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5
关键词 学生评教 课堂教学 评价指标 体系 信息反馈
学生评教的对象是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是教师,因此学生评教也就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其以问卷的方式征集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评价的汇总获得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显而易见,学生评教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评教问卷,即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指标体系的构成;(2)学生参与,即组织学生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填写评教问卷;(3)评教问卷的收集和统计;(4)评教结果的反馈。鉴于以上情况,每一个构成因素的质量,势必学生评教的质量,提高每一个构成因素的质量也就成为提高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的突破口。
一、充分发挥评教的优势
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面向对象,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的质量,学生亲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学生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又有其局限性: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具有互动关系,这种连续的互动必然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感情评价,而评教本身应该是理性的行为,这种混杂着感性的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2、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制定的,其性体现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准确描述与规范评价上,而由于学生的认知、、判断、评价等能力的限制,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项目、信息以及内涵理解存在不足或者偏差,势必影响学生评教的准确性;3、学生并非完全理性的主体,学生评教时容易受到教学条件、环境、课程性质以及状态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不自觉的将自己对学校整体教学状况的感受融入对教师的评价,从而降低了评价结论的信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以往通过手工问卷方式组织的评教显然受到参与人数和统计误差的制约,随着信息技术的和,网络化的学生评教系统的应用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评教中来,且强大的机统计功能避免了统计误差,提高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二、科学的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依据,同时也能够对课堂教学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因此,评价指标体的建立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评教的特性,为开展有效地学生评教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科学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就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当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和基本环节,每一个评价指标的设计都应当与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例如教师的科研能力就不能客观的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而教师是否能将科研的成果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间就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再如板书是传统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要件,而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课件和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表达方式存在着交错或者互补,因此单纯的设定对板书的评价是不客观的,而对课件和板书的规范性及教学表达效果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更显的客观和合理。
2、全面性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教学手段、课堂表达、课堂实践、课后作业及答疑等多个环节,对每一环节的评价并非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而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建立在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的。由此可见,在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做到一一准确对应,评价内容全面完整。
3、准确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准确对应相应的环节,并能准确的反映该环节的观测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评价者准确的依据事实参照,做出客观评价,因此,评价指标的设计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确保每一评价指标的准确性。例如课堂表达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很多学校的评价指标设计中都主要包含普通话标准和板书规范两层意思,而笔者认为,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的客观实际,准确的评价指标应该包含以下三个内容:(1)普通话标准,表达准确;(2)板书或者课件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清楚、准确;(3)教学表达具有独特性,能感染、吸引学生,效果好。
4、可评价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为实施评价服务的,因此,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更应具备可评价性。可评价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有着重要的关系,据调查,各高校现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评价指标标题化,语言高度凝炼、简洁;第二种类型是在评价指标标题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观测点划分,并对观测点内容进行明确解释。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评教而言,第二种类型更具有可评价性,因为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不同,专家对教学理论和概念有一定认识和理解能力,而学生评教是根据上课的感受来进行的,其对教学理论和概念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专业化的语言描述过于晦涩,不便于学生真正的理解指标的内涵和导向,更谈不上准确的评价了。三、做好学生的动员和宣传工作
学生评教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广泛参与是获取更加准确的宏观评教结论的重要条件,广大学生的认真参与是提高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的根本。在学校中,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够成熟、理性认识欠缺,其对评教活动的认识有其局限性,有些人不关注或者不愿意关注评教,有些人认为自己个人的评价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是杯水车薪的关系,还有些人没有很好的途径了解评教活动及其相关指标体系的内涵。因此,开展学生评教活动要充分发挥学校各个管理层面,通过开辟校园网专栏、组织专题动员会、开设新生入学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一方面,让学生关注评教活动,认识到参加评教是学生的权利体现,也是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最终受益者是自己;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评教活动开展的程序以及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准确内涵和导向。
四、客观的统计、评教结果
对评教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获取评教结果的关键步骤,尽管化的评教模式借助于机的强大计算功能,避免了数据误差,但统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还依赖于正确的统计思路。
1、在学生的评教过程中,不排除极少数学生在不理智的情感因素支配或者不负责任的心理状况下,做出不负责任的评价,例如在以往手工操作的评价问卷中,经常会出现全部项目一致的最差或者最佳。鉴于以上情况,在统计数据时,去掉一定比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再进行统计,而百分比的设定应该在抽查一定数量的评价课堂的问卷基础上做出,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就会相对客观和准确。
2、课堂教学局限于课堂,如果课堂内学生人数过于膨胀,势必教师授课信息的传达,不利于教师组织提问、讨论、答疑、作业批改等活动,而学生也会因为人数过多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整体课堂教学效果就会降低。以上情况是学校教学安排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而非教师所愿,因此在对评教结果进行分析时,应将人数差别较大的课堂进行分类比较,否则就有失公平。
五、有效的评教信息反馈
学生评教作为一种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其根本目标就在于通过信息反馈帮助、引导、督促教师完善自我、提高水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如果评教结果不能得到有效地反馈,这种质量监控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应当重视评教结果的反馈,不但要做到反馈,而且要做到合理反馈。首先,应把每一位教师的评教结果完整的向全校公布,让教师了解被评结果,及时结合工作实际寻找、改进提高,而教师间也可互相借鉴、;其次,大力表彰评价优秀的教师,而对于结果较差的教师,应结合学校的管理制度,给与一定惩戒,包括限制承担教学任务、职称评定挂钩、责令停课培训等,树立评教结果的权威性。
六、建立健全学生评教的制度规范
规范是行为的依据,也是行为的肯定性保障。学生评教作为一项具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不能没有规范的管理和制度的保障。对于学生评教而言,制度规范的建立应包含以下:首先,明确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和组织要求,确保评教活动定期、正常开展;其次,明确学生评教活动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该项活动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发挥各级管理部门的主动性,积极开展组织、宣传、动员工作,让广大学生能够积极、认真的参与到评教中来;第三,明确学生评教结果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确保评教结果的权威性,充分实现学生评教这一质量监控活动对教师的帮助、引导和督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刘杭玲.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保障措施.江苏高教,2002;(6)
2.张健.公开学生评教结果建立质量监控内在动力机制.高等,2002;(6)
3.姜国平.论学生评教权的行使.教育评论,2003;(4)
4.李建芬,饶国军.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教育与实践,2004;(10)
5.王婉萍.“学生评教”作用及其局限性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第2期(总第130期)
6.李欣.大学“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教育发展研究,2005
7.陈国良,张萍.高校学生评教的可行性、局限性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第6期(总第146期)
上一篇:实践交流体验——有效学习的翅膀