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人格类型及发展特点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野 杨丽珠 时间:2010-08-14
  关键词:小学生 人格类型 特点
  论文摘要:该文在以往儿童人格结构研究基础上,以问卷调查(N=1316)方式,将层次聚类和迭代聚类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采用理论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我国小学生的人格类型包括认可型、矛盾型、拒绝型及中间型四类。其中认可型属积极人格类型,矛盾型和拒绝型属消极人格类型。研究表明,认可型女孩的人数比重明显高于男孩,而拒绝型男孩的人数比重明显高于女孩。此外,矛盾型女孩的人数比重较明显地高于男孩。
  1 引言
  人格类型论是基于某种原则把所有人划分为几类,以此来解说人的人格的一种理论[1]。关于人格类型的论述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记载,近代也有多位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但这些研究均以思辨为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由于特质论的兴起,人格类型学的研究逐渐沉寂下来,此后几十年很少见到此类研究。但近年来,类型学再一次引起西方研究者的重视,开始走向复苏[2]。
  在儿童人格类型研究领域,Robins等(1996)以母亲评定的方式将儿童人格划分为超控制型、低控制型和弹性型三种类型。Caspi和Silva(1995)[3]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儿童的人格划分为低自控型、羞怯型、善调节型、自信型、保守型等五种,其中除前三种与Robins等提出的类型相似外,另两种是新的类型。Beatrice等(2004)[4]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发现,人格类型的划分与测量方式有关,当以自评方式进行研究时,人格类型可以划分为超控制型、低控制型和弹性型三种,而当以同伴评定和行为评定的方式进行研究时,则只有弹性型可以被检验,另两种类型则变为无欲望型(Non-de-sirable)和一般型(Average)。
  人格发展不仅受生物性因素的影响,还受文化、社会阶层、家庭等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对于东方人和西方人来说,其各自的社会文化环境、制度、行为规范等均对人格发展产生作用,并影响人格的内容[5]。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格内容应该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我们以往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儿童的人格结构与西方儿童并非完全一致,包含其独特的成分[6]。人格类型与人格结构相辅相成,类型研究往往建立在结构研究基础之上。也正基于此,我国目前对儿童人格类型的基础性研究显得极为匮乏,如果能够在中国儿童人格结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其人格类型进行区分,探索出积极类型与消极类型儿童的不同人格特点,不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儿童人格,而且会找到培养其良好人格的切入点,使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
  2 方法
  2.1 被试
  以分层取样的方式从大连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各学校二、四、六年级各班分别抽取20名学生作为评定对象,男女比例大致相当。最终确定有效被试1316人。
  2.2 工具
  使用我们此前通过大范围开放式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制的中国小学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第三版)[6]。该问卷将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7~12岁儿童的人格结构划分为认真自控、智能特征、情绪性、亲社会性4个维度及11个特质,其中认真自控包括认真有恒、自制稳重、攻击反抗三个特质;智能特征包括聪慧性、协调能力、自我表现和交际能力四个特质;情绪性包括开朗活泼、敏感焦虑两个特质;亲社会性包括同情利他、合作尽责两个特质。该问卷共54题,各项信度和效度指标均较为理想。
  2.3 程序
  问卷施测。使用评定问卷第三版对学生所在班级教师进行测查,参加评定的教师必须与被评定学生相处4个月以上。问卷回收后,删除回答不完全的问卷,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316份。其中二年级379人,平均年龄7.96岁;四年级439人,平均年龄10.03岁;六年级498人,平均年龄12.15岁。
  数据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差异性比较。我们结合两种聚类方法确定人格类型,即首先使用层次聚类法对数据进行分类。事先指定认真自控、智能特征、情绪性和亲社会性四个变量为聚类变量进行聚类。在聚类过程中,通过观察聚合系数随分类数的变化曲线的曲度大小,发现将幼儿人格类型聚为3类、4类或5类较为合理,但分别比较三种划分方法中各类在四个维度的变化曲线时发现,划分为3类时,可能会丢失实际存在的类型,划分为5类,则有两种类型表现出的类型特征不明显,且均处于中间状态,而4类型的划分最为妥当。确定类型数量后,再使用快速聚类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分类,这样,最终得到4种人格类型。4种类型在4个人格维度上的高分分别表示高水平的认真自控、智能特征、亲社会性,及低水平的消极情绪。
  3 结果
  3.1 小学生人格类型的划分
