,白岩松的语流极快,你如果思想高度集中地跟着他思考,可以养成思维敏捷的习惯。方宏进教,他冷静、严谨,实事求是,面对任何社会现象,都能剖析得中其肯綮,他不吹不捧,不躲不避,决不捣浆糊“,更不打官腔。敬一丹一看就是位优秀的班主任,全的中学生都会喜欢这位和蔼可亲而又仪态万方的大姐姐……。
   
   尽管这些都是假设的、虚拟的,但我们不妨也借他山之石,次和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那一定是有意义的。
   
   四是有精确的配合。我们知道,许多节目都由媒体来表现,除了主持人的串词、衡接以外,大部分都由现场的嘉宾观众或事先准备好的场外镜头片段来充实内容。这正像现代教学模式中的多媒体组合教学的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满堂灌”。
   
   总之,从优秀节目主持人主持的节目中,可以得到许多启发,面对目前教学改革的大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有较好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