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4
关键词:校本教研;网络教研;专业发展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改革的趋势,是21世纪教师实践创新的主流。但是,目前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引导教师积极发展专业水平,提升专业技术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校本教研”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所有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作为核心任务。“网络教研”就是任课教师以现有的网络资源Blog、Email、等为平台,进行网络形式的教学交流,从而达到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目的。将“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能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讯、教研互动、教学资源等多层面、多方位的功能服务,有利于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交往能力的锻炼,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因此,要促进新课程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就必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一个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学校必须以教师为主体,引导教师通过学习、培训、实践等活动,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不断完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进而使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互相推动、互相提升的氛围和局面,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江西省第一批成立的东华理工软件学院,拥有专职教师不到40人名,学生总人数约2000多人,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很多教师接受专家指导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从“初级教师”到“经验教师”再到“专家教师”的跨越时间势必很长。为了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带动软件学院长远发展,东华理工软件学院在、反思几年来学校教育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
二、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学校的规划与激励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学校只有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把所有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而不是把几个专职的研究人员作为主体才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普遍的提高;只有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目的才能做到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在实施校本教研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必须与学校的改善与全员发展一体化”。学校的组织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的环境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学校首先要创造“观念认同”的环境,制订学校的愿景规划,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使每一位教师在对学校的核心价值”的追求过程中, 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与前进的方向。
(2)专家指导:学校针对教学与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定期、灵活安排专家讲座,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本学科发展最前沿的动态和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
(3)青年教师导师制:同一学科内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通过组织观摩课、说课、参与不同层次课题研究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成长,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研究水平。
(4)教研室互帮:教研室是学校学术研究的基础机构,教师是教研室的最小单元,在教研室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条件十分便利。因此可以建立相关的制度及措施在进行校本教研的同时发展教师专业。例如可以将同一层次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小组中各个成员的横向互助既避免了自上而下的“考核”干扰,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光有横向的互助会缺乏纵向的引导,往往会出现一种迂回于同一水平没有突破的情况出现,因此此时应该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为专家及骨干教师做好纵向引领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2、校本教研的推进
“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在“网络教研”中建立良好的“校本教研”平台,改革传统的培养及学习模式,在这个平台上提供多层面的教学支援、师生研讨和纵向专业引领。倡导教师在“网络教研”平台当中以“Blog”、或网络日志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教学日记、科研经验,并在“网络教研”平台中开辟“专题研究”、“案例分析”等专栏与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挂钩,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的作用,满足教师专业需求,使学校教研组织机构逐步成为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和行为改善的实践共同体。
启动课程的资源库建设,收集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建立相应的教案教例、教学设计、视频资源库等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
教研室不同方向的“研究小组”借助“网络教研”平台来引导学生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脱离“以教材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通过开展有效地教学研究实验,建立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我校的特色,教师的特色及学生学习模式的特色。
建立“教师共同体”即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之间进行合作的组织。共同体要侧重研究过程,而不强求所有参与者的同步发展。一方面,通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对话和共同的探索活动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共同体的互动借助集体智慧解决个人困境,从而实现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在深刻理解现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在充分分析现有高校学习共同体虚拟平台的支撑下,设计开发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基于课程组的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虚拟平台,该平台能够浏览网页获得教育方面的新闻和教研信息;同一教研组的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评课和网络公开课的开展浏览教研组内的资源,及时获得教研组内的教研信息等;上传与下载教学资源;对个人的教案、、课题研究、教学反思日志等的管理;参与专业引领活动,浏览、学习专家的观点文章。按学科、共同兴趣、课题等,与其他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同伴的指导和帮助主要指通过网络得到实时帮助;对平台进行评估反馈,将自己对平台的使用的建议和意见发表,供网站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以更好的把握发展方向,更好的利用平台为教师服务。
总之,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完善他们的专业素质、结构,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作。
参考:
[1]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
[2]刘光余. 论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育学刊,2007(2)
[3]王守玉 刘志新. 学习共同体的校本模式 教育科学 2008(4)
上一篇:浅议教师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