  各个类型在四个聚类变量(即四个人格维度)上的平均分见表1,最终聚类中心之间的欧氏距离见表2。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该4种人格类型在4个聚类变量上均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表3)。进一步多重检验结果见表4。
  
  结果表明,除了类型Ⅰ和类型Ⅲ在情绪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他各类在各维度的得分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根据每种类型在各维度上的得分高低及意义的不同,将其分别命名为:矛盾型、认可型、拒绝型和中间型。其中认可型属于积极的人格类型,矛盾型和拒绝型属于消极的人格类型。
  为了能更直观的表现出4种类型之间在每个人格维度上彼此的差异,我们以X轴为人格维度轴,Y轴为人格各维度的分数轴,做出四种人格类型的曲线(见图1)。同时出小学生各人格维度的平均分与标准差(表5)。
  
  由图1和表3、表5综合比较可见:
  Ⅰ型-矛盾型的小学生认真自控维度的分数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并且明显高于类型Ⅳ(中间型),智能特征的分数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亲社会性维度的分数与总体平均水平相当,但是情绪性维度的分数却与类型三(拒绝型)(分数差异不显著)一起为所有类型中该维度的最低分,表明该类型小学生情绪性行为表现最多。
  Ⅱ型-认可型的小学生认真自控、智能特征、亲社会性的程度水平最高,情绪性行为的消极表现最少。
  Ⅲ型-拒绝型的小学生认真自控、智能特征、亲社会的程度水平最低,情绪性行为的消极表现最多(与类型Ⅰ差异不显著)。
  Ⅳ型-中间型的小学生认真自控维度的分数低于总体平均水平,智能特征维度的分数高于总体平均水平,情绪性维度的分数与总体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亲社会性维度的分数稍稍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与另三种类型相比,该类型各维度分数均处于一般水平。
  3.2 小学生四种人格类型的发展特点
  3.2.1 小学生四种人格类型的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矛盾型(Ⅰ)的人数为380人,占总人数的28.9%。认可型(Ⅱ)的人数为455人,占总人数的34.5%。拒绝型(Ⅲ)的人数为193人,占总人数的14.7%。中间型(Ⅳ)的人数为288人,占总人数的21.9%。各年级不同类型人数分布见表6。
     为了清晰表现每种人格类型儿童在三个年级的差异变化,我们做出小学生人格类型的年级分布图(图2),并针对数据进行差异检验。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2年级小学生主要分布在认可型、矛盾型与中间型三种人格类型上,且三种人格类型学生的人数显著多于拒绝型学生(χ2=40.599,df=3, p<0.001)4年级小学生中间型人格类型的人数较2年级有所下降,且随年级升高进一步减少。而另三种人格类型的人数均有所上升,其中拒绝型数量较2年级明显增加(χ2=9.000,df=1, p<0.01),表明在教师眼中,4年级学生的负面人格特点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与前两个阶段相比,6年级小学生的人格类型在人数分布上仍然以认可型和矛盾型为主,且两种类型儿童在人数分布上显著多于中间型与拒绝型儿童(χ2=43.458,df=2, p<0.001;χ2=57.589,df=2, p<0.001)但令人关注的是,矛盾型小学生的人数开始较4年级明显增多(χ2=15.795,df=2, p<0.001)。
  3.2.2 小学生人格类型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四种人格类型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女孩在矛盾型和认可型人数比重上显著多于男孩,而男孩在拒绝型和中间型人数比重上显著多于女生。表7列出了男女小学生在四种类型中的人数分布及每种人格类型小学生的人数差异比较结果。
  
  4 讨论
  4.1 小学生四种人格类型的划分
  根据人格结构成分的不同特点,小学生的人格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内涵及特点分别为:
  Ⅰ型——矛盾型:该类型小学生认真自控维度上的得分高于总体平均分,也显著高于中间型与拒绝型儿童,表明该类儿童做事认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很少与同伴发生冲突。智能特征维度的水平低于总体平均分,并显著低于认可型与中间型儿童,仅比拒绝型儿童高,表明他们智力水平较差,不喜欢展示自己,不善于交往。亲社会维度的得分与总体平均分大致相当,显著高于中间型与拒绝型儿童。但是,该类型儿童的情绪性维度与拒绝型儿童一起处于四种人格类型的最低水平,表明该类小学生的消极情绪表现最为明显。矛盾型小学生一方面认真性比较强,很少出现攻击行为,对自我的约束也比较强,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智能特征水平较低,群体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情绪的敏感性强,易于焦虑,经常表现出一种消极心境。矛盾型是一种消极的人格类型。
  Ⅱ型——认可型:该类小学生在认真自控、智能特征、亲社会性维度上的得分均处于最高水平,并显著高于另外三类幼儿,同时,情绪性维度上的得分也处于最高水平,并显著高于另外三类儿童。该类型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学习努力、刻苦,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具有很强的坚持性,同时,他们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极少与同伴发生冲突,人际关系良好,善于合作,对老师交代的任务负责认真,乐于关心、帮助别人,交往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很强。另外,该类型小学生在情绪上也表现出开朗、活泼,遇事沉稳,不焦虑,师生关系也十分和谐。认可型是一种积极、良好的人格类型。
