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应用文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建构主义提倡新的强调协作互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式教学模式,它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联接知识与学生的桥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
关键词:建构主义;应用文科;教学改革?
一、引言?
应用文科在我国属于新兴的边缘学科,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导致了巨大人才需求缺口的存在,取消本科招生和培养无疑是因噎废食,如何加强应用文科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才是工作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至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江泽民)已非常急迫的提上了应用文科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议事日程上,而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此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与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理论。在知识观上,它认为知识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可以分为初级知识和高级知识:初级知识是结构良好领域的事实、概念、原理或定律,是对复杂的外在世界的现实加以过分简化的产物,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机械性、静止性和孤立性;高级知识是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即有关应用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差异性和复杂性;高级知识学习要通过大量反复的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活动来把握知识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与同一知识的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性,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知识、推导新知识,广泛迁移知识的目的。在学习观上,它认为高级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知识是情境性的,是具体的环境下掌握的,学习的本质是个体积极、主动、自觉、有意图、有意志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以自身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等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相互合作,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主动建构学习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简单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其区别见下图。?
三、应用文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注重高级知识的学习,着眼于社会实践中情境的复杂性,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对传统的教学理论的发展,更能体现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服务这一思想,对于改革应用文科专业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为了强调应用文科专业对高级知识的学习,我们适当调整了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等高级知识课程。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我们保留了必需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如学原理、政治学原著选读、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行政管等,增设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文书档案学、行政管理案例研究、社会调查与方法、公共经济学、行政法学、行政监察学、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学到应用性更强的高级知识,培养和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
为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大量应用抛锚式教学、情境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例如,《学原理》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为全班同学出十个不同的专题,即有国家的起源与消亡、国家的结构形式研究等理论基础性的问题,也有议会内阁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下的党政关系比较、中外立法机构职能等学生比较关心或困惑的问题,还有中国当代阶级阶层新变化、中国蓝领白领阶层分析、私营主阶层现状分析等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热点政治话题,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独立撰写一篇论文,然后根据专题分为小组,每组设一名主持人,主持讨论,要求每位同学就自己论文的资料检索和获取情况、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观点进行阐述,相互交流,进行评分。?
为完成知识的顺利迁移,我们利用社会实践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把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课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对待,对教学中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后期的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紧抓不放,并探索出了在学院内部认识实习、在机上仿真模拟实习、在政府机关和工厂部门参观、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结合的实习新路,学生在原认知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指导,与实际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动,对所学知识进行重建构,把新的感受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经验进行交互活动,完成同化和顺应,达到更高层面的理论与实际的平衡。此外,许多学校应用文生的培养对科研不重视,学生居然写不出像样的毕业论文,我们却认为适度超前地加强学生的科研活动也是一种有益知识迁移实践。我们向本科生开放学院资料中心,配备大量电脑,购置部分数据库,通过教会学生用文献检索、搜索、社会调查等获取资料的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科研工作,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分析社会现实状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在科研活动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学习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等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2000级行政管理班,高翀和胡宏伟同学的论文《关于街头“擦鞋业”的调查》在2001年湖北省“挑战者”杯大赛中获二等奖;2002年上半年该班三个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学校获得了两个二等奖、一个一等奖,其中宋国论同学的作品《“绿色农华”产业计划》获得湖北省二等奖、全国三等奖。
?
四、结语?
我们教学改革效果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对教学改革比较满意,学生的课堂出勤率显著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考试作弊情况也大大减少。而课外,学生显示出了的主动学习热情也是前所未有的:为寻找某个问题的答案,很多同学翻遍图书馆的中外文献资料,结伴上网不是玩游戏,而是为数字期刊检索;为一场小组调查,同学们主动聚在一起讨论方案、设计问卷,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也得到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作品纷纷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或在各类竞赛中获奖。教学改革的成效,还体现在应用文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大大提高,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接近30%,公务员录取率也非常高,多数毕业生都能顺利找到工作,学生对相关专业的前景也逐渐看好、对自身适应社会的信心大大增强,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也很高。我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改革,也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例如《武汉晚报》、《中国青年报》、《楚天都市报》、《文摘周报》等都大幅报道或转载了我校文科考试方式改革的事例。?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们针对我校工科院校的实际,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应用文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在相关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中贡献显著,并得以在我校应用文科专业全面推行,但是应用文科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它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与探索,这种模式也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发展。
文献:?
[1]邓泽宏,雷德明,丁宇,魏敏.文科应用专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J].江汉,2000,(8).?
[2]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3):175-177.?
[3]刘长青,杜凤秋.传统学习观与建构主义学习观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7,(13):107-108.?
[4]Olivier, A..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In Human, Olivier and Associates, Advanced Numeracy Course. Facilitator's Guide. Parow-East: Ebony Books CC.,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