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与小学外语教学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5
第二,学生的情感、情绪与外语教学。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而产生的体验,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厌恶和恐惧等。情感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情感 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吸收消化的效果以及大胆使用语言的信心。教师的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途径。表现得好,抚摸着学生的头说:“Fabulous!”;做得不够好就告诉他如果能怎么样就更好了。学生善于从两个方式中学习,一、从肯定中得到强化;二、从示范中得到纠正而不会丧失信心。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使之勇于并乐于使用所学的语言,从中获得成就感,永远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尽管事实上他并没有学好。 情绪是学生上课时具体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及由此决定的外部表现,表现为兴奋、高兴、着急、疲惫、无精打采等。语言学习有时需要不断的机械操练,如果教师一味地“Say after me, please.”语言学习便无法不是一种枯燥的东西。机械操练更加需要兴奋、觉得好玩等情绪,此时动作是一个绝好的选择。要教“dance”就跳舞,要教“run”就跑步,即使教“I am going to your house”也一边拍手、跺脚一边说,学生不但练得很好而且乐此不疲,情绪高涨。第三,学生的意志与外语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意志体现为自觉地克服各种干扰以认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过程。坐不住,坐不久是小学生最典型的意志体现。要顺其天性而开发,外语教学也要因地制宜。学生坐不住要求多些教学游戏,学生坐不久要求动静结合。读累了听一会,坐累了唱一首action song。第四,学生的人格与外语教学。人格包括性格和气质,指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固的心理趋势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通常表现为聪慧、外向、严谨、迟钝、害羞和不拘小节等。心研究表明学生的人格对其学习能力、效率等的影响有很高的相关系数。一个主动、外向的学生比一个害羞、依赖的学生掌握英语的速度快,应用英语的能力高。前者往往羞耻心较弱,耐挫折力较强,而后者情感细腻,不善于表达,学习以内省为主。对于前者要给以更多的机会,善于利用其来带动全班朗读、发言等,可以给以一定的否定性评价;对于后者除了适当的鼓励外,应当给以适当的机会通过倾听别人来学习,特别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和学习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开发称为“新能力”研究。 “新能力”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关于人类能力的理论内涵。 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能力应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 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过程,对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资料:1.《创新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 孙渝红 周振义 周东 王莉玲 http://www.zdfc.net/cxw/jiaoyu/suen.htm2.《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 刘道义《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2001年第8辑3.《外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应用》赵伟荣 北京161中学(教海纵横1999-12)4.《小学英语课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王 蔷 《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2001年第8辑5.《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心理学教程》 王振宇 人民教育出版社7.《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阮发庆《中小学英语》1999年第3-4期8. A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戴炜栋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上一篇:《新维英语》故事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分层教学综合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