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贾轶群 胡哲 时间:2010-08-14
  关键词:交际法 传统方法 教学法
  论文摘要:本文对西方交际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如何把这两种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找到一种在外语教学课堂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教授第二语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外语教学的目标也随之转变为在实际的环境中训练学生们的交际能力。部新近出台的一份关于学习理论的纲要指出,外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上。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因为学生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来发掘自身潜力。一旦旧的语言教学标准被取代,困扰学生多年的“哑巴英语”也会随之消失。
  1.回顾中国的传统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中国悠久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教育的基础。孔子的溉言仍旧引导着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毫无疑问长期的儒家教学方式影响了中国人的教与学,并且形成了现在中国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数代中国人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方式。
    笔者曾经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100个在校大学生)做过一个调查问卷,测试他们对英语的五种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结果展示在下表中。

  结果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英语学习阶段阅读是最重要的,而对于训练学生交际能力最重要的口语和能力,学生们却认为他们不那么重要。
  2.对西方交际法的观察
    语言学理论基础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形成高潮的社会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以及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悬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语言学不应仅仅研究语言的形式,更要关注语言要完成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在人们社会交往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运用语言。
    交际法在西方的发展己经几十年了。它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教育方法。尽管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交际法的模式,但一些语言学家,如Riehards和Rodgers,都认为交际法起源于语言就是交流这一理论,而它的目标也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交际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课堂教学更加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教师。老师不仅仅是老师,学生也不仅仅是学生,他们都是学习的管理者。   3.的外语教学迫切需要交际法的应用
    交际法博采众长.从当代语言学和心研究的最新成果中获取营养,受到诸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言语行为理论、语言变体研究直到中介语理论的影响。交际法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语言教学旨在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和译。课堂上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语言教学和交际能力是互相影响,互相相依的。由于这个原因,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的需要。在传统的语法一翻译教学法影响下,当中国学生遇到英语为母语的人时,他们只能简单的回应‘`Yes”或“No",或简单的词组。一些学生甚至不能适应教师用英语教学。如果教师不用汉语,他们甚至会感到沮丧。似乎传统的语法一翻译教学法低估了教师,学生和课本的能力。
  4.交际法在中国外语课教学上的应用
    首先,来看本土语言环境的运用。教师如果想完善一个班级体,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文化。语言学家们强调,课程的每一个方面都应所有学生本土文化的所有要素。交际法就是要把重点更多地放在相互理解上,而不是简单,枯燥的句型练习上。经常在语境中使用时用英语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语言的多样性,意识到尽管英语不是母语,他们也可以有效地运用它。可以训练学生用英语来讨论他们的想法,价值观及生活方式。
    其次,让我们讨论围绕课本展开的活动。英语作为一门课程,主要向年轻的一代传输了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不同种类的知识及一些价值观。因此,在讲授课程时,知识和能力起了冲突。因为知识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讲授的,而能力则要求更多地灵活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加人交际法也是很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仅局限在课本的学习上。
  5.结论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法,由于人们对英语需求的增加而被引人到中国。交际法的理论来源语言学、语言行为理论、社会语言学和心理学都有关联。交际法并不是在形式上不可改变的,或生搬硬套,而是要适应并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来应用。中国的英语教师没有很好的把西方的交际法和传统的语法教学法结合起来。文章介绍的内容就是要唤起教师注意到学生对文化的需要,注意到传统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改善学习者的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