  Ⅲ型——拒绝型:该类型小学生在认真自控、智能特征、亲社会性等三个人格维度上的分数均处于四种类型的最低水平;情绪性维度的分数与矛盾型儿童一起处于四种类型的最低水平。说明该类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同伴交往质量低,不愿意关心、帮助他人,人际关系淡漠,与同伴很少有亲密、和谐的情感联系,同时智力发展水平也较其他小学生低,在课堂上表现为接受新知识能力差、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等。同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表现出高兴、快乐的样子,与同伴相比,他们的不良情绪表现得更为明显,一点小事都可能使其着急、焦虑或者担忧。拒绝型是一种消极的人格类型。
  Ⅳ型——中间型:该类型小学生智能特征维度的得分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而认真自控维度的得分低于总体平均水平,情绪性维度的分数与总体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亲社会性维度的分数稍稍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与其他三种人格类型相比,该类型小学生在四个人格维度上的分数均大致处于中等水平,表明该类小学生在人格表现方面在所有儿童中处于中间状态。
  4.2 不同人格类型小学生的年级差异和性别比较
  总体上看,三个年龄段小学生在人格类型的人数分布上均是认可型最多,说明小学生中积极人格类型的人数占主体地位。从发展趋势上看,认可型和矛盾型小学生在人数比重上随年级升高逐渐增多,但矛盾型学生的人数比重在中年级到高年级阶段增长迅速,这表明我国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在敏感、焦虑等消极情绪的表现方面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与低年级小学儿童相比,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独立性、自我意识的发展上均有了显著提高,具体表现在他们不再完全服从教师的指令,对事物的认识也变得更加深入,同时,同伴关系也由于小团体的出现而亲疏不一,这些均可能导致其在教师眼中消极情绪的大量出现。除了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影响外,学业压力也开始有所显现。消极人格类型迅速增多的现象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也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人格类型的性别比较发现,认可型女生的人数比重要显著高于男生,而拒绝型女生的比重要显著低于男生。上述结果与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认识是趋于一致的。与男生相比,教师眼中的女生往往具有较好的人格行为表现,她们在学习、学校日常生活中认真、负责,能较好的控制自己,更容易表现出同情心、更多地做出关心他人的行为。但是,通过比较发现,矛盾型女生的人数比重明显大于男生,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做更为深入的后继研究。
  5 结论
  5.1 我国小学生的人格类型包括认可型、矛盾型、拒绝型及中间型四类。其中认可型属积极的人格类型,矛盾型和拒绝型属消极的人格类型。
  5.2 我国小学生在人格类性的年龄和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认可型学生在人数分布上始终占优,但矛盾型学生人数比重在中高年级阶段迅速增加。性别差异方面,认可型及矛盾型女孩的人数比重明显高于男孩,而拒绝型和中间型男孩的人数比重明显著高于女孩。
  6 
  1高玉祥.个性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2
  2 Rubins, R. W., John, O. P., & Caspi, A. The typological approach to studying personality. In: R. B. Cairns, & L. R.Bergman (Eds.). Methods and models for studying the individual.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8: 135-160
  3 Caspi, & Silva. Temperamental qualities at age three predict personality traits in young adulthood: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a BirthCohort. Child Development, 1995, 66(2): 486-498
  4 Beatrice R., Rainer, R., Alois, A., & Peter, B. Resilients, Overcontrollers, and Undercontrollers: The replicability of the three per-sonality prototypes across informants.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4, 18(1): 1-14
  5王登峰,崔红.人人格量表(QZPS)的编制过程与初步结果.心理学报,2003,35(1):127-136
  6杨丽珠,张野.基于教师描述的小学生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心理,2006, 29(4):933-936
  7裴秀芳.幼儿认知、个性发展的性别差异.心理发展与,1992, 2: 45-46
  8朱莉琪,方富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心理学动态,1998, 4: 31-35
  9申继亮,李虹等.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