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困生之我见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5
关键词:素质 学困生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在学校里,在家庭中,甚至在社会上,学困生的人格尊严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
面对这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以爱心点亮爱心,以智慧启迪智慧”的人民教师,我感慨万千: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不就是告诫我们对于一切学生都要予以尊重、教育么?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做?笔者认为,首先要正视这种现象,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方案,我甚至觉得,这就是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科学观。时至今日,我们如果还漠视学困生,不给学困生以应有的关注与尊重,不是愧为人师么?
如何善待学困生?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他们的种种心理表现。
学困生或许是因为天资欠缺,或许是因为贪玩、不懂事,或许是因为基础差,等等原因。自然会潜滋暗长一种自卑心理,对学习逐渐丧失信心,具体表现为:灰心丧气,缺乏学习勇气;虚荣心强,偶受挫折便一蹶不振;情结急剧波动,直至放弃学习。
学困生心理还表现在消极,因为自卑,所以对每门功课都采取消极应对,上课时没精打采,心猿意马;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把学习当作包袱;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的学习精神和习惯,抄袭作业、作弊屡见不鲜。
因为消极,又表现出厌倦,对课内外教学活动提不起精神,有时还呈现出对抗状态,而迫于家长和老师等外界压力违心地参加学习活动,常常使得身心疲惫,以至对老师的苦口婆心极不耐烦,对同学间的帮助置之不理。
学困生的心理表现最常见的是畏惧或恶劣,有些学困生害怕学习,如怕读书、怕作业、怕与老师交流,过于紧张畏惧的心理状态往往使他们想方设法回避一切学习活动。与之相反,有些学困生表现出一种可怕的恶劣心理,如故意不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破坏公物、与同学打斗等,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困难,究其根源,这其实是学困生令人同情的一种心理严重失衡。
一言以蔽之,学困生生活的一点也不快乐!
如何真正关爱帮扶学困生,肩负起提高国民素质的神圣使命?笔者一直在探寻,在深思,并摸索了几条帮扶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1、唤醒自尊。德国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为,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的渴望,学困生也不例外。我就在日常教学中用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抱负,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格言警句等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唤醒他们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发他们长大后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油然而生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内动力。
2、分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考虑各组学生的特点。”布鲁姆也曾指出“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95%的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全班同学进行了科学分层,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困生,尽量放慢进度,讲透知识要点。在测试时,尽量以基础知识为主,能力提升为辅,实行分步测试,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快感,增强学习的自信。
3、教学创新。教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美国心家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东西的兴趣。”教学中,笔者总是力求增强趣味性,使学困生时时感到有新的发现,具体表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甚至让学困生也来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困生自编学案、写学后记等,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趣味盎然,共同创建一个和谐快乐的动态课堂。
综上所述,了解学困生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然后再制订帮扶他们的具体方案,是教育工作者爱生的具体表现,也是老师的天职,更是搞好教学的先决条件,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博爱,对象当然是全体学生,但,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困生更需要爱,他们常常处在具有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情感矛盾中。因此,我们要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她)。
在我的《教学随笔》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戴春荣,一个14岁的顽皮少年,据同事介绍,该生经常迟到,无视校规校纪,自暴自弃,各科成绩在全年级倒数,尤其是语文,从未有过及格的记录。进入我班以来,我首先对他进行细致的观察与了解,然后为他制订了具体帮扶方案,在每篇课文新授前,我先将课文编成故事,用谈心闲聊的方式带他预习,然后问他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如此“放松”了一个月后,他竟然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再也不怕读书了。两个月后的期中中,他的语文科竟然及格了,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我快乐,我终于掀开了戴春荣语文学习史上新的一页。”
上一篇:专业课教师如何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