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4
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在于转变学习方式,即把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转变为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正如《走进新课程》中所说:“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活化主体,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呢?笔者主要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美国人类研究社社长卡尔·施莱歇尔说:“如果你认为学习一种语文有困难,你就会感到很困难。但如果你真的把精神放松,相信你的老师,并且懂得学习是你头脑要做的最的事情之一,事情就会比你想象到的情况还要容易。通过启发学生相信这一点,然后实际加以证明,这就是这种方法不可思议的力量所在。”这里的关键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要常常加以鼓励,更重要的是教师所设计的授课难度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相吻合,太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多数学生对于那些高深莫测而又脱离生活实际意义的纯理论以及简单乏味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任何人对不感兴趣的东西自然是没有信心去学好的。 
   
  二、让学生主动地学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发掘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在实践中把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情趣融入到建立适应学生主动的教学模式中去,以此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学有成效。例如:在进行“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动时,笔者要求学生既要围绕课本,又要超出课本。所谓围绕课本是针对内容而言,超出课本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而言,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较容易地应用课文知识进入角色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死背课本,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加活跃。操练不拘于教材而结合学生的实际,能让学生说起来比较自然。常常这样做,收到的效果是:在教师尚未让学生开口之前,他们就跃跃欲试了。
  三、平等对待学生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活动,才有可能将他们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最终发展成为语言能力。这个实践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所谓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全体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少数几个尖子生为中心。如:教师在检查教材中的“pair work”和“group work” 等活动的操练结果时,应力求关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不应把机会全让给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只有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培养他们主人翁的积极态度,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识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性,二是主动性,三是创造性。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提供刺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欲望;提供条件,利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评价,反馈信息,纠正教学行为,提出新的目标。课堂作用不再是“讲堂”,而是“学堂”;课堂教学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满堂思”、“满堂学”。教师努力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活化主体,把课上活,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本,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更好。 
   
  【】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2、华中师范学院等五所高等师范院校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