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希腊的体育人生观和道德价值观
古希腊思想对的反思,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恐怕是“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心灵”这一原则。由于古希腊文化的普及和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对公民体育道德意识影响的加深。“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心灵”也就成为一种自我塑造的规范和应然;促成了公民自我全面的要求,也促成了人们追求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体育社会生活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是最多的,思想家们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也是最丰富的。
在古希腊人们最初的观念之中。“美”和“善”是缠混在一起彼此难分,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是统一的。他们对人体美感兴趣,认为肌肉松驰、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是一种耻辱,他们也把裸体竞技优秀者看做是人类“美”和“善”的象征。因此可以说“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心灵”是当时人们所祟尚的一种信念。在斯巴达,人们认为强健的母亲才能生养出勇敢而具有德性的战士。那此,女子在未出嫁之前也要编队进行格斗、赛跑、投掷等军事体育训练。其目的一方面为了训练刚健的母亲,以养育健壮的后代;另一方面男儿出征,女子也能挥枪上阵、保家卫国。由于具有这样的观念和信仰,母亲送子出征时,不怕儿子战死,反怕其苟且偷生,他们不露依恋之情,不洒惜别之泪,而是庄重地把盾牌交到儿子手中,语重心长地嘱咐:“望你荣归,否则以看载尸而还。”体现了母亲们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经常从事身体练习,斯巴达女子的肤色和身体线条的曲线美,赢得了其他城邦女子的羡慕。在雅典,“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心灵”成为一种情感意义上的信念和人生观,并在教育过程中,追求这一份幸福和愉说。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指出:“体育和教育一样,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而且体育训练应该十分小心且要终其一生,我并不认为不良好的体质本身有利于灵魂的修养,相反,美好的灵魂它本身能够在可能的范围内改善体质。”①他们的身体教育和修养依循欲望和思维这种发展的顺序进行,孩子们七岁以后,送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首先学习弹琴和朗育《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抒情诗,全天大部分的时间则由体育教师带领在河畔和林间锻炼身体。体育教师用橄榄油结孩子们一个个地探身,让太阳将孩子们的身体晒得全身发亮。锻炼完毕后,老师们就让孩子们在清流中洗澡,让涛涛的河水,把浑身的油污汗迹冲洗寄生虫干干净净。由于体育教师天天带领学生锻炼身体,日日给孩子们擦身,雅典的画家们将体育教师作为“擦身儿童者”绘人他们的作品之中。孩子们到了十三岁,就升入到体操学校,所谓体操,愿意为角力,雅典人用它泛指全面身体教育。在这里,少年们还要学习各种谈话,以提高思考能力。当他们从体操学校毕业的时候,已经成长为身体健美、口齿伶俐的青年了。苏格拉底将“健美的身体和完美的心灵”作为体育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准则,他说:“我们有一种体育锻炼如我们的音乐一样,既朴素又优美。”②因此他反对斯巴达男子只强调体力的强化训练。他认为“健全的身体和善的灵魂”应视为衡量个人全面发展的具体标准。
总之,古希腊思想家们分别从不同意义上阐述了道德与体育的关系,揭示了竞技运动的道德价值问题,以勇敢、节制、智慧为美德和道德观,以及以“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德性”相结合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观、道德观、人生观和幸福观。
①柏拉图《理想图》全译本,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第111页。
②周辅成《西方伦名著选辑》上卷,第159—160页。
③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11页。
④参见《辞海·体育卷》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⑤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160页。
⑥参见刘伏海《西方伦理学流派概念》1992年版,第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