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探因与矫正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5
摘要:后进生作为一些具有特殊的受者,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是因为有来自学生本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那么采用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则是把后进生由“后进”变为“先进”的重要举措。
   关键字:后进生 非健康家庭环境 教养方式 社会环境
   
     2. 教师不得法,师生关系紧张丧失集体友谊和同情。后进生通常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同学都讨厌害怕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为了表示不满与反抗,他们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傲慢骄横的样子,而其内心却又常常低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和“表里不一”的心理特点。外表对批评满不在乎,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外表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不太合群,内心却渴望友谊、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真善美、假丑恶的颠倒,是非的混淆,使后进生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把好事当坏事,把坏事看成好事,片面模仿追求他们心目中“英雄”的行为、思维方式,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变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侵蚀着学生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负效应。
   
   四、启动内因,对症下药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后进生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发端于复杂的内因和外因,有一定的顽固性,只有截断源头,疏通渠道,启动内因,对症下药,方可取得成效。所以后进生不良心理品质的矫正应做到“堵、创、疏、练”。
     “堵”,即堵塞各种不良渠道。割断后进生与社会不良因素的联系,禁止其进“两室一吧”(电游室、录像室、网吧),要求社区成立相应的监督组织,从外部建立一种防御体系。
     “创”,即创建适宜矫正不良心理品质的健康家庭环境。一是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二是通过各种渠道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式的家庭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努力培养父子、母子之间良好的沟通感情。
     “疏”,即疏导。第一,从情感上疏。动之以情,是思想教育的原则,也是心理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即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师要主动靠拢后进生,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对抗。这样,后进生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教育才会奏效。第二,从行为习惯上疏。我们要求后进生熟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规班约》等,并严格按要求规范自己。我们强调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仅要爱,而且要爱得深沉、持久。在他们违章犯规时,教师应予以细致的、恰当的、合情合理的批评教育,使他们心服口服,并下决心纠正错误;还应要求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克服教育,养成、巩固并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用激励机制去疏。我们用激励机制去启动内外因,为他们制定一些生活和学习的目标,让后进生时刻看到希望,让教师转化有劲头。
     “练”,即训练学习。师生都要加强心理辅导、训练及心理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学习,可掌握心理知识、对症下药,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后进生答题解疑,深化认识。学生通过接受心理训练,可了解自己不良心理品质的类型表现、产生的原因,然后接受辅导或自我调适。多管齐下,必可矫正。
   
   目前,建立心理档案逐渐成为后进生转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即采用跟踪法,对其心理情况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映,从而相应地调整各种工作方法和对策。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落到实处,讲究方法,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它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急于求成,如果认为一两次的个别谈话,思想工作就能使后进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那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反复性是此项工作的又一特点,切不可认为转化工作已大功告成而鸣金收兵,使还不够稳定的学生又回到原来和状态而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